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37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包括回转窑筒体,所述回转窑筒体尾部套设有冷却水套,所述回转窑筒体的倾斜角度为2°,所述冷却水套的中心线与回转窑筒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冷却水套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冷却水套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回转窑筒体尾部与二次燃烧室相通,所述冷却水套靠近二次燃烧室的端部上侧向下延展成径向延伸套,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窑尾环境工况,冷却效果好,冷却面积大,有利于阻隔热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
本专利技术涉及危废回转窑
,特别涉及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危废回转窑的窑尾采用冷风降温的形式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窑尾处容易出现端部脱落而漏风的现象,并且只能在回转窑环面冷却,端面无法冷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该窑尾结构采用夹套水冷的形式进行冷却,在回转窑筒体的侧面和端面同时冷却,阻隔窑尾端面与火焰的热辐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包括回转窑筒体,所述回转窑筒体尾部套设有冷却水套,所述回转窑筒体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所述冷却水套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冷却水套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耐热材料制成的弯管,所述回转窑筒体尾部与二次燃烧室相通,所述冷却水套靠近二次燃烧室的端部上侧向下延展成径向延伸套,所述径向延伸套将回转窑筒体端面的一半包围。优选的,所述二次燃烧室的墙壁与回转窑筒体外壁衔接,所述冷却水套与二次燃烧室的墙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出二次燃烧室墙壁。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套和二次燃烧室墙壁之间、所述回转窑筒体内壁上均设有耐火浇铸件,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贯穿于所述耐火浇铸件。优选的,所述径向延伸套与回转窑筒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耐火浇铸件到回转窑筒体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耐火浇铸件内部设有骨架。优选的,所述回转窑筒体、冷却水套以及弯管的材质均为2520耐热不锈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夹套水冷的形式代替原有的风冷结构,不仅减少了冷风机的使用,还简化了结构,整体成本有所下降,并且在回转窑筒体的侧面和端面均起到冷却作用,阻隔窑尾端面与二次燃烧室火焰之间的热辐射,改善窑尾的工作环境,提高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转窑筒体,2-冷却水套,3-出水管,4-耐火浇铸件,5-径向延伸套,6-二次燃烧室,7-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包括回转窑筒体1,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套设有冷却水套2,所述回转窑筒体1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回转窑筒体1倾斜设置便于冷却水套2内的冷却水与回转窑筒体1端部的距离最近,冷却效果最佳,所述冷却水套2底部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冷却水套2顶部安装有出水管3,冷却水从进水管7进入冷却水套2内最终从出水管3排出形成一个水循环,在回转窑筒体1转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冷却环境内,所述进水管7和出水管3均为耐热材料制成的弯管,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与二次燃烧室6相通,所述冷却水套2靠近二次燃烧室6的端部上侧向下延展成径向延伸套5,所述径向延伸套5将回转窑筒体1端面的一半包围,冷却水套2和径向延伸套5形成一个整体,在窑尾上部形成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阻隔热量辐射,改善窑尾工况环境。所述二次燃烧室6的墙壁与回转窑筒体1外壁衔接,所述冷却水套2与二次燃烧室6的墙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出水管3和进水管7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穿出二次燃烧室6墙壁。所述冷却水套2和二次燃烧室6墙壁之间、所述回转窑筒体1内壁上均设有耐火浇铸件4,所述出水管3和进水管7均贯穿于所述耐火浇铸件4,耐火浇铸件4提高耐热性能和整体刚度及强度。所述径向延伸套5与回转窑筒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耐火浇铸件4到回转窑筒体1之间的距离,该设计不影响危废气体的输送。所述耐火浇铸件4内部设有骨架,骨架的设计进一步提高耐火浇铸件4的强度。所述回转窑筒体1、冷却水套2以及弯管的材质均为2520耐热不锈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夹套水冷的形式代替原有的风冷结构,不仅减少了冷风机的使用,还简化了结构,整体成本有所下降,并且在回转窑筒体的侧面和端面均起到冷却作用,阻隔窑尾端面与二次燃烧室火焰之间的热辐射,改善窑尾的工作环境,提高冷却效率。以上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包括回转窑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套设有冷却水套(2),所述回转窑筒体(1)倾斜设置,所述冷却水套(2)的中心线与回转窑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冷却水套(2)底部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冷却水套(2)顶部安装有出水管(3),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与二次燃烧室(6)相通,所述冷却水套(2)靠近二次燃烧室(6)的端部上侧向下延展成径向延伸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包括回转窑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套设有冷却水套(2),所述回转窑筒体(1)倾斜设置,所述冷却水套(2)的中心线与回转窑筒体(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冷却水套(2)底部安装有进水管(7),所述冷却水套(2)顶部安装有出水管(3),所述回转窑筒体(1)尾部与二次燃烧室(6)相通,所述冷却水套(2)靠近二次燃烧室(6)的端部上侧向下延展成径向延伸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套水冷型回转窑窑尾,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燃烧室(6)的墙壁与回转窑筒体(1)外壁衔接,所述冷却水套(2)与二次燃烧室(6)的墙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伟陶懿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