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395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包括进氧管、分接头、两条吸氧管和鼻管,分接头为一侧设有单管接头另一侧设有双管接头的结构,单管接头接入进氧管,双管接头与两条吸氧管一端相接;鼻管包括横通管以及两条垂直于横通管的鼻腔管,横通管的两端与吸氧管的另一端相连接;鼻腔管前端套接有橡胶头,橡胶头包括中心管和均匀分布在中心管周边的2‑4个的侧翼部;侧翼部包括设于中心管侧边的前端面以及自前端面外侧弧形向后延伸的尾翼,前端面与尾翼之间的弧形外侧设有凸棱。该装置通过橡胶套在鼻腔中能很好的固定,可避免鼻腔受损,同时其吸氧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自然呼吸管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
技术介绍
鼻塞吸氧是吸氧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段,其基本工具是使用一次性无菌吸氧管。现有的一次性无菌吸氧管由插入鼻腔的鼻插头以及设于鼻插头两端的通气管组成,使用时,将鼻插头插入鼻腔内,通气管与制氧机连接,氧气流入鼻插头进入鼻腔。现有的吸氧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鼻插头随着头部的运动在鼻腔内会来回移动,坚硬的鼻插头也容易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出血、导致溃疡;并且患者在摆动头部时,吸氧管容易脱落,影像吸氧效果。现有装置中吸氧管由于没有固定,容易碰到嘴鼻眼等部位,导致患者的就医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自然呼吸管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该装置通过橡胶套在鼻腔中能很好的固定,可避免鼻腔受损,同时其吸氧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包括进氧管、分接头、两条吸氧管和鼻管,所述分接头为一侧设有单管接头另一侧设有双管接头的结构,所述单管接头接入进氧管,所述双管接头与两条所述吸氧管一端相接;所述鼻管包括横通管以及两条垂直于所述横通管的鼻腔管,所述横通管的两端与所述吸氧管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鼻腔管前端套接有橡胶头,所述橡胶头包括中心管和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管周边的2-4个的侧翼部;所述侧翼部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侧边的前端面以及自所述前端面外侧弧形向后延伸的尾翼,所述前端面与尾翼之间的弧形外侧设有凸棱。进一步的,所述侧翼部靠近远端位置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的直径自前端面向后端面逐渐增加,所述中心管的直径为2-6mm。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面上设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横通管两端均设有可固定于鼻翼部位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为朝向鼻翼一侧弧形内弯的杆体构造,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横通管的部位外侧设有与所述横通管连接的弹性复位件。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自由端部设有与鼻翼轮廓相适应的鼻翼托,所述鼻翼托采用橡胶材料或者海绵材料制成。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耳挂,所述耳挂包括与耳朵根轮廓相适应的挂部以及设于所述挂部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有环形扣件,所述环形扣件扣在所述吸氧管上,且所述环形扣件可在所述吸氧管上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扣件由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构成,所述第一半圈一端和第二半圈一端枢接固定,所述第一半圈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的突条,所述突条两侧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半圈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突条相配合的卡槽。本技术的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通过在鼻腔管端套设橡胶头,使其置入鼻腔时不会造成鼻腔粘膜的破损;而设置的一字型或十字型的侧翼部卡在鼻腔内,使得吸氧时鼻管不轻易移动,提高吸氧效果;此外,通过一字型或十字型的侧翼部的设置还可保证人鼻孔进行自然的呼吸。本技术吸氧双鼻塞装置设置夹持件将鼻管夹持在鼻翼侧,进一步使鼻管牢固定位;还通过设置挂耳将吸氧管固定在脸部侧,避免因吸氧管遮挡在人眼鼻嘴部造成的人体不适,且保持吸氧管通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橡胶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具有四个侧翼的橡胶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具有两个侧翼的橡胶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橡胶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4中的环形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图1所示,包括进氧管1、分接头2、两条吸氧管3和鼻管4,所述分接头2为一侧设有单管接头另一侧设有双管接头的结构,所述单管接头接入进氧管1,所述双管接头与两条所述吸氧管3一端相接;所述鼻管4包括横通管40以及两条垂直于所述横通管40的鼻腔管41,所述横通管40的两端与所述吸氧管3的另一端相连接。图2所示,所述鼻腔管41前端套接有橡胶头5,所述橡胶头5包括中心管50和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管50周边的2-4个的侧翼部51,如图3a、3b;所述侧翼部51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50侧边的前端面52以及自所述前端面52外侧弧形向后延伸的尾翼53,所述前端面52与尾翼53之间的弧形外侧设有凸棱54。所述中心管50的直径自前端面向后端面逐渐增加,所述中心管50的直径为2-6mm。使用时,将鼻管上的橡胶头塞入鼻腔,侧翼部卡在鼻腔上使其牢固安置;而侧翼部之间的空隙仍可进行正常的呼吸。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还针对第一连接头2的出药孔进行改进,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侧翼部51靠近远端位置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5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9。复位弹簧可保证侧翼部的正常形态,避免其形变无法固定;另一方面,在将橡胶头拿出时,可捏住侧翼部远端的复位弹簧,橡胶头横向直径缩小,即可轻易取出橡胶头。另一个改进则是,在所述前端面5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55,进一步保证正常呼吸的气流通道顺畅。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包括下述改进方案,图5所示,所述横通管40两端均设有可固定于鼻翼部位的夹持件6,所述夹持件6为朝向鼻翼一侧弧形内弯的杆体构造,所述夹持件6靠近所述横通管40的部位外侧设有与所述横通管40连接的弹性复位件60。所述夹持件6自由端部设有与鼻翼轮廓相适应的鼻翼托62,所述鼻翼托62采用橡胶材料或者海绵材料制成。将橡胶头塞至鼻腔时,拉开所述夹持件,当橡胶头置入鼻腔内时,松开夹持件,使鼻管位置固定牢固。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包括下述改进方案,图6所示,装置还包括耳挂7,所述耳挂7包括与耳朵根轮廓相适应的挂部70以及设于所述挂部70下方的连接杆71;所述连接杆71的底部设有环形扣件72,所述环形扣件72扣在所述吸氧管3上,且所述环形扣件72可在所述吸氧管3上移动。该耳挂结构在使用时挂在耳根部,调整吸氧管在沿脸颊下垂。图7所示,所述环形扣件72由第一半圈73和第二半圈74构成,所述第一半圈73一端和第二半圈74一端枢接固定,所述第一半圈73的另一端设有向外凸的突条77,所述突条77两侧边设有凹槽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包括进氧管(1)、分接头(2)、两条吸氧管(3)和鼻管(4),所述分接头(2)为一侧设有单管接头另一侧设有双管接头的结构,所述单管接头接入进氧管(1),所述双管接头与两条所述吸氧管(3)一端相接;所述鼻管(4)包括横通管(40)以及两条垂直于所述横通管(40)的鼻腔管(41),所述横通管(40)的两端与所述吸氧管(3)的另一端相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管(41)前端套接有橡胶头(5),所述橡胶头(5)包括中心管(50)和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管(50)周边的2-4个的侧翼部(51);所述侧翼部(51)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50)侧边的前端面(52)以及自所述前端面(52)外侧弧形向后延伸的尾翼(53),所述前端面(52)与尾翼(53)之间的弧形外侧设有凸棱(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包括进氧管(1)、分接头(2)、两条吸氧管(3)和鼻管(4),所述分接头(2)为一侧设有单管接头另一侧设有双管接头的结构,所述单管接头接入进氧管(1),所述双管接头与两条所述吸氧管(3)一端相接;所述鼻管(4)包括横通管(40)以及两条垂直于所述横通管(40)的鼻腔管(41),所述横通管(40)的两端与所述吸氧管(3)的另一端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管(41)前端套接有橡胶头(5),所述橡胶头(5)包括中心管(50)和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管(50)周边的2-4个的侧翼部(51);所述侧翼部(51)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50)侧边的前端面(52)以及自所述前端面(52)外侧弧形向后延伸的尾翼(53),所述前端面(52)与尾翼(53)之间的弧形外侧设有凸棱(5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部(51)靠近远端位置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5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50)的直径自前端面向后端面逐渐增加,所述中心管(50)的直径为2-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自然呼吸通道的吸氧双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5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影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