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98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所述育秧盘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边框及一体成型的用于播种育秧种子的沟槽,所述沟槽均匀排列在育秧盘本体上,所述相邻沟槽侧面及两端分别设有通槽一及通槽二,所述沟槽底端设有排水透气孔。其育秧盘为可降解材料,大大减少了插秧机分取苗对秧苗根系的伤害,从而可以缩短“缓苗期”的时间,加速水稻机插后的恢复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的插秧技术多为人工播种,随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迅速推广和稻农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新技术的渴望,逐渐引进了水稻插秧机,该机械主要从日本引进,其育秧秧盘也是适应该机械化播种而设计的,现有秧盘的高度为2.5-3.0cm,宽度为27.5cm,长度为57.5cm,播种流程为:铺垫底层土(1.7-2cm)、播种、浇水、盖土(0.5cm),即完成了秧盘播种工作。这样在机械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就做到均匀铺土、播种和盖土,播种效率高。但该机械主要是从日本引进的,因日本与我国的土质和地况不同,该水稻机插秧机械不能适用我国这样的地况,所使用的秧盘也就不适用于我国土质和地况的水稻机插秧机械上,这样结构的秧盘进行人工播种,还存在底层土量无法控制、秧盘内的土难以刮平等问题,播种质量明显下降;而进行人工撒种时,底层土凹凸不平,种子会滑落到底层土的低洼部分,容易造成种子均匀度严重下降,不仅影响机械取苗的一致性,而且影响育苗素质,播种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其育秧盘为可降解材料,大大减少了插秧机分取苗对秧苗根系的伤害,从而可以缩短“缓苗期”的时间,加速水稻机插后的恢复生长,提高水稻产量。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所述育秧盘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边框及一体成型的用于播种育秧种子的沟槽,所述沟槽均匀排列在育秧盘本体上,所述相邻沟槽侧面及两端分别设有通槽一及通槽二,所述沟槽底端设有排水透气孔。进一步,所述育秧盘本体为可降解材料制成,可降解材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40-60份、乳酸丙酯的醇溶液10-30份、硬脂酸钠的水溶液10-15份、苎麻纤维3-4份、变性淀粉12-18份和偶联剂1-1.5份,使得制备得到的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高的拉伸强度和长使用寿命,其横向和纵向的断裂伸长率均可达260%以上。进一步,所述沟槽的高度h为6-25毫米,沟槽顶部的宽度D为16-18毫米,沟槽底面的宽度d为9-18毫米;每个沟槽底面的排水透气孔数量为20-30个,直径4-6毫米。进一步,在育秧完成后,所述育秧盘与秧苗一起移送到插秧机,插秧机分切秧盘,秧苗连同分切开的育秧盘一起植入土壤。进一步,所述秧盘本体的长度为65-80cm、宽度为35-50cm、高度为1.5-2.5cm。进一步,所述通槽一规格与通槽二规格相同,均是长度为0.8-2.5cm、宽度为0.3-0.7cm、高度为0.9-1.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降解育秧盘盘体替代了根系的成毯作用,避免传统育秧盘完全依靠根系成毯,根系不足时秧毯不能上机作业的缺点,可以降低每个秧盘内的播种量、降低播种密度从而可以实现杂交稻等水稻品种机械插秧。由于不依靠根系成毯可以用降解育秧盘体成毯,可以提前进行短秧龄小苗插秧、正常秧龄插秧、长秧龄大苗插秧,因此受到不良气候等因素影响使插秧时间发生变动时,均可机械插秧,提高了适合机械插秧的秧龄弹性、增加了机械插秧的安全性。由于秧苗成毯不依赖于秧苗根系的数量,因此在育秧技术不足使得秧毯局部秧苗较弱、根系数量不足时,也可依靠降解育秧盘的成毯作用正常机插秧,降低了机械插秧对育秧的技术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育秧盘本体、2-沟槽、3-通槽一、4-通槽二、5-排水透气孔、6-边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盘本体1,所述育秧盘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边框6及一体成型的用于播种育秧种子的沟槽2,所述沟槽2均匀排列在育秧盘本体1上,所述相邻沟槽侧面及两端分别设有通槽一3及通槽二4,所述沟槽2底端设有排水透气孔5。所述育秧盘本体1为可降解材料制成,可降解材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40-60份、乳酸丙酯的醇溶液10-30份、硬脂酸钠的水溶液10-15份、苎麻纤维3-4份、变性淀粉12-18份和偶联剂1-1.5份,使得制备得到的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高的拉伸强度和长使用寿命,其横向和纵向的断裂伸长率均可达260%以上。所述沟槽2的高度h为6-25毫米,沟槽顶部的宽度D为16-18毫米,沟槽底面的宽度d为9-18毫米;每个沟槽底面的排水透气孔5数量为20-30个,直径4-6毫米。在育秧完成后,所述育秧盘与秧苗一起移送到插秧机,插秧机分切秧盘,秧苗连同分切开的育秧盘一起植入土壤。所述秧盘本体的长度为65-80cm、宽度为35-50cm、高度为1.5-2.5cm。所述通槽一3规格与通槽二4规格相同,均是长度为0.8-2.5cm、宽度为0.3-0.7cm、高度为0.9-1.5c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专利,凡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秧盘本体(1),所述育秧盘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边框(6)及一体成型的用于播种育秧种子的沟槽(2),所述沟槽(2)均匀排列在育秧盘本体(1)上,所述相邻沟槽侧面及两端分别设有通槽一(3)及通槽二(4),所述沟槽(2)底端设有排水透气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秧盘本体(1),所述育秧盘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边框(6)及一体成型的用于播种育秧种子的沟槽(2),所述沟槽(2)均匀排列在育秧盘本体(1)上,所述相邻沟槽侧面及两端分别设有通槽一(3)及通槽二(4),所述沟槽(2)底端设有排水透气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用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盘本体(1)为可降解材料制成,可降解材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乳酸40-60份、乳酸丙酯的醇溶液10-30份、硬脂酸钠的水溶液10-15份、苎麻纤维3-4份、变性淀粉12-18份和偶联剂1-1.5份,使得制备得到的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高的拉伸强度和长使用寿命,其横向和纵向的断裂伸长率均可达2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十月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