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及触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99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及触控模组。其主要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包括两个表面,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防电磁干扰层以及粗糙表面层,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与透明基板的表面相连,所述粗糙表面层与所述防电磁干扰层相连,且,当透明基板只有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时,透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粗糙表面层。该结构板具有优异的防电磁干扰性能和透明性,低雾度,高清晰度,耐刮擦,不出现水波纹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及触控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
,特别是涉及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及触控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黑板教学已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用智能黑板替代传统黑板进行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在此类大尺寸的交互设备中,液晶屏(LCD)对触控膜的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和体验感。
[0003]电磁干扰是由外部源通过电磁感应、静电耦合或传导对电路产生的干扰。在典型的液晶屏架构中,液晶材料由透明的上下电极提供偏置,典型的便携式设备的交流公共电压频率可能为15kHz。大尺寸电子交互设备为降低架构成本并获得更好的透明度,常使用单层触控屏结构,这使得液晶屏和触控屏之间会发生严重的电磁干扰耦合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提供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该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可有效防止液晶屏对触控屏的电磁干扰,而且,还能防止牛顿环现象的产生。
[0005]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包括两个表面,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防电磁干扰层以及粗糙表面层,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与透明基板的表面相连,所述粗糙表面层与所述防电磁干扰层相连,且,当透明基板只有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时,透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粗糙表面层。
[0006]上述结构板由于设置有防电磁干扰层,使得将该结构板放置在触摸单元和显示单元之间后,可有效防止显示单元对触摸单元的电磁干扰。且由于该结构板的两侧都设置有粗糙表面层,使得该结构板与显示单元以及与触摸单元紧密接触后,不会出现牛顿环(水波纹)的现象。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面层为防眩光层或耐磨型粗糙表面层。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眩光层的雾度为5%~15%,所述防眩光层的线性粗糙度为0.2~0.5微米,所述防眩光层的60
°
光泽度为50~70GU。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的两个表面都设置有所述复合层。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面层为涂层结构或贴膜结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电磁干扰层的屏蔽效能≥30dB。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为银纳米线涂层,所述银纳米线的线径为11~18nm,银纳米线涂层的表面电阻为10~80Ω/

,雾度为0.5~3.0%;
[0013]或者,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为聚噻吩涂层,所述聚噻吩涂层的透光率>96%,所述聚噻吩涂层的表面电阻小于等于1.0
×
105Ω/sq;
[0014]或者,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为碳纳米管涂层,所述碳纳米管涂层为单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涂层的拉曼光谱的G/D比为70~100,所述碳纳米管涂层的透光率>97%,所述碳纳米管涂层的表面电阻小于等于1.0
×
105Ω/sq。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为涂层结构或贴膜结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的透光率>88%,所述透明基板的外观标准为光学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基板为聚碳酸酯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或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板,所述透明基板的厚度为0.5~5mm。
[0018]一种触控模组,包括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还包括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所述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防电磁干扰结构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设置在触控单元和显示单元之间的示意图。
[0022]其中:
[0023]100、防电磁干扰结构板110、透明基板120、防电磁干扰层
[0024]130、粗糙表面层
[0025]200、触控单元300、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100,其包括透明基板110,所述透明基板110包括两个表面,所述透明基板110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防电磁干扰层120以及粗糙表面层130,所述防电磁干扰层120与透明基板110的表面相连,所述粗糙表面层130与所述防电磁干扰层120相连,且,当透明基板110只有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时,透明基板110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粗糙表面层130。
[0030]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上述防电磁干扰结构板100可应用于触控模组。具体的,一般触控模组都包括触控单元200和显示单元300。所述触控单元200和显示单元300之间可设置所述防电磁干扰结构板100。防电磁干扰结构板100的分别与触控单元200和显示单元300接触或粘接。
[0031]具体的,上述触控单元200可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触控膜,支撑板可以包括两个,两个支撑板可将触控膜封装。也可以是,只有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触控膜,触控膜与本申请的结构板接触。
[0032]具体的,上述显示单元300可以是LCD屏,LED屏,OLED屏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单元。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在具体设置时,可在透明基板110的一个表面设置复合层,在另一个表面设置粗糙表面层130,也就是透明基板110的一侧具有防电磁干扰层120,透明基板110的两侧都设置有粗糙表面层130。
[0034]可以理解,也可以是,所述透明基板110的两个表面都设置有所述复合层。也就是在透明基板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电磁干扰层120,每个防电磁干扰层120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表面层130。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粗糙表面层130为防眩光层。防眩光层是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结构。可以理解,本申请的粗糙表面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包括透明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包括两个表面,所述透明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防电磁干扰层以及粗糙表面层,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与透明基板的表面相连,所述粗糙表面层与所述防电磁干扰层相连,且,当透明基板只有一个表面设置有复合层时,透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粗糙表面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表面层为防眩光层或耐磨型粗糙表面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的雾度为5%~15%,所述防眩光层的线性粗糙度为0.2~0.5微米,所述防眩光层的60
°
光泽度为50~70G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两个表面都设置有所述复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表面层为涂层结构或贴膜结构,所述防电磁干扰层为涂层结构或贴膜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电磁干扰层的屏蔽效能≥30d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电磁干扰结构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春司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辅朗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