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硬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80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离型膜和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在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得到复合层;在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分别复合复合层,复合过程中,基板与硬化涂层前体相对设置,得到复合板材;以及对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得到防静电硬化板材;防静电硬化板材包括基板,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层叠的硬化涂层与防静电涂层。采用上述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防静电硬化板材的质量,制得的防静电硬化板材具有导电剂添加量少、透明性高、外观好、耐擦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静电硬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树脂板(例如PVC、PMMA、PETG、PC等)因其良好的加工性和电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精密设备透明防护、无尘室透明隔断等领域。但普通树脂板具有较高的表面电阻率(>1014Ω/cm2),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积累静电,产生静电吸尘、降低电子产品制造良率、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树脂板进行防静电处理,使其表面电阻率降低至106~108Ω/cm2,以降低静电荷积累。同时,作为防护材料,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以便对其表面进行定期清洁。传统的防静电硬化板材主要是通过将防静电硬化涂料在基板表面进行涂布加工,形成具有防静电和硬化双重功能的板材。防静电硬化涂料一般采用防静电分散液与硬化涂料复配制得,然而,这存在两种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在溶剂挥发光固化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分离,导致防静电涂层的外观存在麻点缺陷;此外,如果要达到106~108Ω/cm2的防静电指标,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抗静电剂,这会导致防静电涂层的透光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防静电硬化板材的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离型膜和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在所述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得到复合层;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分别复合所述复合层,复合过程中,所述基板与所述硬化涂层前体相对设置,得到复合板材;以及对所述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得到防静电硬化板材;所述防静电硬化板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层叠的硬化涂层与防静电涂层。与传统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相比,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无需将防静电分散液与硬化涂料混合,避免出现二者因相容性差而出现相分离的问题,同时也可避免硬化树脂对防静电分散液中的导电成分进行表面包裹,影响整体电阻的问题。其次,硬化涂层前体在交联固化的同时可有效的铆接防静电涂层与基板,使最终得到的防静电涂层具有优异的耐擦拭性能和附着力。此外,由于防静电涂层与硬化涂层通过离型膜转移到基板上,去除离型膜之后防静电涂层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有利于应用。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防静电硬化板材的质量,制得的防静电硬化板材具有导电剂添加量少、透明性高、外观好、耐擦拭等优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固化后的复合板材中的防静电涂层上形成保护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为具有粘性的PP保护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的步骤为:采用卷对卷工艺将防静电分散液涂覆于所述离型膜的表面,干燥之后形成防静电涂层;之后采用卷对卷工艺将光固化硬化涂料涂覆于所述防静电涂层的表面,干燥之后形成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复合所述复合层的步骤中: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复合层经复合压辊复合,复合压力为0.1bar~0.3bar。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复合所述复合层,得到的防静电硬化板材中,所述基板的两个表面均设有层叠的硬化涂层与防静电涂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化涂层的厚度为2μm~2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涂层的厚度为10nm~500n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型膜为PET离型膜、PE离型膜、PC离型膜、PMMA离型膜或者PTFE离型膜。还提供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采用上述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由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无需将防静电分散液与硬化涂料混合,避免出现二者因相容性差而出现相分离的问题,同时也可避免硬化树脂对防静电分散液中的导电成分进行表面包裹,影响整体电阻的问题。其次,硬化涂层前体在交联固化的同时可有效的铆接防静电涂层与基板,使最终得到的防静电涂层具有优异的耐擦拭性能和附着力。此外,由于防静电涂层与硬化涂层通过离型膜转移到基板上,去除离型膜之后防静电涂层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有利于应用。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防静电硬化板材的质量,制得的防静电硬化板材具有导电剂添加量少、透明性高、外观好、耐擦拭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中在离型膜上形成防静电涂层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中在防静电涂层上形成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中将基板与复合层复合在一起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中去除离型膜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提供离型膜和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中,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防静电涂层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优选地,离型膜为PET离型膜、PE离型膜、PC离型膜、PMMA离型膜或者PTFE离型膜。更优地,PET离型膜的厚度为25μm~125μm,离型力为100g~500g。优选地,基板的材质为PVC、PMMA、PETG或者PC,基板的厚度为0.3nm~20nm。S20、在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得到复合层。优选地,在离型膜110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120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提供离型膜和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n在所述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得到复合层;/n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分别复合所述复合层,复合过程中,所述基板与所述硬化涂层前体相对设置,得到复合板材;以及/n对所述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得到防静电硬化板材;所述防静电硬化板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层叠的硬化涂层与防静电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离型膜和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
在所述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得到复合层;
在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分别复合所述复合层,复合过程中,所述基板与所述硬化涂层前体相对设置,得到复合板材;以及
对所述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得到防静电硬化板材;所述防静电硬化板材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层叠的硬化涂层与防静电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复合板材中的硬化涂层前体进行固化,之后去除离型膜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固化后的复合板材中的防静电涂层上形成保护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具有粘性的PP保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硬化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型膜上依次形成防静电涂层与未固化的硬化涂层前体的步骤为:采用卷对卷工艺将防静电分散液涂覆于所述离型膜的表面,干燥之后形成防静电涂层;之后采用卷对卷工艺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春司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辅朗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