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554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2
本申请涉及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该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包括: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成型的薄板;下压体,包括下压端面和油液流道,所述下压端面设有油液开口,在所述下压体的端面抵触于所述薄板后,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上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通过夹持件夹持待成型的薄板,然后使用下压体抵触于薄板,使得油液可以经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下压体的下压端面和薄板形成的容腔内,并且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薄板类金属成型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成型领域,尤其是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薄板类金属成型方法有拉拔、冲压、旋压、锻压等很多种,主要适用于圆柱体、开口型椎体等规则的轴对称形状。然而,金属箱体成型工艺复杂度和难度因长径比、厚度和形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是大都不能适用于不规则的箱体成型,如带瓶状颈部的圆桶油箱、带颈部的方形油箱;或者需要多种工艺混合使用并借助焊接才能完成成品,工艺难度、成本都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可以方便地对薄板异形箱体成型。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用于将薄板沿模具内壁延展成型,包括: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成型的薄板;下压体,包括下压端面和油液流道,所述下压端面设有油液开口,所述油液流道与所述油液开口连接,在所述下压体的端面抵触于所述薄板后,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下支板和上压板,所述下支板用于承载所述薄板,所述上压板覆盖于所述薄板以与所述下支板夹持所述薄板。优选地,所述下支板设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的侧壁用于连接所述模具。优选地,所述上压板设有上通孔,并且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支板夹持所述薄板时,所述下通孔与所述下通孔连通,在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时,所述薄板沿径向朝向所述下通孔的中心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下压体伸入所述上通孔并且所述下压端面抵触于所述薄板使得所述下压端面的边缘与所述薄板之间形成油液密封圈。优选地,所述下压端面设有为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陷区,所述油液开口位于所述凹陷区内。优选地,所述下支板位于所述模具的上方,所述下压体从所述薄板的上方沿竖直方向通过所述薄板抵触于所述模具。优选地,所述油液流道设于所述下压体内并且沿所述下压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方法,包括:下压体抵触于薄板;油液流入下压体内的油液流道流入,经下压体的下压端面的油液开口流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优选地,在所述下压体保持静止时,所述油液经所述油液开口流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以挤压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并将所述模具内的空气经模具的排气孔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通过在下压体内设置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通过夹持件夹持待成型的薄板,然后使用下压体抵触于薄板,使得油液可以经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下压体的下压端面和薄板形成的容腔内,并且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薄板类金属成型加工。上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和方法适合规则的箱体成型结构,尤其适合于不规则的箱体成型场合,通过设置模具的内壁形状机构,即可实现不规则的箱体成型加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上压板10薄板20腔体21模具30下压体40油液流道41下压端面42油液开口421下支板50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下方"、"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薄板20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用于将薄板20沿模具30内壁延展成型,使得薄板20能够成型为具有模具30内壁结构状的容器,适合于普通形状结构的薄板20成型容器,尤其适合于具有异形结构的成型容器,例如具有颈部结构的容腔。其中,所述薄板20优选为延展性较好的金属薄板20。图1是薄板20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I-II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薄板20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包括夹持件和下压件,以将薄板20在模具30内挤压成型。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成型的薄板20,包括下支板50和上压板10。本实施方式中,下支板50的一侧面(例如图1和图2示出的上侧面)为水平面,用于承载所述薄板20。下支板50内设有贯穿下支板50上下侧面的一下通孔,所述模具30的端部嵌入该下通孔内,即模具30的端部连接于下通孔的侧壁。所述上压板10的朝向下支板50的侧面为水平面,并且上压板10覆盖在位于下支板50上的薄板20上。使用时,可以在上压板10施加朝向下支板50的压力F2以夹持薄板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板10大体呈平板状,并且具有一贯穿上下侧面的上通孔,在夹持薄板20时,该上通孔与下支板50的下通孔对准,并且薄板20位于该上通孔和下通孔之间。在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41和油液开口421进入所述下压端面42和所述薄板20形成的腔体21内以挤压所述薄板20时,所述薄板20沿径向朝向所述下通孔的中心方向移动。下压体40大体呈圆柱状,具有用于导向油液的油液流道41。本实施方式中,油液流道41设置于下压体40的内部并且沿下压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油液流道41也可以设置于下压体40的旋转面并且沿下压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下压体40朝向薄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用于将薄板沿模具内壁延展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成型的薄板;/n下压体,包括下压端面和油液流道,所述下压端面设有油液开口,所述油液流道与所述油液开口连接,在所述下压体的端面抵触于所述薄板后,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用于将薄板沿模具内壁延展成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件,用于夹持待成型的薄板;
下压体,包括下压端面和油液流道,所述下压端面设有油液开口,所述油液流道与所述油液开口连接,在所述下压体的端面抵触于所述薄板后,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使得所述薄板贴合于所述模具的内壁延展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下支板和上压板,所述下支板用于承载所述薄板,所述上压板覆盖于所述薄板以与所述下支板夹持所述薄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板设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的侧壁用于连接所述模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设有上通孔,并且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支板夹持所述薄板时,所述下通孔与所述下通孔连通,在油液经所述油液流道和油液开口进入所述下压端面和所述薄板形成的腔体内以挤压所述薄板时,所述薄板沿径向朝向所述下通孔的中心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箱体液压成型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初生邵立伟郭益源任月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成电液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