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24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包含设于弃渣体顶面的生态恢复层、设于所述弃渣体底面的防渗层以及耐腐蚀的挡护结构,所述生态恢复层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过滤层、排水层和阻隔蒸发层。采用本构造能够有效防止含盐水分流动,迅速导排地表水,阻断地表水下渗至所述弃渣体内导致渣体溶解,进而避免危及渣场结构安全,同时避免污染渣顶绿化土层、危及绿化植被生长,防止含盐水流出进入地下,有效避免环境污染,挡护结构耐久性高,有利于保障弃渣场的结构安全,改变了传统以围挡排水为主的弃渣场结构,有效解决了高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环境污染风险、结构安全和绿化问题,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弃渣场构造
,特别涉及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
技术介绍
国内穿越盐岩地层地质情况的隧道工程非常罕见,因此高盐岩地层隧道弃渣场亦非常罕见。盐岩具有强氯盐腐蚀、强溶解、膨胀等特性,在盐岩地层隧道弃渣绝大部分均为盐岩,其氯离子含量大,同时含石膏,渣场自身不可绿化或复垦。若采用传统弃渣场构造,含盐弃渣溶蚀后盐水流失至渣场附近土壤或河流中,造成附近土壤盐渍化及影响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地表水渗入渣体后,底部盐岩将迅速溶解,弃渣体可能沿底部滑动,渣场的整体稳定性将受较大影响,危及渣场结构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弃渣场构造存放含盐岩弃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渗水后易失稳,出现安全隐患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包含设于弃渣体顶面的生态恢复层、设于所述弃渣体底面的防渗层以及耐腐蚀的挡护结构,所述生态恢复层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过滤层、排水层和阻隔蒸发层。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所述生态恢复层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过滤层、排水层和阻隔蒸发层,即所述绿化土层距离所述弃渣体最远,所述阻隔蒸发层距离所述弃渣体最近,通过设置所述阻隔蒸发层阻断地表水下渗入所述弃渣体和所述弃渣体内的含盐水分上升,所述过滤层和排水层用于迅速导排地表水,进一步阻断地表水下渗至所述弃渣体内导致渣体溶解,进而避免溶解后的弃渣体沿底部滑动,危及渣场结构安全,同时避免所述弃渣体内的含盐水分污染渣顶绿化土层、危及绿化植被生长,所述防渗层用于避免所述弃渣体内的含盐水流出进入地下,有效避免环境污染,用于支挡所述弃渣体所述挡护结构具有耐腐蚀,有利于提高挡护结构的耐久性,保障弃渣场的结构安全。优选的,所述防渗层包含土工防渗层和黏土层,所述土工防渗层位于所述弃渣体与黏土层之间。优选的,所述挡护结构为封闭的素混凝土构件。采用上述设置方式中的封闭,即指挡体上不设置泄水孔,避免所述弃渣体内含盐水流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素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C40。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土工滤网。优选的,所述排水层为碎石层。优选的,所述阻隔蒸发层为HDPE土工膜。优选的,所述土工防渗层为HDPE土工膜。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能够有效防止含盐水分流动,迅速导排地表水,阻断地表水下渗至所述弃渣体内导致渣体溶解,进而避免危及渣场结构安全,同时避免污染渣顶绿化土层、危及绿化植被生长,防止含盐水流出进入地下,有效避免环境污染,挡护结构耐久性高,有利于保障弃渣场的结构安全,通过优化渣场挡护结构、完善渣底防渗以及反盐治理生态恢复,改变了传统以围挡排水为主的弃渣场结构,有效解决了高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环境污染风险、结构安全和绿化问题,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恢复层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渗层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1-弃渣体,2-生态恢复层,21-绿化土层,22-过滤层,23-过滤层,24-阻隔蒸发层,3-防渗层,31-土工防渗层,32-黏土层,4-挡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包含设于弃渣体1顶面的生态恢复层2、设于所述弃渣体1底面的防渗层3以及耐腐蚀的挡护结构4,所述挡护结构4用于支挡所述弃渣体1。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生态恢复层2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21、过滤层22、排水层23和阻隔蒸发层24。所述阻隔蒸发层24可采用HDPE土工膜层,厚度宜大于1mm,通过设置所述阻隔蒸发层24阻断地表水下渗入所述弃渣体1和所述弃渣体1内的含盐水分上升。所述排水层23选用导水性能好的材料,其渗透系数应大于1×10-3/m/s,如采用300mm厚的碎石层作为所述排水层23,碎石粒径宜为20mm~40mm。所述过滤层22可以为土工滤网,如采用200g/m2土工滤网,防止土颗粒物堵塞碎石层,影响排水效果。所述绿化土层21用于种植植被,采用绿化用种植土,覆土厚度为60-65cm。所述过滤层22所述过滤层22和排水层23用于迅速导排地表水,进一步阻断地表水下渗至所述弃渣体1内导致渣体溶解,进而避免溶解后的弃渣体沿底部滑动,危及渣场结构安全,同时避免所述弃渣体1内的含盐水分污染渣顶绿化土层、危及绿化植被生长。如图3所示,所述防渗层3包含土工防渗层31和黏土层32,所述土工防渗层31位于所述弃渣体1与黏土层32之间,所述土工防渗层31也可采用HDPE土工膜层,所述防渗层3用于避免所述弃渣体1内的含盐水流出进入地下,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在盐岩弃渣场堆放之前对选址场地进行平整,平整后铺设50-60cm的所述黏土层32作为缓冲,在所述黏土层32上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所述防渗层31,所述防渗层31厚度宜大于1mm。所述挡护结构4需要具有耐腐蚀性,如可采用不设泄水孔的素砼挡体,宜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如C40及以上。本构造通过优化渣场挡护结构、完善渣底防渗以及反盐治理生态恢复,改变了传统以围挡排水为主的弃渣场结构,有效解决了高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环境污染风险、结构安全和绿化问题,值得大力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设于弃渣体(1)顶面的生态恢复层(2)、设于所述弃渣体(1)底面的防渗层(3)以及耐腐蚀的挡护结构(4),所述生态恢复层(2)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21)、过滤层(22)、排水层(23)和阻隔蒸发层(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岩地层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设于弃渣体(1)顶面的生态恢复层(2)、设于所述弃渣体(1)底面的防渗层(3)以及耐腐蚀的挡护结构(4),所述生态恢复层(2)从上至下包括绿化土层(21)、过滤层(22)、排水层(23)和阻隔蒸发层(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层(3)包含土工防渗层(31)和黏土层(32),所述土工防渗层(31)位于所述弃渣体(1)与黏土层(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护结构(4)为封闭的素混凝土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仁立舒俊良吴华刘志韬陶伟明杨翔刘鹏殷召念曾刘毅刘彬易鹏李鹏州刘世杰杨家松白小可李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