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俊华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0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固定安装在一底座上;充电桩本体的一相对侧面设有防护板,防护板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防护板远离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护杆;防护杆与防护板垂直设置;防护杆远离防护板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矩形防撞套;矩形防撞套远离远防护杆的一端封闭;矩形防撞套内设有一滑杆;滑杆与防护杆位置上相互垂直;滑杆上套设有两滑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矩形防撞套受到撞击时,矩形防撞套向防护杆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杆受到挤压,滑套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发生变形,从而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缓冲;避免直接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自第一辆电动汽车面世至今,均采用可充蓄电池作为其动力源,对于一辆电动汽车来讲,蓄电池充电设备是不可缺少的系统之一,蓄电池充电设备称之为充电桩,汽车充电时需要将汽车停靠在充电桩旁边很近的距离,如果驾驶员不小心撞击到充电桩,很容易对充电桩造成严重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过设置防护杆,在防护杆的一端滑动设置矩形防撞套,在矩形防撞套内设置滑杆、滑杆上滑动设有滑套;两滑套之间通过弹簧相连,两滑套均通过连接杆与防护杆活动连接;在防撞套受到撞击时,防护套向防护杆移动,弹簧被压缩对撞击进行有效缓冲,避免直接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固定安装在一底座上;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相对侧面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与所述防护板垂直设置;所述防护杆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矩形防撞套;所述矩形防撞套远离远所述防护杆的一端封闭;所述矩形防撞套内设有一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防护杆位置上相互垂直;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两滑套;两所述滑套之间通过一第一弹簧相连;两所述滑套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防护杆位于所述矩形防撞套内的一端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活塞筒;两所述活塞筒的中心线与所述防护杆的轴线平行,且两所述活塞筒开口均朝向所述防护板;所述活塞筒靠近所述滑杆的一端周侧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单向阀;所述活塞筒内滑动安装有一活塞,所述活塞通过一第二连接杆与所述防护杆相连;所述活塞上开设有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气口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内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筒的底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防撞套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沿所述防护杆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防护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滑槽配合的限位杆。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活塞筒正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护杆位于所述矩形防撞套内的一端的端部铰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充电桩本体之间还设有珍珠棉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矩形防撞套受到撞击时,矩形防撞套向防护杆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杆受到挤压,滑套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发生变形,从而对撞击进行有效缓冲;避免直接撞击到充电桩本体上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2、本技术在矩形防撞套受到撞击时,活塞向活塞筒内移动,在活塞移动的过程中活塞筒内的空气从出气孔内缓慢的排出,能够对撞击进一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第一弹簧发生变形,两者结合能够有效减小撞击力对充电桩的损坏。3、本技术通过在活塞筒内设置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既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又能够在外力撤除后使活塞快速复位。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充电桩本体,2-底座,3-防护板,4-防护杆,5-矩形防撞套,6-滑杆,7-滑套,8-第一弹簧,9-第一连接杆,10-活塞筒,1001-进气口,11-单向阀,12-活塞,13-第二连接杆,1201-出气孔,14-第二弹簧,501-限位滑槽,15-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相对侧面”、“下端”、“宽度”、“一端”、“上”、“下”、“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底座2上,底座2为圆形不锈钢底座;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相对侧面设有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座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防护板3的宽度大于充电桩本体1的宽度,便于对充电桩本体1更好的进行防护;所述防护板3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有防护杆4,防护杆4可以为圆柱形杆也可以为矩形杆,这里以圆柱形杆为例;所述防护杆4与所述防护板3垂直设置;所述防护杆4远离所述防护板3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矩形防撞套5,矩形防撞套5的宽度与防护板3的宽度相同;所述矩形防撞套5远离远所述防护杆4的一端封闭;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一滑杆6;所述滑杆6与所述防护杆4位置上相互垂直,且滑杆6与防护杆4的轴线相交;所述滑杆6上套设有两滑套7;两所述滑套7之间通过一第一弹簧8相连;两所述滑套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防护杆4位于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的一端铰接连接,滑套7与第一连接杆9也为铰接。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簧8位于滑杆6的中部,第一弹簧8处于自然伸长状态,两滑套7距离滑杆6两端的距离相等,两第一连接杆9与两滑套7之间铰接点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连接杆9与防护杆4之间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当汽车撞向充电桩本体1时,首先撞到矩形防撞套5,矩形防撞套5受力后向防护杆4移动,此时,两滑套7向相移动将第一弹簧8压缩,第一弹簧8发生变形从而对撞击进行有效的缓冲,避免直接对充电桩本体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滑杆6的两端均固定焊接有活塞筒10;两所述活塞筒10的中心线与所述防护杆4的轴线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底座(2)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相对侧面设有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有防护杆(4);所述防护杆(4)与所述防护板(3)垂直设置;所述防护杆(4)远离所述防护板(3)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矩形防撞套(5);所述矩形防撞套(5)远离远所述防护杆(4)的一端封闭;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设有一滑杆(6);所述滑杆(6)与所述防护杆(4)位置上相互垂直;所述滑杆(6)上套设有两滑套(7);两所述滑套(7)之间通过一第一弹簧(8)相连;两所述滑套(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防护杆(4)位于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的一端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固定安装在一底座(2)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相对侧面设有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的下端与所述底座(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有防护杆(4);所述防护杆(4)与所述防护板(3)垂直设置;所述防护杆(4)远离所述防护板(3)的一端滑动安装有一矩形防撞套(5);所述矩形防撞套(5)远离远所述防护杆(4)的一端封闭;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设有一滑杆(6);所述滑杆(6)与所述防护杆(4)位置上相互垂直;所述滑杆(6)上套设有两滑套(7);两所述滑套(7)之间通过一第一弹簧(8)相连;两所述滑套(7)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所述防护杆(4)位于所述矩形防撞套(5)内的一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6)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活塞筒(10);两所述活塞筒(10)的中心线与所述防护杆(4)的轴线平行,且两所述活塞筒(10)开口均朝向所述防护板(3);所述活塞筒(10)靠近所述滑杆(6)的一端周侧设有进气口(1001);所述进气口(1001)内设有单向阀(11);所述活塞筒(10)内滑动安装有一活塞(12),所述活塞(12)通过一第二连接杆(13)与所述防护杆(4)相连;所述活塞(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华訾林张红日李红磊赵俊峰李楠孙毓鼎胡佳乐聂瑞晓严奎杨晓建付于
申请(专利权)人:杨俊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