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霞专利>正文

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03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部通过第一竖槽间隙配合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斜杆。该防护型水下隧道,通过第二插销、支杆、长杆、第一插销、螺纹杆、螺母和圆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防护型水下隧道在组装的过程中,十分便捷,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该防护型水下隧道自身需要焊接部位极少,使用螺栓部位极少,因此在铺设的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将多个该防护型水下隧道焊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水下隧道的铺设,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
本技术设计水下隧道
,具体为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
技术介绍
水底隧道是修建于江、河、湖、海、洋下的供汽车和火车运输行驶的通道,它为铁路、城市道路、公路、地下铁道以及各种市政公用或专用管线提供穿越水域的通道,有的水底道路隧道还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现有技术中的水下隧道在铺设的过程中,铺设过程较为繁琐,在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基架的建设,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螺栓、焊接等工艺完成作业,整体作业时间较长,加上后期的混凝土浇筑,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作业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水下隧道在铺设的过程中,铺设过程较为繁琐,在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基架的建设,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螺栓、焊接等工艺完成作业,整体作业时间较长,加上后期的混凝土浇筑,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作业效率极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部通过第一竖槽间隙配合有方杆,所述方杆和曲板之间夹合有橡胶垫,所述方杆通过固定机构与圆杆固定在一起,所述方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顶部与曲板的外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曲板的内侧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曲板的内侧上方设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的下方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左右两端均与曲板固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母、螺纹杆和第一插销,所述螺母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所述螺母的顶部和底部均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左端与方杆的右侧固接在一起,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第一插销的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插销的左端通过斜槽与圆杆的右侧相抵紧,所述螺纹杆的右端固接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右侧与横杆的右端相平齐。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横板、支座和螺栓,所述支座与曲板的内侧下方固接在一起,所述支座通过螺栓与横板固接在一起,所述横板的底部与支座的顶部相贴合,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外侧与曲板相抵紧。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长杆、支杆和第二插销,所述长杆的顶部左右两侧均与曲板的底部相抵紧,所述长杆的顶部通过第二竖槽与支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支杆的顶部与曲板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插销通过横槽与长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插销的右端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横槽的内壁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插销的左端通过卡槽与支杆的右侧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插销的底部固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通过开口贯穿长杆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的底部距长杆的底部距离不少于5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护型水下隧道,通过第二插销、支杆、长杆、第一插销、螺纹杆、螺母和圆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防护型水下隧道在组装的过程中,十分便捷,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该防护型水下隧道自身需要焊接部位极少,使用螺栓部位极少,因此在铺设的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将多个该防护型水下隧道焊接在一起,即可完成水下隧道的铺设,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长杆、支杆和第二插销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螺纹杆、螺母和横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螺纹杆、方杆和圆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机构,101、螺纹杆,102、螺母,103、横杆,104、第一插销,105、斜槽,106、第一把手,2、支撑机构,201、横板,202、支座,203、橡胶条,204、螺栓,3、加固组件,301、长杆,302、支杆,303、第二竖槽,304、横槽,305、第二插销,306、弹簧,307、卡槽,308、第二把手,309、开口,4、底板,5、曲板,6、斜杆,7、加强筋,8、方杆,9、圆杆,10、橡胶垫,11、第一竖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包括底板4,底板4的上方设有曲板5,曲板5、方杆8和底板4形成密闭空间,形成水下隧道,曲板5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杆9,圆杆9的底部通过第一竖槽11间隙配合有方杆8,圆杆9和第二竖槽11配合,对曲板5和方杆8起到固定的作用,方杆8和曲板5之间夹合有橡胶垫10,橡胶垫10增强方杆8与曲板5之间的密封性,方杆8通过固定机构1与圆杆9固定在一起,方杆8的底部与底板4的顶部固接在一起,底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斜杆6,斜杆6对底板4和曲板5之间起到加固的作用,斜杆6的顶部与曲板5的外侧固接在一起,曲板5的内侧下方设有支撑机构2,曲板5的内侧上方设有加固组件3,加固组件3的下方设有加强筋7,加强筋7提高曲板5顶部的最大负载能力,加强筋7的左右两端均与曲板5固接在一起。固定机构1包括螺母102、螺纹杆101和第一插销104,螺母102的内壁与螺纹杆101的外壁螺纹相连,通过螺母102和螺纹杆101之间的配合,实现转动螺纹杆101可以调节第一插销104的左右位置,螺母10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接有横杆103,横杆103对螺母102起到固定的作用,横杆103的左端与方杆8的右侧固接在一起,螺纹杆101的左端与第一插销104的右端固接在一起,第一插销104的左端通过斜槽105与圆杆9的右侧相抵紧,通过斜槽105的作用,使得第一插销104向左运动时,可以给予圆杆9向下的力,防止圆杆9从第一竖杆11的内部脱离,螺纹杆101的右端固接有第一把手106,通过第一把手106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101,螺母102的右侧与横杆103的右端相平齐。支撑机构2包括横板201、支座202和螺栓204,支座202与曲板5的内侧下方固接在一起,支座202对横板201起到支撑的作用,支座202通过螺栓204与横板201固接在一起,横板201的底部与支座202的顶部相贴合,横板201的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橡胶条203,橡胶条203保证横板201与曲板5之间的密封性,橡胶条203的外侧与曲板5相抵紧。加固组件3包括长杆301、支杆302和第二插销305,长杆30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与曲板5的底部相抵紧,长杆301的顶部通过第二竖槽303与支杆302的外壁间隙配合,支杆302的顶部与曲板5的底部固接在一起,第二插销305通过横槽304与长杆301间隙配合,第二插销305的右端固接有弹簧306,弹簧306给予第二插销305靠近枝干302的弹力,进而保证第二插销305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无法与支杆302分离,弹簧306的右端与横槽304的内壁右端固接在一起,第二插销30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上方设有曲板(5),所述曲板(5)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杆(9),所述圆杆(9)的底部通过第一竖槽(11)间隙配合有方杆(8),所述方杆(8)和曲板(5)之间夹合有橡胶垫(10),所述方杆(8)通过固定机构(1)与圆杆(9)固定在一起,所述方杆(8)的底部与底板(4)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底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斜杆(6),所述斜杆(6)的顶部与曲板(5)的外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曲板(5)的内侧下方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曲板(5)的内侧上方设有加固组件(3),所述加固组件(3)的下方设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右两端均与曲板(5)固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上方设有曲板(5),所述曲板(5)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圆杆(9),所述圆杆(9)的底部通过第一竖槽(11)间隙配合有方杆(8),所述方杆(8)和曲板(5)之间夹合有橡胶垫(10),所述方杆(8)通过固定机构(1)与圆杆(9)固定在一起,所述方杆(8)的底部与底板(4)的顶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底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有斜杆(6),所述斜杆(6)的顶部与曲板(5)的外侧固接在一起,所述曲板(5)的内侧下方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曲板(5)的内侧上方设有加固组件(3),所述加固组件(3)的下方设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右两端均与曲板(5)固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螺母(102)、螺纹杆(101)和第一插销(104),所述螺母(102)的内壁与螺纹杆(101)的外壁螺纹相连,所述螺母(10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接有横杆(103),所述横杆(103)的左端与方杆(8)的右侧固接在一起,所述螺纹杆(101)的左端与第一插销(104)的右端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插销(104)的左端通过斜槽(105)与圆杆(9)的右侧相抵紧,所述螺纹杆(101)的右端固接有第一把手(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型水下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02)的右侧与横杆(103)的右端相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