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丙涛专利>正文

中挺连接件及其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16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挺连接件及其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涉及门窗技术领域,该中挺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腔体,腔体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对称凸起,凸起卡接于边框或者中挺的滑道内;腔体内部设置顶针组件,顶针组件具有弹性回缩功能,顶针组件沿着连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顶针组件的顶端设置为受拨动端,顶针组件的低端设置为顶紧端,挤压受拨动端,顶紧端向离开腔体的底部方向移动。门窗含有中挺连接件和边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中挺连接件的安装工艺,同时也克服了连接后的中挺连接件在边框或中挺上来回串动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挺连接件及其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
本技术涉及门窗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挺连接件及其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
技术介绍
门窗的型材组装结构中,必然会出现中挺转角位,例如门窗的中挺拐角位置等,需要使用中挺连接件对中挺转角位进行连接固定。在建筑学中,中挺连接件是连接90°直角相交构件的五金件,广泛用于门、窗转角位的连接固定,具体可根据被连接构件受力大小来决定角连接件的种类。现有技术中的中挺连接件如图1所示,在边框或者中挺的安装槽道上,先用顶丝001顶住中挺连接件,实现中挺连接件的固定,然后在套上中挺,最后在用销钉销上,实现中挺与边框或者中挺与中挺之间的固定。上述工艺较为繁琐,即先用顶丝顶住中挺连接件,再套上中挺,然后采用销钉固定,并且连接后中挺或者边框容易发生串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挺连接件,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挺连接件安装工艺较为繁琐,并且连接后的中挺连接件在中挺或者边框容易发生串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中挺连接件的门窗。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挺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其中:所述连接件本体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对称凸起,所述凸起卡接于边框或者中挺的滑道内;所述腔体内部设置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具有弹性回缩功能,所述顶针组件沿着所述连接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顶针组件的顶端设置为受拨动端,所述顶针组件的低端设置为顶紧端,挤压所述受拨动端,所述顶紧端向离开所述腔体的底部方向移动,用于顶紧所述边框或者中挺的侧壁。优选地,所述连接件本体顶部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腔体的两端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顶针组件的所述受拨动端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内部。优选地,所述安装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针组件的安装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和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顶针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腔体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两端抵靠于所述腔体的侧壁上,所述顶针来回移动带动所述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优选地,所述受拨动端位于所述顶针的顶部,且呈球体状。优选地,所述顶紧端位于所述顶针的底部,且呈锥体状。优选地,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还设置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位于所述连接板本体的底部,且与所述安装通孔平行,所述顶针的所述顶紧端垂直穿过所述注胶孔,且穿透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还设置注胶道,所述注胶道对称的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注胶道向所述腔体方向凹陷,且与所述安装通孔平行。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包括上述所述的中挺连接件,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具有内槽道和外槽道,所述中挺连接件同时安装于所述内槽道和所述外槽道上。优选地,还包括中挺,所述中挺也具有内槽道和外槽道,所述中挺连接件同时安装于所述中挺的所述内槽道和所述外槽道上,或者安装于所述边框的所述内槽道和所述外槽道上。本技术提供的中挺连接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该种中挺连接件,同传统的中挺连接件相比,在连接件本体的腔体内部增加了顶针组件,顶针组件固定安装于腔体中,并且具有弹性回缩功能,顶针组件的顶端为受拨动端,顶针组件的低端为顶紧端,具体安装过程为:先将中挺连接件安装于边框或者中挺的内槽道或者外槽道,然后将中挺套设于中挺连接件上,螺钉挤压受拨动端,顶紧端则向离开腔体的底部方向移动,进一步顶紧边框或者中挺的槽道的内壁,达到固定中挺连接件的目的,防止中挺连接件来回串动,即本技术在旋紧螺钉的同时完成了固定中挺连接件和中挺这两个步骤,简化了中挺连接件的安装工艺,同时也克服了连接后的中挺连接件在边框或中挺上来回串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该种含有中挺连接件的门窗,除了具有上述中挺连接件本身的优点以外,边框上由于同时具有内槽道和外槽道,传统的安装方式中,内槽道和外槽道采用不同的中挺连接件,外槽道上的中挺连接件采用海绵垫撑起中挺连接件的方式,此种方式只起到辅助作用,而没有起到加固作用,而本技术则采用同样的中挺连接件,内槽道和外槽道上的中挺连接件都具有加固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挺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中挺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中挺连接件的顶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不含有顶针组件的中挺连接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2中不含有顶针组件的中挺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2中边框或者中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6中:001、顶丝;100、连接件本体;101、腔体;102、顶针组件;1021、顶针;1022、弹簧;1023、受拨动端;1024、顶紧端;103、安装通孔;104、注胶孔;105、注胶道;106、凸起;200、边框;201、内槽道;202、外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中挺连接件可以用于边框上,也可以用于中挺上,从而实现与中挺的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中挺连接件,则用于边框上,与用于中挺上的安装方式相同,如图2-图5,该中挺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100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腔体101,呈导通状,如图2所示,腔体101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对称凸起106,中挺连接件安装于边框200中时,凸起106卡接于边框200的滑道内,中挺连接件能够在边框200的滑道内来回滑动。腔体101内部设置顶针组件102,顶针组件102具有弹性回缩功能,顶针组件102沿着连接件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100),其中:/n所述连接件本体(100)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腔体(101),所述腔体(101)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对称凸起(106),所述凸起(106)卡接于边框或者中挺的滑道内;/n所述腔体(101)内部设置顶针组件(102),所述顶针组件(102)具有弹性回缩功能,所述顶针组件(102)沿着所述连接件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顶针组件(102)的顶端设置为受拨动端(1023),所述顶针组件(102)的低端设置为顶紧端(1024),挤压所述受拨动端(1023),所述顶紧端(1024)向离开所述腔体(101)的底部方向移动,用于顶紧所述边框或者中挺的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100),其中:
所述连接件本体(100)具有相对两侧开口的腔体(101),所述腔体(101)底部的侧壁上设置向外突出的对称凸起(106),所述凸起(106)卡接于边框或者中挺的滑道内;
所述腔体(101)内部设置顶针组件(102),所述顶针组件(102)具有弹性回缩功能,所述顶针组件(102)沿着所述连接件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顶针组件(102)的顶端设置为受拨动端(1023),所述顶针组件(102)的低端设置为顶紧端(1024),挤压所述受拨动端(1023),所述顶紧端(1024)向离开所述腔体(101)的底部方向移动,用于顶紧所述边框或者中挺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00)顶部设置安装通孔(103),所述安装通孔(1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腔体(101)的两端开口方向一致,所述顶针组件(102)的所述受拨动端(1023)位于所述安装通孔(103)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1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顶针组件(102)的安装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挺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组件(102)包括顶针(1021)和弹簧(1022),所述弹簧(1022)套设于所述顶针(1021)上,所述弹簧(1022)位于所述腔体(101)的内部,所述弹簧(1022)的两端抵靠于所述腔体(101)的侧壁上,所述顶针(1021)来回移动带动所述弹簧(1022)发生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丙涛
申请(专利权)人:郭丙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