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83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一种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包括滑动板、内支撑瓣、支撑块和锁紧装置,在内支撑瓣外具有滑动板,在内支撑瓣内具有支撑块,各内支撑瓣和支撑块可首尾相接共同构成完整的W型内支撑结构,所述滑动板用于维持各内支撑瓣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状或者位置的改变;所述支撑块用于连接各内支撑瓣的同时也承受承载压力,并与内支撑瓣一起形成W形式的内支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稳定的多区域支撑形式,所提供的轮胎与轮辋之间的锁紧力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自适应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保险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轮胎的安全内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汽车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代步工具。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除了对于车辆具有节能、舒适、美观等要求,安全性同样成为人们考量车辆的重要指标。对于特种车辆而言如大型货运车、装甲车或者具有防弹要求用车等,安全性更是首要的考量标准。由轮胎隐患引起的交通事故占高速公路事故中很大一部分比例。除了汽车轮胎本身是汽车上磨损最为严重的部件之一这个原因以外,随着汽车的飞速普及,很多司机并不关注汽车的使用状态,忽视汽车的日常维养也是轮胎成为交通安全隐患的一大原因。对于应用在特种车辆或者是具有防弹要求的车辆轮胎,更是要求轮胎在行驶中失压以后能够以一定的速度行驶一定的距离以抵达维修地点或者安全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便已提出了安全轮胎的概念,并且众多知名轮胎厂商就已经对研制安全轮胎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众多学者和工程师多年的努力下已经研制出了种类繁多的安全轮胎,其中内支撑型轮胎是功能较为出色,应用前景较为广泛的一种。内支撑型安全轮胎,顾名思义,就是在轮胎和轮辋之间添加支撑物的形式使轮胎具有失压后能够继续以一定速度行驶一定距离的能力。尽管目前已经有了不少形式的内支撑型安全轮胎,但由于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市场上并没有普及内支撑型安全轮胎。1)力的分布不合理。目前内支撑型安全轮胎多为I型结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102468.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安全轮胎内支撑装置。这样的结构导致轮胎失压后车轮的主要受力点小范围地集中在轮辋中部,而轮辋中部是轮辋上较为薄弱的部分轮辋两侧才是强壮的部分,容易损坏轮辋。2)需要特制轮辋。以最为典型的米其林PAX安全轮胎为例,它的一个很大缺点便是需要特制轮辋,大大降低了适用范围且提高了成本。3)无法锁紧轮胎和轮辋。在爆胎事故中,危害最大的是爆胎后轮胎与轮辋的剥离,这将直接导致轮辋损坏、车辆失去控制。正常装配轮胎的流程是在轮辋外套上轮胎,因此轮胎轮辋之间是封闭的,如何使内支撑物在内侧锁住轮胎和轮辋便是一个矛盾点。目前大多数内支撑型轮胎的内支撑物只是在轮胎失压后起到支撑作用。4)内支撑物的装卸与锁紧。为了装卸的方便,内支撑物多是采用多瓣式的。内支撑瓣之间的连接过硬则会导致装卸不便;内支撑瓣之间连接过软则会导致装卸过程不稳定,易出现卡顿、错位等情况,同样造成装卸不便。5)可调节的轮胎轮辋锁紧力。轮胎与轮辋之间也并非被锁的越紧越好。当汽车正常行驶轮胎并未爆胎时,如果轮胎与轮辋之间锁的太紧会影响车辆正常驾驶时的驾驶体验。理想的情况应是,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内支撑提供一个并不影响车辆运行的合适的预紧力,当轮胎爆胎失压后,该锁紧力可以适应不同的工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种轮辋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在受力时在将力通过支撑块传递到轮辋中央区域的同时,又能将力分散到强壮的轮辋两侧受力,形成稳定的多区域支撑形式;同时,该套装置的内支撑瓣之间采用强度适中连接的方式,且所提供的轮胎与轮辋之间的锁紧力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自适应调节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包括滑动板、内支撑瓣、支撑块和锁紧装置,在内支撑瓣外具有滑动板,在内支撑瓣内具有支撑块,各内支撑瓣和支撑块可首尾相接共同构成完整的W型内支撑结构,所述滑动板用于维持各内支撑瓣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状或者位置的改变;所述支撑块用于连接各内支撑瓣的同时也承受承载压力,并与内支撑瓣一起形成W形式的内支撑结构。进一步,所述滑动板是分块式的,各个滑动板首尾相接。再进一步,在所述内支撑瓣上设计导向结构,以方便并加固内支撑瓣之间的连接。优选地,在内支撑瓣前后两端均设有导向结构。更进一步,所述内支撑瓣的左右两端压在汽车轮胎內边缘上然后与轮胎一同压接在轮辋上。所述内支撑瓣内的支撑块分为A、B两部分。每一块内支撑瓣上连接一个支撑块A块,内支撑瓣与A块之间的连接是通过A块顶部中间分布的四个卡口与对应的内支撑瓣内侧表面相应位置上具有四个连接件,可以是簧片、卡扣、浮动连接等快连快接结构进行连接,每块内支撑瓣与其连接的支撑块A块共同形成W型内支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A块之间的连接是通过A块顶部两侧的轴销结构进行连接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A块中有一块内部连接安装锁紧装置,它与相邻的两块A块不通过顶部两侧的轴销结构进行连接,而采用连接锁紧装置上的螺杆及连接件连接至相邻的两块A块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称之为特殊支撑块A块。优选地,在A块前后左右两端设置连接物引导孔,用于穿引如钢丝、尼龙绳等柔性连接物,可起到防止错位、辅助定位等作用。所述B块是分块式首尾相接环扣在轮辋上,B块与轮辋接触表面进一步采用胶接等形式进行连接的加强。进一步地,B块表面具有齿形滑扣结构对应于A块底部的齿形滑口以保证内支撑瓣在装配时沿着B块的轨迹运动,同时在W型内支撑工作时可以确保A块与B块的锁紧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为:在汽车中,重量决定了能耗,因此,尽可能的减轻内支撑瓣和支撑块的重量也是在所有内支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本专利技术中,优先地,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拓扑优化等方法对内支撑瓣和支撑块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减轻受力较小的部位的重量来进行结构的优化。装配过程为,先将支撑块B套接在轮辋上。用轴销将支撑块A块顶部两两连接。将锁紧装置安置在特殊支撑块A块中,并通过螺杆及连接件将相邻的支撑块A块连接形成闭环连接结构。将内支撑瓣安装在支撑块A块之上。在套有支撑块B的轮辋外围安装带有支撑块A块的内支撑瓣。特殊支撑块A块与普通支撑块A块之间通过锁紧装置的螺杆及连接件连接。普通支撑块A块之间通过轴销连接。内支撑瓣及A块外围再套有滑动板保证其成为一个整体。此时滑动块之间、内支撑瓣之间以及内支撑与轮辋之间是呈放松状态的,并未锁紧。而后轮胎再套在滑动板外围,轮胎胎侧应压接在内支撑两侧蹄脚与轮辋两侧之间。应特别注意的是,支撑块B块上锁紧装置的凹槽、轮辋上的气门芯孔与带有锁紧装置的特殊内支撑瓣的位置应该对齐。全部按位置放置完成后,通过气门芯孔转动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带动支撑块A块向轮辋侧收紧,支撑块A块带动各内支撑瓣同时向轮辋侧收紧,当施加适当的预紧力后,内支撑便可将轮胎锁紧在轮辋上。进一步地,可在支撑块A块两侧穿过柔性连接物如钢丝、尼龙绳等起到辅助效果。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内支撑瓣、支撑块A块和滑板板可采用尼龙等各种高强度材料;内支撑瓣与支撑块A块之间的连接件可采用钣金、尼龙等各种高强度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力的分布更加合理。强壮的轮辋两侧主要承受力,W型内支撑所结构使得力分布更加合理,承受的力还可加强内支撑对于轮胎锁紧在轮辋上的锁紧效果。2)适用范围广,无需特制轮辋,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包括滑动板、内支撑瓣、支撑块和锁紧装置,在内支撑瓣外具有滑动板,在内支撑瓣内具有支撑块,各内支撑瓣和支撑块可首尾相接共同构成完整的W型内支撑结构,所述滑动板用于维持各内支撑瓣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状或者位置的改变;所述支撑块用于连接各内支撑瓣的同时也承受承载压力,并与内支撑瓣一起形成W形式的内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包括滑动板、内支撑瓣、支撑块和锁紧装置,在内支撑瓣外具有滑动板,在内支撑瓣内具有支撑块,各内支撑瓣和支撑块可首尾相接共同构成完整的W型内支撑结构,所述滑动板用于维持各内支撑瓣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形状或者位置的改变;所述支撑块用于连接各内支撑瓣的同时也承受承载压力,并与内支撑瓣一起形成W形式的内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是分块式的,各个滑动板首尾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支撑瓣上设计导向结构,用于加固内支撑瓣之间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支撑瓣前后两端均设有导向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瓣的左右两端压在汽车轮胎內边缘上然后与轮胎一同压接在轮辋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的内支撑式W型安全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瓣内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献峰董星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