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压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3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压模机,包括柜体、加工台、液压伸缩杆、上模板和下模座,所述柜体的上端安装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上端安装有呈矩形分布的四根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安装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四角与四个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底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包括模板本体、隔热环和第一电加热线圈,所述模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线圈,所述模板本体的外圈设置有隔热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却盘管和制冷机,现有的液压压模机工作时冷却速度慢,加工效率低,并且残次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压模机
本技术涉及压模机
,具体为一种液压压模机。
技术介绍
在工业制造领域,经常要对工件进行压模成型。现有的压模机都在机架上装有升降机构,下模具固定在机架上,上模具则安装在液压升降机构上,在进行压模作业时,利用液压升降机构带动上模具下压,使上、下模具合拢,从而将放置在下模具上的工件压模成型,目前,现有的压模机在对工件进行压模成型时往往需要加热工件,在模压后,被加热的工件往往需要自然冷却成型一段时间才能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但是自然冷却时间往往较长,致使加工的效率大大降低,并且自然冷却时工件的上端面由于直接与空气接触,因此冷却速度较工件的侧面更快,从而在取出工件时,工件侧面仍有部分粘结在下模座内壁上,造成工件的破坏,残次品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压模机,解决了现有的液压压模机工作时冷却速度慢,加工效率低,并且残次率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压模机,包括柜体、加工台、液压伸缩杆、上模板和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压模机,包括柜体(1)、加工台(2)、液压伸缩杆(6)、上模板(8)和下模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端安装有加工台(2),所述加工台(2)的上端安装有呈矩形分布的四根滑杆(3),所述滑杆(3)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底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6),所述液压伸缩杆(6)的底端安装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的四角与四个滑杆(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7)的底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模板(8),所述上模板(8)包括模板本体(17)、隔热环(18)和第一电加热线圈(19),所述模板本体(1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压模机,包括柜体(1)、加工台(2)、液压伸缩杆(6)、上模板(8)和下模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端安装有加工台(2),所述加工台(2)的上端安装有呈矩形分布的四根滑杆(3),所述滑杆(3)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底端安装有液压伸缩杆(6),所述液压伸缩杆(6)的底端安装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的四角与四个滑杆(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7)的底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模板(8),所述上模板(8)包括模板本体(17)、隔热环(18)和第一电加热线圈(19),所述模板本体(1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线圈(19),所述模板本体(17)的外圈设置有隔热环(18),所述加工台(2)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包括模座本体(10)、第二电加热线圈(11)和冷却盘管(12),所述第二电加热线圈(11)设置在模座本体(10)的底面内部,所述冷却盘管(12)设置在模座本体(10)的侧壁内部,所述冷却盘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冷水进管(13)和热水出管(14),所述冷水进管(13)的另一端穿过加工台(2)与设置在柜体(1)内的制冷机(16)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热水出管(14)的另一端穿过加工台(2)与制冷机(1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加工台(2)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泵(15),所述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斌曹伟易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锐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