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林生专利>正文

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200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掘进工作面的支护设备,具体为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左右两端下方都分别设置有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都采用油缸,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通过立柱连接套连接,位于左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位于右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都包括前后两个连接座,后端连接座和小推移框连接,小推移框和大推移框插接,后端连接座上还固定推移油缸,推移油缸的活塞杆和大推移框连接,前顶梁上均布有前探梁。本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支护方便、高效,而且可以自移,能适应有坡度、不同宽度的巷道支护,为掘进面的安全支护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
本技术涉及掘进工作面的支护设备,具体为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
技术介绍
采煤掘进面支护要求先布置临时支架,临时支架布置后需要人工再打锚杆、锚索、支护网支护,然而布置临时支架费时费力,而且每掘进一段距离都得重新布置临时支架,严重影响掘进工作面的掘进进度,而且常有为了加快掘进进度放弃布置临时支架,直打锚杆、锚索、支护网支护,由于没有临时支架支护,很容易发生顶板掉落物砸伤工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采煤掘进面支护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本技术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包括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左右两端下方都分别设置有上立柱和下立柱,上立柱和下立柱都采用油缸,上立柱和下立柱之间通过立柱连接套连接,位于左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位于右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都包括前后两个连接座,前端连接座和前端的立柱连接套连接,后端连接座和后端的立柱连接套连接,前端连接座和大推移框连接,后端连接座和小推移框连接,小推移框和大推移框插接,后端连接座上还固定推移油缸,推移油缸的活塞杆和大推移框连接,前顶梁上均布有前探梁。该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可以代替临时支架,前顶梁上的前探梁对顶板进行支护,当该处顶板锚杆、支护网支护完成后自移支架沿着掘进方向移动。移动时,后顶梁上的上立柱下降、下立柱抬起,后顶梁处于悬空状态,推移油缸收缩向前拉后顶梁,后顶梁避开锚杆、锚锁,下立柱跨过渣堆,到位后后顶梁上的上立柱上升、下立柱下降,后顶梁顶住顶板,下立柱支在底板上,然后前顶梁上的上立柱下降、下立柱抬起,前顶梁处于悬空状态,推移油缸伸长向前推前顶梁,前顶梁避开锚杆、锚锁,下立柱跨过渣堆,到位后前顶梁上的上立柱上升、下立柱下降,前顶梁顶住顶板,下立柱支在底板上,如此反复实现自移支架的移动。优选的,前探梁铰接在前顶梁前方,前顶梁前方还铰接有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铰接点在前探梁的铰接点下方,支撑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前探梁的下方。支撑油缸可控制前探梁朝下转动,朝下转动一定角度后方便进行顶板的铺网工作。优选的,前顶梁和后顶梁都包括左右两端的顶梁,左右两端的顶梁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横梁,连接横梁为方钢,两连接横梁内插接有上横梁,在其中一个连接横梁上安装有顶梁油缸,顶梁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上横梁上,前端连接座和大推移框铰接,后端连接座和小推移框铰接。在巷道变窄或者变宽时,通过顶梁油缸的伸缩来控制前顶梁和后顶梁的缩短或变长,前顶梁和后顶梁缩短或变长时,大推移框、小推移框与前后端连接座呈一定角度,只要推移油缸伸长或收缩即可使得大推移框、小推移框与前后端连接座在同一直线上,也即通过支架的自移使得大推移框、小推移框与前后端连接座在同一直线上。优选的,还包括斜拉油缸,斜拉油缸的顶端铰接在上立柱上,底端铰接在连接座上,前后端连接座与前后端立柱连接套铰接。当巷道内有斜坡时,自移的过程中若前顶梁悬空,后面的斜拉油缸向上拉连接梁,连接梁与斜坡坡面平行后让前顶梁顶住顶板,若后顶梁悬空,后面的斜拉油缸向下推连接梁,后连接座与连接梁垂直后让后顶梁顶住顶板。优选的,前顶梁的后方铰接有前探梁,后顶梁的前方与后方都铰接有前探梁,前顶梁后方、后顶梁的前方与后方还铰接有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铰接点在前探梁的铰接点下方,支撑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前探梁的下方。前顶梁、后顶梁前后都设置前探梁,是为了更好的对顶板进行支护。优选的,立柱连接套为框型结构,上立柱和下立柱分别连接在框型结构的上端和下端,框型结构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设置有两端伸出框型结构的水平的转轴,连接座通过转轴铰接在立柱连接套上。本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支护方便、高效,而且可以自移,能适应有坡度、不同宽度的巷道支护,为掘进面的安全支护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下立柱,2-上立柱,3-顶梁,4-连接座,5-小推移框,6-大推移框,7-前探梁,8-连接横梁,9-上横梁,10-立柱连接套,11-顶梁油缸,12-推移油缸,13-支撑油缸,14-斜拉油缸,15-转轴。具体实施方式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包括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左右两端下方都分别设置有上立柱2和下立柱1,上立柱2和下立柱1都采用油缸,上立柱2和下立柱1之间通过立柱连接套10连接,立柱连接套10为框型结构,位于左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位于右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都包括前后两个连接座4,前端连接座4和前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后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前端连接座4和大推移框6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小推移框5连接,小推移框5和大推移框6插接,后端连接座4上还固定推移油缸12,推移油缸12的活塞杆和大推移框6连接,前顶梁上均布有前探梁7。所述前探梁7铰接在前顶梁前方,前顶梁前方还铰接有支撑油缸13,支撑油缸13的铰接点在前探梁的铰接点下方,支撑油缸13的活塞杆连接在前探梁的下方。所述前顶梁和后顶梁都包括左右两端的顶梁3,左右两端的顶梁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横梁8,连接横梁8为方钢,两连接横梁内插接有上横梁9,在其中一个连接横梁8上安装有顶梁油缸11,顶梁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上横梁9上,前端连接座4上装有轴承,轴承中安装有竖直的转轴15,前端连接座4通过竖直的转轴和大推移框6铰接,后端连接座4上装有轴承,轴承中安装有竖直的转轴15,后端连接座4通过竖直的转轴和小推移框5铰接。所述斜拉油缸14的顶端铰接在上立柱2上,底端铰接在连接座4上,前后端连接座4与前后端立柱连接套铰接。前顶梁的后方铰接有前探梁7,后顶梁的前方与后方都铰接有前探梁7,前顶梁后方、后顶梁的前方与后方还铰接有支撑油缸13,支撑油缸13的铰接点在前探梁7的铰接点下方,支撑油缸13的活塞杆连接在前探梁7的下方。所述立柱连接套10为框型结构,上立柱2和下立柱1分别连接在框型结构的上端和下端,框型结构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设置有两端伸出框型结构的转轴15,连接座4通过转轴铰接在立柱连接套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左右两端下方都分别设置有上立柱(2)和下立柱(1),上立柱(2)和下立柱(1)都采用油缸,上立柱(2)和下立柱(1)之间通过立柱连接套(10)连接,位于左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位于右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都包括前后两个连接座(4),前端连接座(4)和前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后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前端连接座(4)和大推移框(6)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小推移框(5)连接,小推移框(5)和大推移框(6)插接,后端连接座(4)上还固定推移油缸(12),推移油缸(12)的活塞杆和大推移框(6)连接,前顶梁上均布有前探梁(7)。/n

【技术特征摘要】
1.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顶梁和后顶梁,前顶梁和后顶梁的左右两端下方都分别设置有上立柱(2)和下立柱(1),上立柱(2)和下立柱(1)都采用油缸,上立柱(2)和下立柱(1)之间通过立柱连接套(10)连接,位于左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位于右端的前后立柱连接套之间连接有连接梁,连接梁都包括前后两个连接座(4),前端连接座(4)和前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后端的立柱连接套(10)连接,前端连接座(4)和大推移框(6)连接,后端连接座(4)和小推移框(5)连接,小推移框(5)和大推移框(6)插接,后端连接座(4)上还固定推移油缸(12),推移油缸(12)的活塞杆和大推移框(6)连接,前顶梁上均布有前探梁(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探梁(7)铰接在前顶梁前方,前顶梁前方还铰接有支撑油缸(13),支撑油缸(13)的铰接点在前探梁的铰接点下方,支撑油缸(13)的活塞杆连接在前探梁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面超前自移支架,其特征在于前顶梁和后顶梁都包括左右两端的顶梁(3),左右两端的顶梁上分别连接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生梁义文李冬李渊刘进刘明玉
申请(专利权)人:梁林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