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延恒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32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1)制备A溶液:将C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
技术介绍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或人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相比传统疫苗具有很多优点,目前已有核酸疫苗进入临床阶段甚至上市应用。但是,如何让核酸疫苗在进入机体后能够顺利到达靶细胞并有效表达和提呈抗原蛋白,一直是阻碍核酸疫苗快速发展和加速应用的瓶颈。目前,因为核酸疫苗进入机体后,只有极少量的核酸疫苗(2%)能够自由进入细胞,而能到达靶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疫苗则更少,造成核酸疫苗免疫用量大,副作用较大,成本过高,且免疫效果不理想。核酸疫苗免疫机体后,必须在抗原提呈细胞中有效表达抗原蛋白,加工和提呈抗原并完成细胞成熟免疫反应才能建立,而如果核酸疫苗进入的是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则依然不能实现抗原蛋白的表达,造成免疫效率低下。有很多开发出的核酸疫苗不能最终用于临床,不是因为疫苗本身设计的问题,而是没有一种核酸疫苗增强剂来提高它对有效细胞的转染效率,无法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最终无奈放弃对该疫苗的进一步开发与推广应用。虽然目前有一些零星研究用纳米材料辅佐核酸疫苗增强免疫反应,它们被称为疫苗佐剂,而且只针对抗原提呈某一环节。我们提出的核酸疫苗增强剂不同于佐剂,是从核酸疫苗整个体内环节包括,疫苗保护,促进进入抗原提呈靶细胞,提高抗原提呈靶细胞成熟,增强蛋白的转录表达和抗原加工提呈,全面提升核酸疫苗效率。目前还没有核酸疫苗增强(效)剂的报道。本专利弥补了这一空白,可以极显著提高核酸疫苗对靶细胞的转染效率,增加抗原表达,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成熟从而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实现核酸疫苗的增强或增效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效)剂的纳米材料,可以更有效把核酸疫苗送入靶细胞并显著提高抗原蛋白的表达和提呈,因而从多个环节提高免疫反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1)制备A溶液:将CaCl2与Trisbuffer溶于水中;(2)制备B溶液:将HEPES缓冲液与水混合;(3)将B溶液滴加到A溶液中,搅拌,制得CP纳米颗粒沉淀;(4)将帕米膦酸钠滴加到步骤(3)的AB混合液中,滴加人血丙种球蛋白,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材料。优选地,CaCl2的浓度为1.0~2.0M;所述Trisbuffer的浓度为10mM,pH值为10。优选地,所述HEPES缓冲液包括以下组分:200~280mMNaCl、10~15mMNa2HPO4和24~50mMHEPES。本专利技术所述HEPES为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优选地,所述帕米膦酸钠(Pamidronate)的浓度为0.1-5mg/mL。优选地,所述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浓度为0.04-0.8ug/m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核酸疫苗纳米增强剂具有细胞选择性,可特异地与抗原提呈细胞相结合,具有核酸疫苗递送的细胞靶向性(抗原提呈细胞)。2、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条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使得细胞膜的特性不利于大多数的核酸片段或质粒进入细胞,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核酸进入细胞内的几率。本专利技术的核酸疫苗纳米增强剂为一种物、化相容性较好的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在核酸与细胞膜之间建立桥梁连接作用,极大地提高核酸与细胞膜的接触机率及进入细胞浆及细胞核的效率,并且该纳米颗粒可以刺激抗原提呈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成熟并促进核酸疫苗的免疫反应。3、携带核酸疫苗的纳米颗粒在被抗原提呈细胞吞噬后,能够改变吞噬溶酶体内的pH值,进而保护核酸不被吞噬溶酶体内的核酸酶降解破坏。4、DNA只有进入细胞核后,才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最终表达出抗原蛋白。本专利技术的核酸疫苗纳米增强剂具有提高核酸疫苗高效进入细胞核的能力。5、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即使摄取了核酸物质并进入细胞核后,仍不能呈递相关的表达抗原,只有这些细胞成熟后,才能实现把抗原有效呈递给T或B细胞,诱导免疫反应。本专利技术的核酸疫苗纳米增强剂自身成分可以显著促进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向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进而有效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MCP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图2为4小时巨噬细胞RAW264.7对CP-Cy5、Liposome-Cy5、MCP-Cy5的效率摄取效率示意图。图3为pGFP转染至巨噬细胞,MCP纳米颗粒体外的传递效率示意图,A:阳性细胞百分比,B:流式细胞仪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简洁明了的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1)制备A溶液:将0.42mL浓度为2.0M的CaCl2与0.84mLpH=10浓度为10mM的Trisbuffer溶于2mLddH2O中;(2)制备B溶液:将0.43mL的HEPES缓冲液与0.3mL的ddH2O混合;其中HEPES缓冲液包含浓度为280mM的NaCl,15mM的Na2HPO4和50mM的HEPES。(3)将B溶液滴加到A溶液中,在500rpm下搅拌30分钟,制得CP纳米颗粒沉淀;(4)将0.1mg/mL的帕米膦酸钠(Pamidronate)滴加到步骤(3)的AB混合液中,滴加浓度为0.04ug/mL的人血丙种球蛋白(Humanγ-globulin),搅拌30分钟,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帕米膦酸钠浓度为1mg/mL。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帕米膦酸钠浓度为3mg/mL。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帕米膦酸钠浓度为5mg/mL。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浓度为0.08mg/mL。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浓度为0.15mg/mL。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浓度为0.3mg/mL。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浓度为0.6mg/mL。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浓度为0.8mg/mL。实施例10将本专利技术制得的MCP纳米颗粒进行电镜扫面,将纳米颗粒在d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n(1)制备A溶液:将Ca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核酸疫苗增强剂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
(1)制备A溶液:将CaCl2与Trisbuffer溶于水中;
(2)制备B溶液:将HEPES缓冲液与水混合;
(3)将B溶液滴加到A溶液中,搅拌,制得CP纳米颗粒沉淀;
(4)将帕米膦酸钠滴加到步骤(3)的AB混合液中,滴加人血丙种球蛋白,获得本发明的纳米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aCl2的浓度为1.0~2.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延恒
申请(专利权)人:吴延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