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珍专利>正文

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71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包括:固定部分,固定部分由倾斜面和着地块组成,所述着地块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的顶部设有螺丝孔位多个;所述固定部分内设有填充腔。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螺丝孔位内,其底部与地面接触;填充部分,所述填充部分分为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内的填充腔内,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从所述着地块边沿延伸到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地方,并与底面接触;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折叠18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女跟鞋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缓解足部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跟鞋
,特别涉及一种女跟鞋,尤其是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跟鞋,有时又称女跟鞋,是一种鞋跟特别高的鞋,使穿此鞋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由于高跟鞋需要较强的稳定性,因此中国传统的制鞋面料布就不适合。制作高跟鞋。最常规也是穿着最舒适的面料是牛皮、羊皮等动物皮革,最好的当然是头层牛皮;然而,动物皮革造价比较贵,对制作工匠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人造革应运而生。人造革的优点当然是造价便宜,可以批量化机械生产,非常符合工业化社会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革已经可以做的跟真皮很像,PU皮就是典型。上世纪50年代至今是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50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尖细鞋跟。当高跟鞋的高度上升到6-8厘米时,在走路时,人的身体重心会自然上移。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时,脖颈僵硬度会上升22%,健康专家通常不建议长期面对电脑的人穿6-8厘米的高跟鞋,这样只会让人的脖子越来越累。可见,当高跟鞋的高度越高,对人体足部造成的压力就越大,从而对人体的舒适度和足部健康的负面影响越大。人们既希望穿高跟鞋,同时又不希望足部因为穿高跟鞋而产生各种不适。于是,根部可调节的高跟鞋应运而生,当人们觉得高跟鞋的高度穿起来不舒服时,可以将根部的高度调低,改善足部受力的状态。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根部可调节的高跟鞋需要人手来调节高度,一方面认为误差可以导致左右两只高跟鞋的高度不同,影响到穿起来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左右两只高跟鞋的磨损程度不同,还会使高跟鞋的高度不同,调节鞋跟高度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该女跟鞋有效提高足部的舒适度和鞋子的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由倾斜面和着地块组成,所述着地块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的顶部设有螺丝孔位多个;所述固定部分内设有填充腔;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螺丝孔位内,其底部与地板面接触;填充部分,所述填充部分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软性材质分为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内的填充腔内,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从所述着地块边沿延伸到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地方,并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正反方向折叠180°,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作为鞋子的鞋头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2-5:1-2;所述固定部分的着地块边沿有2个扭力点A和B,所述2个扭力点与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中心点C成三角形ABC,并遵循以下正弦三角关系式:CB/sinA=CA/sinB=AB/sinC;所述扭力点为所述倾斜面和着地块相交的地方且靠近鞋底内身和外身两侧,所述扭力点还向地面方向凸出。所述女跟鞋的鞋尖与固定部分的突出部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女跟鞋的固定部分的突出部中心点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与足部外侧接触的边沿线之间的连线为后邦中线;所述基准线和后邦中线之间的夹角为摆度角。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2:1,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向上折叠180°,向下折叠90°。更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3:1,所述软性材质还可以采用非记忆海绵、记忆海绵、类海绵或气垫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4:1。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厚度为2mm以上;所述支撑部分可以是鞋跟;所述固定部分的最下层为大底,所述大底的上方为中底,所述中底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之间的地方为填充腔,所述中底靠近所述支撑部分的一端到所述着地块的材质为硬质,所述着地块远离所述支撑部分的一端由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占据。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厚度为5-8mm。特别优选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厚度为6mm。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鞋面与内里制作准备:采用鞋面与内里缝合后再以楦头套入组装鞋子;(S2)填充腔设计:在楦头下方根据填充物的厚度计算,经过运算穿着者穿着后的压力值,预先挖制填充腔所需深度,以容纳填充物;(S3)固定部分制备:将固定部分制作为鞋子总长度的1/2-2/3;运用三角函数的运算,得出两个扭力点可以与后跟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并将大底和中底贴合在一起;(S4)填充部分贴合:于鞋头处和固定部分植入软性填充物作为支撑鞋子前头的结构,使之能够产生180°可折叠,并将软性填充物贴合在固定部分的填充腔内,形成由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组成的填充部分;(S6)固定部分螺丝钉孔位设置:根据三角函数,鞋子的内身与外身两侧的扭力点与鞋跟高度不同支点不同,运算出最佳的三角结构后预留螺丝钉的孔位;(S7)圆孔位设置:根据步骤(S6)中所述螺丝钉的孔位所在位置,在所述填充部分和固定部分的第一柔性覆盖块靠近所述螺丝钉的孔位的上方开挖一个周长环绕着所述螺丝钉的孔位的圆孔并以挖出来的圆形填充物回填所述圆孔;(S8)支撑部分接合:将作为支撑部分的鞋跟与所述固定部分通过螺丝和钉固定接合在一起,制得成品。优选的,所述鞋跟由ABS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大底采用软性底片;所述中底采用纸质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位于作为固定部分的中底内嵌设有填充腔,填充腔内镶嵌有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一体成型中的第一柔性覆盖块,结合第二柔性覆盖块从着地块边沿延伸到固定部分以外的地方,并与地面接触的特性以及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折叠180°,且第二柔性覆盖块作为鞋子的鞋头部分,与传统女跟鞋固定的鞋头部分相比,降低鞋头部分对足部的限位作用,鞋头可以随着足部的动作很踩在地上的力度,折叠调整其瞬时角度,从而降低鞋头部分对足部产生的作用力,使得足部压力得以缓解,增加女跟鞋的舒适性。再者,运用三角函数的运算,得出鞋的内身外身两侧的两个扭力点,且该两个扭力点可以与鞋跟顶部中心点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增加鞋子的稳定度,从而增加穿着起来的舒适性。由于人体的脚掌并非是平的,而是有一定的弧度,脚前掌轮廓的最低点有2个,该2个最低点为脚板前部与地面接触的主要着力点,也可以理解为当没有穿着鞋子时且人在走动或站立时,脚板与地面接触的扭力点。将鞋子的底部根据人体脚板的自然轮廓,设计出向地板方向凸出的2个扭力点,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由倾斜面和着地块组成,所述着地块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的顶部设有螺丝孔位多个;所述固定部分内设有填充腔;/n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螺丝孔位内,其底部与地板面接触;/n填充部分,所述填充部分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软性材质分为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内的填充腔内,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从所述着地块边沿延伸到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地方,并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正反方向折叠180°,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作为鞋子的鞋头部分;/n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2-5:1-2;所述固定部分的着地块边沿有2个扭力点A和B,所述2个扭力点与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中心点C成三角形ABC,并遵循以下正弦三角关系式:/nCB/sin A=CA/sin B=AB/sin C;/n所述扭力点为所述倾斜面和着地块相交的地方且靠近鞋底内身和外身两侧,所述扭力点还向地面方向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由倾斜面和着地块组成,所述着地块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的顶部设有螺丝孔位多个;所述固定部分内设有填充腔;
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螺丝孔位内,其底部与地板面接触;
填充部分,所述填充部分采用软性材质,所述软性材质分为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内的填充腔内,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从所述着地块边沿延伸到所述固定部分以外的地方,并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正反方向折叠180°,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作为鞋子的鞋头部分;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2-5:1-2;所述固定部分的着地块边沿有2个扭力点A和B,所述2个扭力点与所述支撑部分的顶部中心点C成三角形ABC,并遵循以下正弦三角关系式:
CB/sinA=CA/sinB=AB/sinC;
所述扭力点为所述倾斜面和着地块相交的地方且靠近鞋底内身和外身两侧,所述扭力点还向地面方向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2:1,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还可以向上折叠180°,向下折叠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3:1,所述软性材质还可以采用非记忆海绵、记忆海绵、类海绵或气垫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第二柔性覆盖块的长度比为4: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缓解足部压力的女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覆盖块和第二柔性覆盖块的厚度为2mm以上;所述支撑部分可以是鞋跟;所述固定部分的最下层为大底,所述大底的上方为中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珍
申请(专利权)人:王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