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55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4
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尾气回收箱、输气管和尾气吸收塔,尾气回收箱中设有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设有转动座,两个转动座之间连接设有冷凝管,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正对冷凝管,尾气回收箱内部底端设有水槽,且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有循环管,循环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泵,循环管一端与水槽连通,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设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上设有喷嘴,通过喷嘴喷出的水对冷凝管进行降温同时配合冷却风扇的作用,使得冷凝管上的水蒸发并吸走热量,从而使得冷凝管中的尾气得到有效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学尾气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锂电池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锂电池在制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大量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中文别名NMP,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有胺的气味。挥发度低,对光敏感,易溶于水。这些含有NMP的废气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对人体存在损害,而且也会造成NMP原料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现有的尾气吸收装置,采用冷却喷淋法和冷凝法将NMP从废气中分离出来,该装置中普遍采用冷却水的方法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冷却效果一般,而且耗能较大,并增加了回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尾气回收箱、输气管和尾气吸收塔,所述尾气回收箱中设置有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所述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呈上下分布设置在尾气回收箱中,所述下收集仓底端连接设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侧壁并连接设有储液箱,且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相对一侧均分别转动连接设有一个转动座,且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连接设有若干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上下两个转动座并与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进行连通,所述尾气回收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与其中一个转动座侧壁进行连接,实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转动座以及冷凝管在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尾气回收箱一侧连接设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废气管的一端与产生废气的生产设备连接,废气管另一端进入尾气回收箱中并与所述下收集仓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内部底端设有水槽,且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槽连通,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连接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且所述喷嘴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输气管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上端侧壁并与所述上收集仓进行连通,输气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下端侧壁;所述尾气吸收塔顶部设有排气口,尾气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储液层、填料层、除雾层、活性炭吸收层,所述储液层中设置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侧壁并连接设有混合液储存箱,所述填料层与除雾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第二喷淋管的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侧壁并与储液层连通,位于尾气吸收塔外侧的第二喷淋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且第二喷淋管连接设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另一端与自来水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转动座呈圆形结构,转动座的尺寸与圆形开口的尺寸相适配,且转动座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通过将所述环形凸块嵌入到所述活动槽中,实现转动座分别与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槽中设置有密封垫。进一步的,位于上收集仓上的所述转动座的侧壁上开设有皮带槽,所述皮带槽中设置所述传动皮带,实现传动皮带与转动座之间的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液管上和补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下收集仓的底端呈漏斗状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尾气回收箱中通过废气管将尾气经过下收集仓输送至冷凝管中,再通过喷嘴喷出的水对冷凝管进行降温同时配合冷却风扇的作用,使得冷凝管上的水蒸发并吸走热量,从而使得冷凝管中的尾气得到有效降温,并且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转动座以及转动座之间的冷凝管转动,使得每一根冷凝管都能得到充分的降温,减少了冷却所需要的能耗,从而进一步减少了NMP的回收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收集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尾气回收箱1、上收集仓11、圆形开口111、活动槽112、密封垫1121、下收集仓12、第一排液管121、储液箱122、转动座13、环形凸块131、皮带槽132、冷凝管14、驱动电机15、驱动轮151、传动皮带152、废气管16、抽风机161、通风口17、水槽18、循环管181、第一循环泵182、第一喷淋管183、喷嘴184、冷却风扇19、输气管2、尾气吸收塔3、储液层31、填料层32、除雾层33、活性炭吸收层34、第二喷淋管35、雾化喷头351、第二循环泵352、补液管353、第二控制阀3531、第二排液管36、第一控制阀361、混合液储存箱37、排气口3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尾气回收箱、输气管和尾气吸收塔,所述尾气回收箱中设置有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所述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呈上下分布设置在尾气回收箱中,所述下收集仓底端连接设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侧壁并连接设有储液箱,且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相对一侧均分别转动连接设有一个转动座,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连接设有若干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上下两个转动座并与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进行连通,所述尾气回收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与其中一个转动座侧壁进行连接,实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转动座以及冷凝管在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尾气回收箱一侧连接设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废气管的一端与产生废气的生产设备连接,废气管另一端进入尾气回收箱中并与所述下收集仓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内部底端设有水槽,且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槽连通,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连接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回收箱、输气管和尾气吸收塔,所述尾气回收箱中设置有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所述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呈上下分布设置在尾气回收箱中,所述下收集仓底端连接设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侧壁并连接设有储液箱,且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相对一侧均分别转动连接设有一个转动座,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连接设有若干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上下两个转动座并与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进行连通,所述尾气回收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转动座的侧壁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一侧连接设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废气管的一端与产生废气的生产设备连接,废气管另一端进入尾气回收箱中并与所述下收集仓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内部底端设有水槽,且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槽连通,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连接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且所述喷嘴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输气管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上端侧壁并与所述上收集仓进行连通,输气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下端侧壁;/n所述尾气吸收塔顶部设有排气口,尾气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储液层、填料层、除雾层、活性炭吸收层,所述储液层中设置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侧壁并连接设有混合液储存箱,所述填料层与除雾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第二喷淋管的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侧壁并与储液层连通,位于尾气吸收塔外侧的第二喷淋管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且第二喷淋管连接设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另一端与自来水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专用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气回收箱、输气管和尾气吸收塔,所述尾气回收箱中设置有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所述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呈上下分布设置在尾气回收箱中,所述下收集仓底端连接设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侧壁并连接设有储液箱,且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之间的相对一侧均分别转动连接设有一个转动座,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连接设有若干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上下两个转动座并与上收集仓和下收集仓进行连通,所述尾气回收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转动座的侧壁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一侧连接设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废气管的一端与产生废气的生产设备连接,废气管另一端进入尾气回收箱中并与所述下收集仓进行连接;所述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内部底端设有水槽,且尾气回收箱侧壁上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槽连通,另一端进入到尾气回收箱中并连接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嘴,且所述喷嘴均正对所述冷凝管;所述尾气回收箱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输气管一端贯穿尾气回收箱的上端侧壁并与所述上收集仓进行连通,输气管另一端贯穿尾气吸收塔的下端侧壁;
所述尾气吸收塔顶部设有排气口,尾气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储液层、填料层、除雾层、活性炭吸收层,所述储液层中设置有第二排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东顾德华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新纳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