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08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板,包括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所述第二隔音层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和阳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作室内的保温隔板,代替原有的砖墙,既有隔音效果,又有隔热的效果,同时质地较为轻便,方便安装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隔板
本技术涉及保温板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保温隔板。
技术介绍
保温隔热材料是一般均系轻质、疏松、多孔、纤维材料。按其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种。前者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后者为好,但后者较前者耐久性好。导热系数是衡量保温隔热材料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导热系数越小,则通过材料传送的热量越小,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于材料的成分、内部结构、容重等,也决定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和材料的含水率。一般说容重越轻,导热系数越小现有的保温材料大多用于外墙,较少应用于内墙。而现有的装修房子时大多会拆砌墙对屋内的隔墙进行重新的布局,而重新砌墙不仅麻烦,而且墙面没有保温效果,当一个房间开空调时,热量容易通过墙体传递进来,保温效果不好,加剧了电能的消耗。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保温隔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保温隔板,包括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和第二隔音层,所述第一隔音层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所述第二隔音层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和阳企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上连接有第一面板层,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上连接有第二面板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和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的厚度均为0.5-1mm。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保温隔板之间的所述阴企口和所述阳企口相互扣接。进一步的,所述岩棉层的厚度为20~5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和所述第二面板层均为木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和所述第二面板层均为墙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和所述第二面板层均为墙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和所述第二面板层均为油漆层。进一步的,所述阴企口和所述阳企口接缝处涂有密封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作室内的保温隔板,代替原有的砖墙,既有隔音效果,又有隔热的效果,同时质地较为轻便,方便安装和运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保温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岩棉层,2.第一隔音层,3.第二隔音层,4.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6.第一面板层,7.第二面板层,8.阴企口,9.阳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保温隔板,包括岩棉层1,所述岩棉层1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所述第二隔音层3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8和阳企口9。岩棉层1保温效果较好,重量较轻,而且价格便宜,是合适的保温材料,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代替了原来的水泥面,可以在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上进行一些墙面装修的后续工序。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主要起到隔音的效果,两层隔音层隔音之间的岩棉层1质地较为松软,也不利于声波震动的传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上连接有第一面板层6,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上连接有第二面板层7。第一面板层6和第二面板层7可以作为装饰层或者功能层,起到美观防水等效果,以免后续手工加工既费时费力,又污染室内环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的厚度均为0.5-1mm。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的厚度厚则粘接性能好,同时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3厚度越厚则生产难度越高,此厚度为粘接性能和生产难度之间的一个折中选择。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保温隔板之间的所述阴企口8和所述阳企口9相互扣接。阴企口8和阳企口9方便保温隔板之间的拼接,增加了保温隔板之间的密封性能,还可以给相邻的两块保温隔板之间留有热胀冷缩的空间余地。进一步的,所述岩棉层1的厚度为20~50mm。岩棉的厚度选用此厚度能保证良好的隔热效果,市面上此规格的产品很多,容易采购,而且更厚的岩棉保温效果提升不明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6和所述第二面板层7均为木板。木板作为内墙具有极佳的观感和触摸手感,同时可以调节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6和所述第二面板层7均为墙砖。墙砖的价格便宜,耐潮性好,种类多种多样,选择的余地较大,且与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的粘结也较为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6和所述第二面板层7均为墙纸。墙纸直接粘贴在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上,工序方便简单,重量轻,可以随时更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板层6和所述第二面板层7均为油漆层。油漆层喷涂较为简单,可以调制成不同的颜色,且不易脱落,稳定性好。进一步的,所述阴企口8和所述阳企口9接缝处涂有密封胶。密封胶可以有效的密封阴企口8和阳企口9接缝处的缝隙,保证声音无法通过缝隙传递,起到隔热和隔音的双重作用。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保温地板,包括岩棉层1,所述岩棉层1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所述第二隔音层3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8和阳企口9。岩棉层1保温效果较好,重量较轻,而且价格便宜,是合适的保温材料,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代替了原来的水泥面,可以在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上进行一些墙面装修的后续工序。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主要起到隔音的效果,两层隔音层隔音之间的岩棉层1质地较为松软,也不利于声波震动的传播。实施例二,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保温地板,包括岩棉层1,所述岩棉层1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所述第二隔音层3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8和阳企口9;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上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隔板,包括岩棉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层(1)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所述第二隔音层(3)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8)和阳企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板,包括岩棉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层(1)的两面分别胶合有第一隔音层(2)和第二隔音层(3),所述第一隔音层(2)连接有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所述第二隔音层(3)连接有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所述保温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阴企口(8)和阳企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上连接有第一面板层(6),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上连接有第二面板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4)和所述第二增强玻纤水泥基薄毡层(5)的厚度均为0.5-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保温隔板之间的所述阴企口(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先华陈红卫吴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卓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