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污泥压滤机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5902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式污泥压滤机及其系统,带式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泥口、出泥口和提桨结构;提桨结构设于贮桨池内;提桨结构由一个转动辊轴和安装在转动辊轴的3个打泥叶片构成,打泥叶片呈120°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桨装置是为了将加入絮凝剂后经多道管道运输析出的水份及时排出,水经贮桨池排出,而泥桨提升到输送滤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污泥压滤机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式压滤污泥压滤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带式压滤污泥压滤机将污泥与一定浓度的絮凝剂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以后,污泥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凝聚成体积较大的絮状团,同时分离出自由水,污泥输送到浓缩重力脱水的滤带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不流动状态的污泥,再输送到两条滤带之间,经过预压、低压和高压由小到大的挤压力、剪切力作用下,逐步挤压污泥,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离,最后形成滤饼输出。中国专利CN201720327247.3,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带式污泥压滤机,公开了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第一输泥滤带和第二输泥滤带和压滤辊,第一压滤辊为空心花键式即压滤滤辊外圆周设有由多个相间隔圆形棍构成。由第一输泥滤带和第二输泥滤带所形成的楔形压滤区域对污泥施加挤压力,进行预压脱水,以满足压滤脱水对污泥含液量及流动性的要求;但就是仅在预压脱水段没有相关预处理脱水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污泥预处理污泥的带式污泥压滤机及其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带式污泥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泥口、出泥口和提桨结构;提桨结构设于贮桨池内。进一步地,上述提桨结构由一个转动辊轴和安装在转动辊轴的3个打泥叶片构成,打泥叶片呈120°分布。进一步地,上述自重力脱水段的输送带呈前高后低状态。一种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包括一个带式污泥压滤机和一个污泥输送装置,带式污泥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泥口、出泥口和提桨结构;提桨结构设于贮桨池内。进一步地,上述提桨结构由一个转动辊轴和安装在转动辊轴的3个打泥叶片构成,打泥叶片呈120°分布。进一步地,上述污泥输送装置包括污泥池一、沉淀罐、污泥池二、污泥加速器和加药管;污泥水经运输装置或输送管道进入污泥池一,污泥池一的出泥口经泵连接在沉淀罐的上部的进料口,沉淀罐的底部的出进料口连通污泥池二,污泥池二经多级管道连通贮桨池,多级管道的出料品置于贮桨池的上方;多级管道上还设有一个污泥加速器,污泥加速器由前后两个反向喇叭构成,加药管设于两个反向喇叭型中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桨装置是为了将加入絮凝剂后经多道管道运输析出的水份及时排出,水经贮桨池排出,而泥桨提升到输送滤带上。打泥叶片呈120°分布是为了均匀将泥桨打到输送带上。输送带呈前高后低状态是为了降低输送带上的泥浆含水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带式污泥压滤机的提桨结构示意图;图3是技术的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的浓污泥加速器;图4是本技术的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的污泥加速器;1-污泥池一;2-沉淀罐;3-污泥池二;4-污泥加速器;5-带式污泥压滤机;401-喇叭口一,402-喇叭口二;403-入药口;501-入泥口;502-贮桨池;503-出泥口,504-转动辊轴;505-打泥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包括污泥池一1、沉淀罐2、污泥池二3、污泥加速器4、加药装置和带式污泥压滤机;污泥水经运输装置或输送管道进入污泥池一1,然后经泵打入沉淀罐2,沉淀罐2内的上清液排出后进入污泥池二3,再由污泥泵经污泥加速器4加药后污泥进入带式污泥压滤机5。参见图2,带式污泥压滤机主要分为A区、B区、和C区:A区为自重力脱水段主要将絮化后的污泥经布料斗均匀分布在滤带上,污泥随滤带向前输送,絮凝后的自由水在自重作用下通过滤带流出,主要作用是脱去污泥中的自由水,使污泥的流动性减小,为下一步挤压做准备。其中该区输送污泥滤带前高后低,这样有利于流出自由水除自由落下外,部分污泥上析出的自由水反向流出污泥滤带,以免向前进入预压脱水段。B区主要是预压脱水段重力脱水后的污泥流动性几乎已经丧失,随着机器滤带的向前运行,上下滤带距离逐渐缩小,物料开始受到由小到大的挤压力,楔形区的作用是延长重力脱水时间,增加絮状物料的挤压稳定性,为进入高压区做准备。楔形区包括第一导辊组和第二导辊组,第一导辊组用于输送分离后的第一滤带,第二导辊组用于输送分离后的第二输泥滤带,第一输泥滤带和第二输泥滤带的接合处的合带压滤辊形成一楔形压滤区域。由第一输泥滤带和第二输泥滤带所形成的楔形压滤区域对污泥施加挤压力,进行预压脱水,以满足压滤脱水对污泥含液量及流动性的要求。C区高压脱水段物料进入压力区时,物料在该区内沿滤带向前运行压力不断加强,物料受到挤压力后体积收缩,所含的游离水被挤出形成滤饼输出,至此完成整个处理过程。参见图3,A区的前端还设一个的提桨装置,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502,贮桨池502上设有一个入泥口501和出泥口502,贮桨池502上内还设有一个提桨结构,提桨结构由一个转动辊轴504和安装在转动辊轴504的3个打泥叶片505组成,打泥叶片505呈120°分布。贮桨池502上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位略低于出泥口502。参见图4,污泥加速器由前后两个反向喇叭构成,加药结构设于两个反向喇叭中间,经研究在污泥处理过程中,随着污泥的浓度的提高,污泥的活性也相应降低。当污泥经过污泥加速器的喇叭时,其流速速度就会加速,这时在加药口产生负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就被带入污泥内。当污泥的活性降低的同时污泥的活性降低的同时污泥中的活性电子也会降低,从而与高分子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产生网捕反应,这样污泥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大分子结构,而对污泥处理的含水率大大提高,处理的机械效率变低。本公司现已研发一种新的办法可以克服这一自然现象,我们经研究发现污泥在高速流动的状态下它就会产生很强的电子量。从而与高分子的材料产生电荷反应,这样污泥就不会有大分子结构的成份,同时提高了机械效率,大大降低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运行成本。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式污泥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所述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泥口、出泥口和提桨结构;提桨结构设于贮桨池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式污泥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所述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泥口、出泥口和提桨结构;提桨结构设于贮桨池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污泥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桨结构由一个转动辊轴和安装在转动辊轴的3个打泥叶片构成,所述打泥叶片呈120°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污泥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力脱水段的输送带呈前高后低状态。


4.一种带式污泥压滤机系统,包括一个带式污泥压滤机和一个污泥输送装置,
所述带式污泥压滤机包括自重力脱水段、预压脱水段和高压脱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重力脱水段设有一个提桨装置,所述提桨装置包括一个贮桨池、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庭并
申请(专利权)人:通山新知力环保设备机械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