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85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包括:手柄壳体、咬合钳结构、鞘管、鞘管驱动结构;所述咬合钳结构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钳体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匹配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
技术介绍
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采用电凝钳类的医疗器械,在手术应用过程中,电凝钳是通过钳夹两极导电进行电凝止血。其中实现钳夹作用的部分可理解为钳夹结构。电凝钳中还可配置有适于手持的手柄壳体,手柄壳体还可配置有例如扳机的受控部,通过对扳机的扳动,可带动钳夹结构开合。现有相关技术中,电凝钳的钳夹结构中具有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两个钳体的接合面通常为平面,不便于夹持,且作用面积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以解决不便于夹持,且作用面积相对较小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包括:手柄壳体、咬合钳结构、鞘管、鞘管驱动结构;所述鞘管受控沿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收容于所述鞘管内,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闭合,所述鞘管受控沿所述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伸出于所述鞘管外,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打开;所述鞘管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沿所述直线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咬合钳结构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钳体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匹配贴合。可选的,所述的电凝钳,还包括手柄壳体,所述鞘管驱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手柄壳体的受控手柄,以及鞘管伸缩传动组件,所述鞘管伸缩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受控手柄受控旋转时,传动所述鞘管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可选的,所述鞘管伸缩传动组件包括椭圆孔部、圆形部,以及鞘管连接结构;所述鞘管连接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鞘管,所述圆形部固定设于所述鞘管连接结构,所述椭圆孔部固定设于所述受控手柄,所述圆形部嵌入所述椭圆孔部,所述受控手柄受控发生旋转时,所述椭圆孔部能够推动所述圆形部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鞘管连接结构带动所述鞘管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的电凝钳,还包括:切开刀与切开刀驱动结构;所述切开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切开刀沿直线方向做切割运动的,所述切开刀的位置与所述咬合钳结构相匹配,以使得:所述切开刀做所述切割运动时能够穿过所述咬合钳结构伸出。可选的,所述切开刀驱动结构包括切开刀受控部、切开刀伸缩传动组件与切开刀基座,所述切开刀基座通过切割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切开刀,所述切开刀伸缩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切开刀受控部受控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时,传动所述切开刀基座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以通过所述切割刀连接结构带动所述切开刀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切开刀受控部与所述切开刀基座的沿所述直线方向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可选的,所述切开刀伸缩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切开刀受控部的第一齿条、伸缩传动齿轮、与设于所述切开刀基座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通过所述伸缩传动齿轮传动第二齿条,以带动所述切开刀基座沿所述直线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的电凝钳,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咬合钳结构旋转的旋转驱动结构。本技术提供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中,咬合钳结构可采用咬合钳,其中的第一钳体设有第一咬合齿,第二钳体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匹配贴合。进而,通过齿形结构,可便于对处理对象的夹持,还可提高钳体的作用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的咬合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旋转受控件;11-第二圆环部;2-旋转传动组件;21-主动齿轮;22-旋转传动齿轮;23-被动齿轮;24-旋转基座;25-轴向连接结构;3-切开刀驱动结构;31-切开刀受控部;32-伸缩传动齿轮;33-切开刀基座;34-切开刀连接结构;35-切开刀弹簧;36-切开刀滑轨;4-鞘管驱动结构;41-受控手柄;42-圆形部;43-椭圆孔部;44-鞘管连接结构;45-鞘管复位弹簧;5-手柄外壳;6-咬合钳结构;61-第一钳体;62-第二钳体;63-第一咬合齿;64-第二咬合齿;7-切开刀;8-鞘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的咬合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的咬合钳结构,包括:咬合钳结构6。其中的咬合钳结构6,可理解为末端设有两个钳体(即第一钳体61与第二钳体62),且可受控开闭的任意结构。可见,所述咬合钳结构6包括第一钳体61与第二钳体62,所述第一钳体61设有第一咬合齿63,所述第二钳体62设有第二咬合齿64,所述第一咬合齿63与所述第二咬合齿64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61与所述第二钳体62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63与所述第二咬合齿64匹配贴合,该匹配贴合可理解为是对齿形构造的描述,其表示当两者完全闭合时(例如未夹持组织时)可匹配贴合,并不表示其在使用中夹持相应组织时必然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咬合钳结构、鞘管、鞘管驱动结构;/n所述鞘管受控沿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收容于所述鞘管内,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闭合,所述鞘管受控沿所述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伸出于所述鞘管外,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打开;所述鞘管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沿所述直线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n所述咬合钳结构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钳体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匹配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夹贴合咬合的电凝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壳体、咬合钳结构、鞘管、鞘管驱动结构;
所述鞘管受控沿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收容于所述鞘管内,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闭合,所述鞘管受控沿所述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咬合钳结构伸出于所述鞘管外,以使得所述咬合钳结构打开;所述鞘管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鞘管沿所述直线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
所述咬合钳结构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设有第一咬合齿,所述第二钳体设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钳体与所述第二钳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咬合齿与所述第二咬合齿匹配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凝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壳体,所述鞘管驱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手柄壳体的受控手柄,以及鞘管伸缩传动组件,所述鞘管伸缩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受控手柄受控旋转时,传动所述鞘管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伸缩传动组件包括椭圆孔部、圆形部,以及鞘管连接结构;
所述鞘管连接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鞘管,所述圆形部固定设于所述鞘管连接结构,所述椭圆孔部固定设于所述受控手柄,所述圆形部嵌入所述椭圆孔部,所述受控手柄受控发生旋转时,所述椭圆孔部能够推动所述圆形部沿所述直线方向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航孔凡斌胡立峰庞秋香李燕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