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02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旨在解决冲压打孔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有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所在的同一侧设为进口,正对进口的另一侧设为出口,所述动模上设有若干冲针,所述冲针的圆心连接线平行于进口至出口的方向,所述定模上设有L型的固定板,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冲针一一对应且贯穿所述定模和定模板的第一冲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冲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冲压打孔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
技术介绍
铜排又称铜母排、铜母线或汇流排,主要由铜材制作而成。铜排是一种截面为矩形或倒角为矩形的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89915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铜排打孔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箱体,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放置铜排的工作台及用于连接所述箱体与所述工作台的支撑轴,所述箱体内部开设有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被转轴分割成长度比为5:1的长杆和短杆,所述短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底部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拉杆的一端铰接在台阶柱上端,所述台阶柱竖直布置在腔体底部,所述台阶柱的下端贯穿于所述箱体并于所述箱体内部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支撑轴的中部套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包括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连杆,每个连杆的一端均固定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支撑套的一端设有打孔钉,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通槽的槽底均设有用于安装打孔钉的贯穿孔,所述打孔钉的下端开设有打孔槽。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待打孔的铜排放置在底座上,待打孔的位置对准在打孔钉的正下方,然后转动转环,根据需要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打孔钉,使用一只手压住本装置,另一只手握住把手向上抬起拉杆的一端,拉杆围绕转轴转动,拉杆一端的短杆通过压杆向下按压台阶柱,台阶柱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向下滑动,台阶柱的下端顶动打孔钉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向下滑动,并对放置在底座上的铜排打孔,无需购买大型打孔机,便可在铜排上打出不同大小的孔,操作简单,结构巧妙,生产成本低。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对铜排进行冲孔操作时,仅能在铜排上一次打一个孔,而常规的铜排上一般是需要打多个孔的,利用此装置进行打孔时操作缓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具有对铜排可同时进行多个孔的冲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有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所在的同一侧设为进口,正对进口的另一侧设为出口,所述动模上设有若干冲针,所述冲针的圆心连接线平行于进口至出口的方向,所述定模上设有L型的固定板,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冲针一一对应且贯穿所述定模和定模板的第一冲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冲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排需要进行打孔操作时,先将待打孔的铜排从进口推入并置于定模上,铜排长度方向所在侧壁紧贴固定板的侧壁,冲针穿过第二冲孔对铜排进行压孔操作后再穿过第一冲孔,实现了同时对铜排上的多个孔进行冲压操作,提高冲孔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模板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动模板一侧设有与所述支撑柱滑动配合的通孔。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置实现了对支撑柱的导引和限位,改善打孔不规则的情况,提高冲孔的合格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支撑柱一侧且垂直于铜排进料方向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插接有限位件。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时限位件抵于待冲孔铜排运动的一侧,保持第一个第一冲孔与铜排一侧距离的固定,实现了对铜排打孔操作时的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设置为沿所述滑槽滑移的T型凸块。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设置为T型凸块实现了限位件在滑槽内的限位和顺畅滑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模板设置为T型且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支撑块。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定模板设置为T型使定模的便于人力搬运,固定板背离固定板一侧设置的支撑块实现了对定模的支撑且预留一定空间便于铜排废料的出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出口一侧的所述第一冲孔背离进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冲孔直径一致的圆形凸台,相邻所述第一冲孔的间距与所述凸台和靠近所述出口一侧的所述第一冲孔之间距离相等。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铜排打孔后,将铜排朝向出口方向移动且任意一第一冲孔套接于凸台上,实现了对下一步操作时铜排的定位,保证每一第一冲孔之间的距离相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模板下方设有收集槽。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的设置实现了对废料的收集,保护了操作台周边环境的清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底壁设有滚轮。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实现了收集槽的便捷移动,节省人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计的若干冲针、第一冲孔和第二冲孔,实现了对铜排可同时进行多个孔的冲压;2.通过设计的限位件,实现了对铜排打孔操作时的定位,防止铜排打孔时发生偏移;3.通过设计的收集槽,实现了对废料的收集,保护了操作台周边环境的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定模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1、动模板;12、动模;13、进口;14、定模;15、定模板;16、出口;17、固定板;18、支撑柱;19、冲针;21、滑槽;22、第二冲孔;23、第一冲孔;24、收集槽;25、支撑块;26、凸台;27、通孔;28、限位件;241、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定模14和动模12,定模14和动模12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定模板15和动模板11,动模12和定模14所在的同一侧设置为进口13,正对进口13的另一侧设置为出口16,动模板11与压力机连接。为了实现同时对铜排进行多个打孔操作,如图1和图2所示,动模12上设置有圆柱形冲针19,本实施例中冲针19设置为四个,冲针19的圆心连接线平行于进口13至出口16的方向设置,定模14上设置有L型的固定板17,固定板17设置为L型,固定板17与定模板1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定模板15一侧设置有支撑柱18,动模板11一侧设置有与支撑柱18滑动配合的通孔27,定模板设置为T型且背离固定板17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块25,定模14上设置有与冲针19一一对应且贯穿定模14和定模板15的第一冲孔23,靠近出口一侧的第一冲孔23背离进口13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冲孔23直径一致的圆形凸台26,相邻第一冲孔23的间距与凸台26和靠近出口16一侧的第一冲孔23之间距离相等,第一冲孔23靠近出口16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冲孔23直径大小一致的圆形凸台26,固定板17上设置有与第一冲孔23一一对应的第二冲孔22。为了实现冲孔时对铜排的限位,如图2所示,固定板17靠近支撑柱18一侧且垂直于铜排进料方向的一侧设有滑槽21,滑槽21插接有限位件28,限位件28设置为沿滑槽21滑移且与铜排抵接的T型凸块。为了实现对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4)和动模(12),所述定模(14)和所述动模(12)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有定模板(15)和动模板(11),所述动模(12)和所述定模(14)所在的同一侧设为进口(13),正对进口(13)的另一侧设为出口(16),所述动模(12)上设有若干冲针(19),所述冲针(19)的圆心连接线平行于进口(13)至出口(16)的方向,所述定模(14)上设有L型的固定板(17),所述定模(14)上设有与所述冲针(19)一一对应且贯穿所述定模(14)和定模板(15)的第一冲孔(23),所述固定板(1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冲孔(23)一一对应的第二冲孔(22)。/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0 CN 201921579973X1.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4)和动模(12),所述定模(14)和所述动模(12)相背离的一侧分别设有定模板(15)和动模板(11),所述动模(12)和所述定模(14)所在的同一侧设为进口(13),正对进口(13)的另一侧设为出口(16),所述动模(12)上设有若干冲针(19),所述冲针(19)的圆心连接线平行于进口(13)至出口(16)的方向,所述定模(14)上设有L型的固定板(17),所述定模(14)上设有与所述冲针(19)一一对应且贯穿所述定模(14)和定模板(15)的第一冲孔(23),所述固定板(1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冲孔(23)一一对应的第二冲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5)一侧设有支撑柱(18),所述动模板(11)一侧设有与所述支撑柱(18)滑动配合的通孔(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排定位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录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群力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