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91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及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声孔,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振膜与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腔,壳体上还开设有出声腔和谐振腔,出声腔和谐振腔间隔设置,且前腔分别与出声腔和谐振腔连通,出声腔与出声孔连通形成出声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设置与前腔连通的谐振腔,谐振腔能够在前腔及出声腔的谐振峰位置形成反谐振,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从而改善移动终端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可有效改善移动终端的声学性能,提升移动终端的音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声学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如手机,被广泛应用于千家万户。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移动终端通话及播放音乐的品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其中,移动终端的出声腔体设计是影响音质的重点因素之一。传统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及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声孔,发声器件包括振膜,振膜与壳体间隔形成前声腔,出声孔与前声腔连通,这样的结构会在高频频响产生一个共振峰,过高的高频频响会导致声音刺耳、高频声音较尖锐等音质不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移动终端在高频频响产生一个共振峰而影响音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及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腔,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出声腔和谐振腔,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间隔设置,且所述前腔分别与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连通,所述出声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形成出声通道。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的上壁,所述上壁包括靠近所述振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朝向所述振膜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屏幕,所述屏幕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发声器件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出声腔及所述谐振腔。<br>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外表面方向凹陷形成音孔,所述音孔用于连通所述前腔与所述谐振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谐振腔内填充有吸音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声腔在所述外表面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外表面朝所述内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开口贯通,所述屏幕包括下端面,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下端面围绕形成所述出声通道。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前腔内设有与所述振膜相对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所述谐振腔的通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隔板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所述出声腔的槽孔,所述槽孔上盖设有防尘网。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盆架,所述发声器件安置于所述盆架上,所述盆架连接于所述壳体。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声孔覆盖有出声板,所述出声板上开设有细孔。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上开设有出声腔和谐振腔,出声腔和谐振腔间隔设置,且前腔分别与出声腔和谐振腔连通,通过设置与前腔连通的谐振腔,谐振腔能够在前腔及出声腔的谐振峰位置形成反谐振,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从而改善移动终端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可有效改善移动终端的声学性能,提升移动终端的音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A-A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移动终端的C-C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爆炸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的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与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频响曲线仿真效果图;图12为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与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频响曲线实测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10,该移动终端拥有一新型受话器出声结构,该受话器出声结构具体包括壳体200、设置于壳体200上的发声器件300及开设于壳体200上的出声孔280,发声器件300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310,振膜310与壳体200间隔设置形成前腔410,壳体200上还开设有出声腔220和谐振腔230,出声腔220和谐振腔230间隔设置,且前腔410分别与出声腔220和谐振腔230连通,所述出声腔220与所述出声孔280连通形成出声通道240,通过设置与前腔410连通的谐振腔230,谐振腔230能够在前腔410及出声腔220的谐振峰位置形成反谐振,可以有效降低高频谐振峰值和灵敏度,从而改善移动终端10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可有效改善移动终端10的声学性能,提升移动终端10的音质。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与振膜310间隔设置的上壁210,上壁210包括靠近振膜310的内表面211,以及与内表面211相对设置的外表面212,外表面212分别朝向振膜310方向凹陷形成出声腔220和谐振腔230,使谐振腔230的设置,降低高频频响的峰值,提升高频听音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包括屏幕500,屏幕500位于壳体200背离发声器件300的一侧,且覆盖出声腔220及谐振腔230,使谐振腔230在靠近屏幕500一端封闭,形成前腔及出声腔谐振峰的反谐振,提升高频听音效果。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包括壳盖100,所壳盖100与壳体200配合形成收容空间400,发声器件300收容于收容空间400内,实现发声器件300的安装。在一实施例中,谐振腔230内填充有吸音层,形成吸音效果以增强声阻,以提升谐振腔230的反谐振效果。优选的,吸音层为吸音棉填充形成,成本低廉,装配工序简单,吸音效果好。优选的,谐振腔230为扁平状的长方体空腔,且谐振腔230的深度与出声腔220的深度相同,此深度指的是从内表面211朝向外表面212的高度距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谐振腔230的形状及腔体大小可以有不同选择,例如,谐振腔230与出声腔220的形状相同,形成两端为圆弧连接的扁平腔体,其目的是,设置谐振腔230,形成反谐振。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原理,谐振腔230能够形成反谐振,从而改善移动终端10高频频响的平坦度,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噪声被前腔410谐振放大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移动终端10的声学性能。请参阅图11和图12,其中,I为仿真效果下无谐振腔的频响曲线,II为仿真效果下有谐振腔的频响曲线,III为实测效果下无谐振腔的频响曲线,IV为实测效果下有谐振腔的频响曲线,由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与无谐振腔的仿真效果或实测效果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10的频响峰值明显降低。在一实施例中,内表面211朝向外表面212方向凹陷形成音孔250,音孔250用于连通前腔410与谐振腔230,形成谐振腔230在高频频响过程中的谐振。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实施例中,此音孔2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音孔250设置有一个时,音孔250可以设于谐振腔230的中间位置或侧边位置,当音孔250设有多个时,音孔250可以在谐振腔230的上部间隔设置,或规则排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出声腔和谐振腔,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间隔设置,且所述前腔分别与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连通,所述出声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形成出声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发声器件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出声腔和谐振腔,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间隔设置,且所述前腔分别与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连通,所述出声腔与所述出声孔连通形成出声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的上壁,所述上壁包括靠近所述振膜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设置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分别朝向所述振膜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出声腔和所述谐振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幕,所述屏幕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发声器件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出声腔及所述谐振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外表面方向凹陷形成音孔,所述音孔用于连通所述前腔与所述谐振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原任悦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