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丙涛专利>正文

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95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主梁、副梁和挂件;所述挂件包括插接部和悬挂部,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插槽插接固定在所述副梁的端部,所述副梁通过所述悬挂部挂设在所述主梁上。在副梁与主梁的连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挂件的插接部插设在副梁的端部,然后将副梁通过挂件直接挂设在主梁上,并用紧固件连接固定,通过该挂件使副梁与主梁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且用于紧固挂件的紧固件均位于副梁与主梁的顶部,使该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更加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阳光房搭建,一般都是通过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将直角连接件安装在主梁的侧壁上,然后再将副梁的端部通过直角连接件安装在主梁上,并通过螺栓或者其他的紧固件将副梁与直角连接件连接固定;但是,通过该连接方式来紧固主梁与副梁,需要提前确认副梁的安装位置,然后将直角连接件安装在主梁的侧壁,使主梁与副梁的安装过程更加的繁琐,且用于紧固主梁与副梁的紧固件均位于主梁和副梁的侧部,会影响阳光房梁柱的美观性;因此,提供一种便于主副梁安装的连接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副梁的安装费时、费力,且不美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梁、副梁和挂件;所述挂件包括插接部和悬挂部,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插槽插接固定在所述副梁的端部,所述副梁通过所述悬挂部挂设在所述主梁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副梁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插槽的一侧可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副梁的上边缘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且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副梁内部的一侧的厚度与所述限位部到所述副梁的上边缘的距离相等。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副梁的上边缘的端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的深度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插槽的开口一端的厚度相等。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插槽的宽度与所述副梁的上边缘的厚度相等。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副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挂件与所述副梁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配合连接固定。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悬挂部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主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挂件与所述主梁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配合连接固定。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副梁的上边缘设置有用于卡设缓冲件的第一嵌槽。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嵌槽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嵌槽均沿所述副梁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挂件插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嵌槽之间。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主梁的上边缘设置有用于卡设缓冲件的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嵌槽均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主梁、所述副梁和所述挂件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副梁与主梁的连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挂件的插接部插设在副梁的端部,然后将副梁通过挂件直接挂设在主梁上,并用紧固件连接固定,通过该挂件使副梁与主梁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且用于紧固挂件的紧固件均位于副梁与主梁的顶部,从而不影响该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的美观性。此外,本技术的优化方案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插接部位于副梁内部的一侧的厚度与限位部到副梁的上边缘的距离相等,将挂件的插接部插入副梁的端部时,该限位部能够有效的限制挂件的摆动,使挂件与副梁的连接更加的稳固。(2)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挂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紧固件通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与副梁上的第一螺纹孔以及主梁上的第二螺纹孔连接固定,使副梁与主梁的连接更加的稳固。(3)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副梁上设置有第一嵌槽,主梁上设置有第二嵌槽,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在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处安装有缓冲件,使阳光房顶可以通过缓冲件搭接在主梁与副梁上,以避免阳光房顶与主梁或者副梁直接撞击而导致阳光房顶损坏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安装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中挂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梁;2、副梁;3、挂件;4、插槽;51、悬挂部;52、插接部;6、限位部;7、豁口;81、第一穿孔;82、第二穿孔;91、第一螺纹孔;92、第二螺纹孔;101、第一嵌槽;102、第二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梁1、副梁2和挂件3;挂件3包括插接部52和悬挂部51,插接部52上设置有插槽4,挂件3通过插槽4插接固定在副梁2的端部,副梁2通过悬挂部51挂设在主梁1上。通过上述结构的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中的挂件3为“Y”字形构件(具体参见图4),有开口的一端为插接部52,另一端则为悬挂部51,在安装副梁2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挂件3的插接部52插设在副梁2的端部,使插接部52的插槽4沿副梁2的上边缘滑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使挂件3稳固的安装在副梁2上;然后再将副梁2通过挂件3直接挂设在主梁1上,并使用紧固件将挂件3与主梁1连接固定,通过该挂件3使副梁2与主梁1的连接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且用于紧固挂件3的紧固件均位于副梁2与主梁1的顶部,使该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更加的美观。优化的,上述的副梁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部6(具体参见图1和图3),该限位部6到副梁2上边缘的距离与插接部52位于副梁2内部的一侧的厚度相等,使插接部52插接在副梁2上时,该挂件3受到副梁2上边缘以及限位部6的限制不会发生摆动,从而使挂件3与副梁2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优选的,插槽4的宽度与副梁2的上边缘的厚度相等,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挂件3与副梁2的配合的紧密性,以使挂件3与副梁2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优化的,副梁2的上边缘的端部设置有豁口7(具体参见图3),该豁口7的深度与插接部52远离插槽4的开口一端的厚度相等;在安装挂件3时,挂件3将插接部52的插槽4沿副梁2的上边缘滑动,且使插接部52远离插槽4的开口的一端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副梁(2)和挂件(3);/n所述挂件(3)包括插接部(52)和悬挂部(51),所述插接部(52)上设置有插槽(4),所述挂件(3)通过所述插槽(4)插接固定在所述副梁(2)的端部,所述副梁(2)通过所述悬挂部(51)挂设在所述主梁(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副梁(2)和挂件(3);
所述挂件(3)包括插接部(52)和悬挂部(51),所述插接部(52)上设置有插槽(4),所述挂件(3)通过所述插槽(4)插接固定在所述副梁(2)的端部,所述副梁(2)通过所述悬挂部(51)挂设在所述主梁(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部(6),所述插槽(4)的一侧可拆卸的插设在所述副梁(2)的上边缘与所述限位部(6)之间,且所述插接部(52)位于所述副梁(2)内部的一侧的厚度与所述限位部(6)到所述副梁(2)的上边缘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2)的上边缘的端部设置有豁口(7),所述豁口(7)的深度与所述插接部(52)远离所述插槽(4)的开口一端的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的宽度与所述副梁(2)的上边缘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阳光房主副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52)上设置有第一穿孔(81),所述副梁(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91),所述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丙涛
申请(专利权)人:郭丙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