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96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包括第一包扎带、第二包扎带和保护机构,所述第二包扎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的一侧,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与所述第二包扎带;所述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之间的方型保护贴,所述方型保护贴与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固定连接,所述方型保护贴上粘贴有方型护创贴,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条型子魔术贴和条型母魔术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对伤口有效的进行包扎和细微处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伤口保护,通常是采用创可贴用于包扎,用于止血和防止感染,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0269984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包括医用泡沫,医用泡沫内至少插设有一根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导流段,抽吸段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抽吸孔,导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医用泡沫中,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医用泡沫形成导流段,导流段的尾端与为抽吸提供负压的抽吸装置相连通,导流管内穿插设置有清洗细管,清洗细管从导流段穿插入导流管内,清洗细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流管的抽吸段端部,清洗细管的另一端自导流管的导流段延伸出导流管,并与清洗结构相连通,清洗细管与导流管的相接处弹压密封,提高了抽吸引流的效果,并能够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的清洗,促进伤口愈合、康复,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上述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上述结构中在对上口包扎时,未涉及使伤口在防尘的同时避免过热,而引起的伤口发炎,同时手臂也是最容易出汗的,汗水中也会有细菌滋生,因此,提出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包括第一包扎带、第二包扎带和保护机构,所述第二包扎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的一侧,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与所述第二包扎带;所述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之间的方型保护贴,所述方型保护贴与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固定连接,所述方型保护贴上粘贴有方型护创贴,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条型子魔术贴和条型母魔术贴,所述第一包扎带和所述第二包扎带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阻隔透气垫和第一阻隔透气垫。优选的,所述条型子魔术贴和条型母魔术贴均通过胶水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包扎带和第二包扎带上,所述条型子魔术贴和条型母魔术贴均为尼龙材质制作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透气垫和第二阻隔透气垫均为橡皮膏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第一阻隔透气垫和第二阻隔透气垫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cm至3cm。优选的,所述方型保护贴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方型护创贴为PU薄膜、压敏胶、高吸水棉垫和保护纸材料混合制作而成。优选的,所述方型护创贴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方型保护贴上,所述方型护创贴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5cm至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通过第一包扎带、第二包扎带、方型保护贴、方型护创贴、条型子魔术贴、条型母魔术贴、第一阻隔透气垫和第二阻隔透气垫相互配合下,通过改变原有的护创方式,在保证透气的同时同时避免伤口感染等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可对伤口有效的进行包扎和细微处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操作起来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闭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包扎带;2、第二包扎带;3、方型保护贴;4、方型护创贴;5、条型子魔术贴;6、条型母魔术贴;7、第一阻隔透气垫;8、第二阻隔透气垫;9、保护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包括第一包扎带1、第二包扎带2和保护机构9,第二包扎带2设置在第一包扎带1的一侧,保护机构9设置在第一包扎带1与第二包扎带2,保护机构9,保护机构9包括设置在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2之间的方型保护贴3,方型保护贴3与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2固定连接,方型保护贴3上粘贴有方型护创贴4,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阻隔透气垫8和第一阻隔透气垫7;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均通过胶水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2上,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均为尼龙材质制作而成,第一阻隔透气垫7和第二阻隔透气垫8均为橡皮膏材质制作而成,第一阻隔透气垫7和第二阻隔透气垫8的厚度取值范围为1cm至3cm,方型保护贴3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方型护创贴4为PU薄膜、压敏胶、高吸水棉垫和保护纸材料混合制作而成,方型护创贴4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方型保护贴3上,方型护创贴4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5cm至1cm,该装置通过第一包扎带1、第二包扎带2、方型保护贴3、方型护创贴4、条型子魔术贴5、条型母魔术贴6、第一阻隔透气垫7和第二阻隔透气垫8相互配合下,通过改变原有的护创方式,在保证透气的同时同时避免伤口感染等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可对伤口有效的进行包扎和细微处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操作起来简单便捷。工作原理:第一步骤:先使用酒精清洗一下伤口,然后将方型护创贴4贴在患者的伤口处,轻柔的按压方型保护贴3;第二步骤:然后将第一包扎带1和第二包扎带5顺着缠绕在患者的手臂上,使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粘贴在一起;第三步骤:在第一阻隔透气垫7和第二阻隔透气垫8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包扎期间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避免过热导致伤口感染;第四步骤:方型护创贴4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保证患者在洗澡等生活活动时,透明、透气的PU薄膜可避免伤口感染,并且有利于观察伤口周边的情况,是敷料具有超高的透湿率,避免水汽在PU薄膜和皮肤之间聚集,延长使用时间,防止感染发生;第五步骤:需要注意的使,在使用前需要规范清理或消毒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再贴上敷料,在选择敷料时,应保证面积足够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扎带(1)、第二包扎带(2)和保护机构(9),所述第二包扎带(2)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的一侧,所述保护机构(9)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与所述第二包扎带(2);/n所述保护机构(9),所述保护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之间的方型保护贴(3),所述方型保护贴(3)与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固定连接,所述方型保护贴(3)上粘贴有方型护创贴(4),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阻隔透气垫(8)和第一阻隔透气垫(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扎带(1)、第二包扎带(2)和保护机构(9),所述第二包扎带(2)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的一侧,所述保护机构(9)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与所述第二包扎带(2);
所述保护机构(9),所述保护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之间的方型保护贴(3),所述方型保护贴(3)与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固定连接,所述方型保护贴(3)上粘贴有方型护创贴(4),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型母魔术贴(6),所述第一包扎带(1)和所述第二包扎带(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阻隔透气垫(8)和第一阻隔透气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引出护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型子魔术贴(5)和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雄王剑峰孟冬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蜀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