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6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该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其设于外筒体内,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设有流动物料加料腔,内筒体的下端与之间设有环形出料间隙;呈回转面状的接触面,接触面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流动物料加料腔中的流动物料能够从环形出料间隙流出至接触面,并沿接触面向下流动;呈回转面状的颗粒分布面,其从上往下向外扩张,颗粒物料沿颗粒分布面向下流动,能够流向接触面。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向流动物料中添加颗粒物料时,颗粒物料易发生抱团板结现象,混合的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在食品工业中,在生产含有果粒的酸奶等产品时,需要向流动物料中添加颗粒物料。目前,往流动物料中添加颗粒物料的方法通常为在化料罐中进行投料,且一般需要人工投料,通过化料罐的搅拌进行物料的混匀。实际生产时,颗粒物料向流动物料里添加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及润湿效应的原因,容易形成抱团、板结的现象,不易分散,导致颗粒物料分散不均匀,形成团状颗粒,甚至堵塞出料管道,造成生产停滞,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经济损失。在较低搅拌转速工况下,颗粒物料更难以分散,抱团板结的现象更加严重;为此,使用化料罐来将颗粒物料添加到流动物料时,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搅拌转速,且在投料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投料的流量,这样,一方面能耗较高;另一方面抱团板结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颗粒物料与流动物料混合的均匀性较差,影响了产品的均匀和稳定,给产品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向流动物料中添加颗粒物料时,颗粒物料易发生抱团板结现象,混合的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其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设有流动物料加料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所述之间设有环形出料间隙;呈回转面状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流动物料加料腔中的流动物料能够从所述环形出料间隙流出至所述接触面,并沿所述接触面向下流动;呈回转面状的颗粒分布面,其从上往下向外扩张,颗粒物料沿所述颗粒分布面向下流动,能够流向所述接触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筒体呈圆锥筒状,且从上往下向内收缩;所述内筒体为圆柱筒。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设备包括多个绕所述接触面的轴线圆周分布的流动物料加料管,所述流动物料加料管的下出料口设于所述流动物料加料腔的上部,从所述下出料口流出的流动物料能够沿所述接触面流动,并且具有绕所述接触面的轴线的切向速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动物料加料管包括竖直管段和连接于所述竖直管段的下端的弧形弯管段。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弯管段的远离所述竖直管段的一端的开口朝向垂直于所述接触面的轴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面从上往下向内收缩。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面的锥度,大于所述外筒体的锥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设备包括设于所述颗粒分布面的上方的竖直加料管,所述竖直加料管呈圆管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设备包括竖直加料套管,所述竖直加料套管设于所述竖直加料管内,并且所述竖直加料套管与所述竖直加料管可拆卸地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设备包括罐体,所述外筒体固设于所述罐体内。本技术提供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在运行时,流动物料沿接触面向下流动;颗粒物料被输送至颗粒分布面的顶部,并沿颗粒分布面分散下落,落至接触面上,与流动物料进行混合。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一)通过外筒体和内筒体,有利于可以保证流动物料布满接触面,使流动物料在接触面上分布得更加均匀;(二)沿从上往下向外扩张的颗粒分布面流动的过程中,可使束状流动的颗粒物料逐渐铺展分散开;(三)颗粒物料之间分散开,增大了颗粒物料与流动物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颗粒物料在接触面上与流动物料更加均匀地混合;(四)颗粒物料铺展散开后,减少了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有利于避免颗粒物料在与液体接触时发生抱团板结的现象;(五)减少了液固混合时,混合的均匀性容易受粘度和颗粒的密度的影响的弊端;(六)可以实现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同时进料,改善了颗粒物料进入流动物料的方式;(七)提高了颗粒物料在流动物料中分布的均匀度;(八)能够在无外加搅拌的情况下实现混合,节省能源;(九)减少混合设备及管道发生堵塞,有利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实现连续化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中的流动物料输料管道的正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中的流动物料输料管道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的俯视图;图8为图5所示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中的流动物料加料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接触面;200、颗粒分布面;21、圆锥形分布盘;22、支撑架;300、流动物料添加机构;31、流动物料输料管道;311、分布管;312、出料分布口;313、顶壁;314、内侧壁;315、外侧壁;316、倾斜引导面;317、竖直圆管;32、流动物料加料管;321、下出料口;322、竖直管段;323、弧形弯管段;33、外筒体;34、内筒体;35、流动物料加料腔;351、环形出料间隙;400、颗粒物料添加机构;41、竖直加料管;42、竖直加料套管;431、第一卡箍套;432、第二卡箍套;433、第三卡箍套;500、罐体;501、暂存腔体;51、支腿;61、罐体法兰;62、上法兰;63、下法兰;64、螺栓;65、拉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如图1和图5所示,该混合设备包括:从上往下延伸的接触面100,流动物料能够沿接触面100向下流动;颗粒分布面200,其从上往下向外扩张,颗粒物料沿颗粒分布面200向下流动,能够流向接触面100。该混合设备在运行时,流动物料沿接触面100向下流动;颗粒物料被输送至颗粒分布面200的顶部,并沿颗粒分布面200分散下落,落至接触面100上,与流动物料进行混合。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一)沿从上往下向外扩张的颗粒分布面200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筒体;/n内筒体,其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设有流动物料加料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所述之间设有环形出料间隙;/n呈回转面状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流动物料加料腔中的流动物料能够从所述环形出料间隙流出至所述接触面,并沿所述接触面向下流动;/n呈回转面状的颗粒分布面,其从上往下向外扩张,颗粒物料沿所述颗粒分布面向下流动,能够流向所述接触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体;
内筒体,其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设有流动物料加料腔,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与所述之间设有环形出料间隙;
呈回转面状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流动物料加料腔中的流动物料能够从所述环形出料间隙流出至所述接触面,并沿所述接触面向下流动;
呈回转面状的颗粒分布面,其从上往下向外扩张,颗粒物料沿所述颗粒分布面向下流动,能够流向所述接触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呈圆锥筒状,且从上往下向内收缩;所述内筒体为圆柱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包括多个绕所述接触面的轴线圆周分布的流动物料加料管,所述流动物料加料管的下出料口设于所述流动物料加料腔的上部,从所述下出料口流出的流动物料能够沿所述接触面流动,并且具有绕所述接触面的轴线的切向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动物料与颗粒物料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峰王增增张亮巴根纳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