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87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具备:踏板;踏板托架,以所述踏板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踏板;以及引导构件,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引导所述踏板托架的变形。所述引导构件装配于仪表板加强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以随着趋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踏板托架装配于前围板。所述踏板托架具有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被所述倾斜面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具有脆弱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踏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设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7-41102)。日本特开2017-41102的制动踏板装置具备:制动踏板,由驾驶员操作;踏板托架,可转动地支承制动踏板;以及引导构件,用于在前面碰撞等车辆碰撞时引导踏板托架的变形。踏板托架装配于前围板,引导构件装配于仪表板加强件。前围板被配置为划分出发动机舱和驾驶室。仪表板加强件被形成为在车宽方向延伸,并相对于前围板配置于车辆后方侧。在引导构件设有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在踏板托架的车辆后方侧设有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构件的倾斜面引导的被引导部。此外,在踏板托架的车辆前方侧设有固定于前围板的固定部,在此固定部的附近设定有在车辆碰撞时踏板托架变形时的变形中心。由此,在车辆碰撞时前围板相对于仪表板加强件向车辆后方侧移动的情况下,被引导部被倾斜面引导,由此踏板托架以变形中心为中心向下方侧转动,因此制动踏板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被抑制。然而,可以想到:在上述的制动踏板装置中,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部被倾斜面引导的情况下,当过大载荷作用于被引导部与倾斜面的抵接部分时,被引导部咬入倾斜面,被引导部在倾斜面卡住。而且,在被引导部在倾斜面卡住的情况下,无法沿着倾斜面适当地引导被引导部,对制动踏板向车辆后方侧的移动的抑制效果恐怕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部在倾斜面卡住的车辆用踏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车辆用踏板装置具备:踏板;踏板托架,以所述踏板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踏板;以及引导构件,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引导所述踏板托架的变形。所述引导构件装配于仪表板加强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以随着趋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踏板托架装配于前围板。所述踏板托架具有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被所述倾斜面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被引导部具有脆弱部。通过这样配置,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部被倾斜面引导的情况下,在过大载荷施加于被引导部与倾斜面的抵接部分之前,脆弱部变形,由此能抑制被引导部咬入倾斜面。在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被引导部具有:主面;侧面,从所述主面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向下方侧延伸;以及后端面,从所述主面的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向下方侧延伸。若这样配置,则能在车辆碰撞时使被引导部的后端面沿着倾斜面滑动。在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侧面的切口部。可以是,所述侧面被形成为: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因所述切口部而向上方侧凹陷。若这样配置,则能使被引导部的后端部易于向下方变形。在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侧面的凹部。可以是,所述侧面被形成为:在从上方侧观察的情况下,因所述凹部而向车宽方向内侧凹陷。若这样配置,则能使被引导部的后端部易于在车宽方向变形。在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主面的贯通孔。若这样配置,则能容易地形成脆弱部。在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中,可以是,在所述引导构件中,在所述倾斜面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侧壁。若这样配置,则能抑制被引导部的后端部相对于倾斜面在车宽方向偏移。可以是,所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踏板装置还具有:杆托架,装配于所述前围板;杆,以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杆托架;以及紧固构件,将所述杆托架与所述踏板托架紧固。可以是,所述杆被配置为: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所述杆与所述引导构件抵接而转动,由此解除由所述紧固构件实现的所述杆托架与所述踏板托架的紧固。若这样配置,则踏板托架和杆托架未固定于引导构件,因此能谋求组装的简单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踏板装置,能抑制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部在倾斜面卡住。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踏板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制动踏板装置的紧固构件的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1的制动踏板装置的被引导部的后端侧的俯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图1的制动踏板装置的被引导部的后端侧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制动踏板装置的在车辆碰撞时被引导部和杆抵接于引导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制动踏板装置的在车辆碰撞时踏板托架与杆托架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制动踏板装置的引导构件的槽部和被引导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设于车辆的制动踏板装置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踏板装置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制动踏板装置100配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的脚下,为了使车辆的制动装置(省略图示)工作而设置。该制动踏板装置100被配置为:在前面碰撞等车辆碰撞时,抑制制动踏板1向车辆后方侧(X2方向侧)的移动。设置有制动踏板装置100的车辆包括前围板150和仪表板加强件151来作为车身骨架的一部分。前围板150被配置为划分出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在相对于前围板150的车辆前方侧(X1方向侧)配置有发动机舱,在相对于前围板150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驾驶室。仪表板加强件151被形成为在车宽方向(Y方向)延伸,并装配有仪表板(省略图示)。仪表板加强件151相对于前围板150配置于车辆后方侧。此外,制动踏板装置100具备制动踏板1、踏板托架2、杆3、杆托架4、紧固构件5以及引导构件6。该制动踏板装置100配置于前围板150与仪表板加强件151之间,踏板托架2和杆托架4固定于前围板150,并且引导构件6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151。制动踏板1是由驾驶员操作的操作构件,可转动地装配于踏板托架2。该制动踏板1具有臂11和设于臂11的下端部的垫(pad)12。在臂11形成有连结部11a,在连结部11a连结有制动助力器的杆(省略图示)。制动助力器固定于前围板150的车辆前方侧。在制动助力器连接有主缸,在主缸连接有制动装置。此外,制动踏板1被配置为:能以配置于臂11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C1为中心地相对于踏板托架2转动。制动踏板1被施力构件(省略图示)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侧施力,并通过止动件(省略图示)被配置于规定的初始位置。而且,在制动踏板1被驾驶员踩下的情况下,制动踏板1克服施力构件的施加力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侧转动,由此制动装置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制动踏板1是本专利技术的“踏板”的一个例子。踏板托架2被配置为可转动地支承制动踏板1。该踏板托架2包括左右一对侧面板21、左右一对侧面板22以及被引导部23。侧面板21在车宽方向上对置,侧面板22在车宽方向上对置。一对侧面板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踏板;/n踏板托架,以所述踏板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踏板;以及/n引导构件,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引导所述踏板托架的变形,/n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装配于仪表板加强件,/n所述引导构件具有以随着趋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n所述踏板托架装配于前围板,/n所述踏板托架具有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被所述倾斜面引导的被引导部,/n所述被引导部具有脆弱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9 JP 2019-0276311.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踏板;
踏板托架,以所述踏板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踏板;以及
引导构件,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引导所述踏板托架的变形,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装配于仪表板加强件,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以随着趋向所述车辆的后方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踏板托架装配于前围板,
所述踏板托架具有在从所述车辆的前方被输入了载荷时被所述倾斜面引导的被引导部,
所述被引导部具有脆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其中,
所述被引导部包括:
主面;
侧面,从所述主面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向下方侧延伸;以及
后端面,从所述主面的所述车辆的后方侧的端部向下方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踏板装置,其中,
所述脆弱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侧面的切口部,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英幸木下摂山口元太足立康雄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