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折叠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182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电折叠梯,包括第一梯体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体,所述第二梯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的另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梯体,所述第三梯体的表面安装有防坠器,其第三梯体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绳,且保护绳与防坠器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安置于第三梯体的一端,移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弧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着转杆旋转,可以当转杆挂在线缆上或接续管上时,叠梯上的工作人员拉动线缆或接续管,可以带动着叠梯进行移动,保证作业的位置最佳,改变了以往叠体需要移动,梯体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下梯的情况,使其省事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电折叠梯
本技术涉及电力输送
,尤其涉及带电折叠梯。
技术介绍
变电站的母线接引,以前都是用软梯,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控制不好就会给等电位人员带来生命危险,造成电力设备短路停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带电折叠梯。现有的带电折叠梯,在其工作中,当完成一段的电力工作后,需要叠梯移动时,需要工作人员下梯然后手动移动梯子然后再上梯,非常的麻烦,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的带电折叠梯,在其工作中,当完成一段的电力工作后,需要叠梯移动时,需要工作人员下梯然后手动移动梯子然后再上梯,非常的麻烦,且费时费力的缺点,而提出的带电折叠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带电折叠梯,包括第一梯体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体,所述第二梯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的另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梯体,所述第三梯体的表面安装有防坠器,其第三梯体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绳,且保护绳与防坠器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安置于第三梯体的一端,且移动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与第三梯体之间相连接,其弧形管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且第三转动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且弧形管的内部安置有封闭机构,且弧形管的顶端安置有刹车机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弧形管与第三梯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杆通过第三转动轴与弧形管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封闭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滑槽,且滑槽与弧形管之间通过开槽构成一体化连接,所述滑槽内套接连接有滑块,且滑块靠近弧形管中心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内杆,所述弧形管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手拧螺栓,且第一手拧螺栓与伸缩内杆之间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手拧螺栓与伸缩内杆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伸缩内杆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刹车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与弧形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夹板,其夹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且橡胶块与转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弧形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手拧螺栓,且第二手拧螺栓与夹板之间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手拧螺栓与夹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夹板通过复位弹簧与弧形管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着转杆旋转,可以当转杆挂在线缆上或接续管上时,叠梯上的工作人员拉动线缆或接续管,可以带动着叠梯进行移动,保证作业的位置最佳,改变了以往叠体需要移动时,梯体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下梯的情况,使其省事省力。2、本技术中,通过弧形管内的伸缩内杆,拉动伸缩内杆,通过滑块与滑槽可以从弧形管内抽出,使其伸缩内杆的一端与第三梯体贴合,将弧形管与连续管或电缆之间封死,再通过拧动第一手拧螺栓,可以防止叠体从高空坠落,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危险。3、本技术中,通过拧动第二手拧螺栓,第二手拧螺栓可以挤压着夹板进行升降移动,可以将转杆夹紧防止其转动,且通过橡胶块可以将其转杆固定的更为紧实,通过夹紧转杆让叠体梯固定,防止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叠梯移动造成安全危险和对作业造成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移动机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封闭机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刹车机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第一梯体;2、第一转动轴;3、第二梯体;4、第二转动轴;5、第三梯体;6、防坠器;7、保护绳;8、移动机构;801、弧形管;802、第三转动轴;803、转杆;9、封闭机构;901、滑槽;902、滑块;903、伸缩内杆;904、第一手拧螺栓;10、刹车机构;1001、复位弹簧;1002、夹板;1003、橡胶块;1004、第二手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带电折叠梯,包括第一梯体1和移动机构8,第一梯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且第一转动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体3,第二梯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4,且第二转动轴4的另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梯体5,第三梯体5的表面安装有防坠器6,其第三梯体5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绳7,且保护绳7与防坠器6之间为套接连接,移动机构8安置于第三梯体5的一端,且移动机构8的内部包括有弧形管801,弧形管801与第三梯体5之间相连接,其弧形管801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802,且第三转动轴8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803,且弧形管801的内部安置有封闭机构9,且弧形管801的顶端安置有刹车机构10,通过防坠器6与保护绳7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发生坠落。进一步的,弧形管801与第三梯体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杆803通过第三转动轴802与弧形管8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可以带动着叠梯进行移动,保证作业的位置最佳。进一步的,封闭机构9的内部包括有滑槽901,弧形管801的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滑槽901,且滑槽901与弧形管801之间通过开槽构成一体化连接,滑槽901内套接连接有滑块902,且滑块902靠近弧形管801中心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内杆903,弧形管80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手拧螺栓904,且第一手拧螺栓904与伸缩内杆903之间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手拧螺栓904与伸缩内杆9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伸缩内杆903通过滑块902与滑槽90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将弧形管801与连续管或电缆之间封死,再次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进一步的,刹车机构10的内部包括有复位弹簧1001,且复位弹簧1001与弧形管801之间为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0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002,其夹板10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1003,且橡胶块1003与转杆803之间为活动连接,弧形管80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手拧螺栓1004,且第二手拧螺栓1004与夹板1002之间相连接,橡胶块1003可以增加与转杆803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第二手拧螺栓1004与夹板100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夹板1002通过复位弹簧1001与弧形管801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可以将转杆803夹紧防止叠梯移动。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转动轴2和第二转动轴4将叠梯展开,然后将弧形管801挂在线缆上或接续管上,通过手动拉动伸缩内杆903,伸缩内杆903通过滑块902与滑槽901可以从弧形管801内抽出,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电折叠梯,包括第一梯体(1)和移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且第一转动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体(3),所述第二梯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4),且第二转动轴(4)的另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梯体(5),所述第三梯体(5)的表面安装有防坠器(6),其第三梯体(5)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绳(7),且保护绳(7)与防坠器(6)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移动机构(8)安置于第三梯体(5)的一端,且移动机构(8)的内部包括有弧形管(801),所述弧形管(801)与第三梯体(5)之间相连接,其弧形管(801)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802),且第三转动轴(8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803),所述弧形管(801)的内部安置有封闭机构(9),且弧形管(801)的顶端安置有刹车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电折叠梯,包括第一梯体(1)和移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且第一转动轴(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梯体(3),所述第二梯体(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4),且第二转动轴(4)的另一段固定连接有第三梯体(5),所述第三梯体(5)的表面安装有防坠器(6),其第三梯体(5)的表面固定有保护绳(7),且保护绳(7)与防坠器(6)之间为套接连接,所述移动机构(8)安置于第三梯体(5)的一端,且移动机构(8)的内部包括有弧形管(801),所述弧形管(801)与第三梯体(5)之间相连接,其弧形管(801)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802),且第三转动轴(8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803),所述弧形管(801)的内部安置有封闭机构(9),且弧形管(801)的顶端安置有刹车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折叠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管(801)与第三梯体(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杆(803)通过第三转动轴(802)与弧形管(80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折叠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机构(9)的内部包括有滑槽(901),且滑槽(901)与弧形管(801)之间通过开槽构成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恒李楠于泳吴化君赵志李岩刘震冰苑婷曲维松刘建桐单仲李晓博张艳龙苏彪李松宋继成毛庭震郐凤彬黄德胜王褚郭晟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