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的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507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架的浇注系统,包括第一直浇道、第一横浇道、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一个以上第二横浇道、多个过滤单元、多个内浇道,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的上部连通,第一横浇道的下部与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分别连通,第二直浇道与第二横浇道的上部连通,每个第二横浇道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过滤单元,内浇道与过滤单元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操作简单,出品率高,稳定性好;有效减少机架铸件的缩松、气孔、渣眼缺陷,减少了质量损失,极大提高了铸件完全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架的浇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浇注系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机架的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机架是船用柴油机机架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作为柴油机几乎所有零件的安装母体,其工作时经常处于受力复杂、载荷多变的状态,因此,对于机架铸件,良好的强度、韧性、抗冲击性等机械性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铸件的内部基体组织的致密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该种针对性的铸造工艺满足了柴油机机架日益增高的强化度(PeCm)及批量生产的要求。原浇注系统工艺采用过桥式分别从缸孔侧和脚板爪侧引入金属液,通过设计阻流道降低铁水流速,通过设计多级横浇道来实现挡渣目的,再通过陶瓷管作为内浇道从机架的底部进入铁水实现底注。另在脚板爪侧上箱位置开设内浇道,期望在浇注后期液面上升到该位置时能从此处进入铁水降低温度差,以利于铸件的凝固。如图1(a)、图1(b)、图1(c)、图1(d)所示,浇注系统由浇口座包1-1、石墨拔塞堵头1-2、直孔陶瓷过滤片1-3及缸孔侧浇道和脚板爪侧浇道组成,其中缸孔侧浇道由缸孔侧直浇道1-4、缸孔侧一级横浇道1-5、缸孔侧阻流道1-6、缸孔侧二级横浇道1-7、缸孔侧内浇道1-8组成;脚板爪侧浇道由脚板爪侧一级直浇道1-9、脚板爪侧一级横浇道1-10、脚板爪侧阻流道1-11、脚板爪侧二级横浇道1-12、脚板爪侧二级直浇道1-13、脚板爪侧三级横浇道1-14、内浇道过渡片1-15和脚板爪侧内浇道1-16。主要存在问题:(1)浇注系统设计过于复杂,金属液速度过快,上、下内浇口同时进铁水,造成铁水飞溅、对冲、卷气、紊流等,容易产生夹渣、气孔和夹砂缺陷。(2)铸件上部结构基本为大平面,极大增加了气孔、夹渣物上浮和从溢流冒口排出的难度。(3)从球墨铸铁特性分析,应充分保证金属液的平稳缓慢充型而不能有紊流现象,防止Mg、O、S等元素生成氧化渣;现产品同时有灰铁和球墨铸铁两种材质,此工艺适合原有灰铁材质,但不能适用于球铁材质工艺。(4)原有的浇注系统是仅靠横浇道的撇渣作用来阻止铁水中的氧化渣进入型腔,实际上其作用有限,加之封闭式的浇注系统使得铁水流速过快,极大地削弱了横浇道的撇渣作用。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浇注系统铁水流速过快、易飞溅等特征造成铸件质量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机架的浇注系统,包括第一直浇道、第一横浇道、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一个以上第二横浇道、多个过滤单元、多个内浇道,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的上部连通,第一横浇道的下部与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分别连通,第二直浇道与第二横浇道的上部连通,每个第二横浇道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过滤单元,内浇道与过滤单元连通;浇注时,机架的排气侧面朝下,操作侧朝上,浇注系统从油底壳侧单侧引入,铁水由内浇道从铸造机架的型腔的底部进入。本技术采用平做平浇工艺,排气侧面朝下,操作侧朝上,浇注系统从油底壳侧单侧引入,采用内浇道从底部进入铁水实现纯底注式浇注方式;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主要实现浇注系统的快速充满并利用浇系自身在充型的初始阶段实现初步的集渣挡渣;第二直浇道、第二横浇道、多个内浇道,实现最大程度上降低金属液的流速,减少对型腔的冲刷,并从底平面分散引入到铸件;多个过滤单元可实现滤除铁水中的夹渣及非金属杂质,改善金属液的流动状态,实现内浇口处的铁水的低速、平稳充型,防止紊流、卷气和氧化渣的出现;本技术操作简单,出品率高,稳定性好;有效减少机架铸件的缩松、气孔、渣眼缺陷,减少了质量损失,极大提高了铸件完全合格率。优选的,所述第一直浇道上部还设有浇口杯。具有集中浇注液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二直浇道为两个,第二横浇道为两个。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过滤腔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片。优选的,所述过滤片为泡沫陶瓷式过滤片。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与内浇道个数相同。优选的,所述过滤单元为4-20个。优选的,所述内浇道包括U型内浇道、L型内浇道,U型内浇道的一端与过滤腔连通,另一端与机架的排气侧面连通,L型内浇道的一端与过滤腔连通,另一端与机架的油底壳侧的底部连通。通过多个内浇道分散引入铸件,提高铸件均匀性,并减少气泡产生。优选的,所述内浇道为陶瓷材质制得。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采用平做平浇工艺,排气侧面朝下,操作侧朝上,浇注系统从油底壳侧单侧引入,采用陶瓷管作为内浇道从底部进入铁水实现纯底注式浇注方式;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主要实现浇注系统的快速充满并利用浇系自身在充型的初始阶段实现初步的集渣挡渣;第二直浇道、第二横浇道、多个内浇道,实现最大程度上降低金属液的流速,减少对型腔的冲刷,并从底平面分散引入到铸件;多个过滤单元可实现滤除铁水中的夹渣及非金属杂质,改善金属液的流动状态,实现内浇口处的铁水的低速、平稳充型,防止紊流、卷气和氧化渣的出现;本技术操作简单,出品率高,稳定性好;有效减少机架铸件的缩松、气孔、渣眼缺陷,减少了质量损失,极大提高了铸件完全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原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Ⅰ处的放大图;图1(c)是图1(a)中Ⅱ处的放大图;图1(d)是图1(a)中Ⅲ处的放大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机架的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工作过程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右视图。图中标号:浇口座包1-1、石墨拔塞堵头1-2、直孔陶瓷过滤片1-3、缸孔侧直浇道1-4、缸孔侧一级横浇道1-5、缸孔侧阻流道1-6、缸孔侧二级横浇道1-7、缸孔侧内浇道1-8、脚板爪侧一级直浇道1-9、脚板爪侧一级横浇道1-10、脚板爪侧阻流道1-11、脚板爪侧二级横浇道1-12、脚板爪侧二级直浇道1-13、脚板爪侧三级横浇道1-14、内浇道过渡片1-15、1脚板爪侧内浇道-16;第一直浇道2、浇口杯21、第一横浇道3、第二直浇道4、第二横浇道5、过滤单元6、过滤腔61、过滤片62、内浇道7、U型内浇道71、L型内浇道72、机架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机架的浇注系统,包括第一直浇道2、第一横浇道3、两个第二直浇道4、两个第二横浇道5、多个过滤单元6、多个内浇道7,第一直浇道2与第一横浇道3的上部连通,第一横浇道3的下部与两个第二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浇道、第一横浇道、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一个以上第二横浇道、多个过滤单元、多个内浇道,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的上部连通,第一横浇道的下部与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分别连通,第二直浇道与第二横浇道的上部连通,每个第二横浇道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过滤单元,内浇道与过滤单元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浇道、第一横浇道、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一个以上第二横浇道、多个过滤单元、多个内浇道,第一直浇道与第一横浇道的上部连通,第一横浇道的下部与一个以上第二直浇道分别连通,第二直浇道与第二横浇道的上部连通,每个第二横浇道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过滤单元,内浇道与过滤单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浇道上部还设有浇口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浇道为两个,第二横浇道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腔,过滤腔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钱维胡发林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