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423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第二软质围隔和第一软质围隔减缓围隔两侧水体的交换,使得水流从水下矮堰上的沉水植物处通过,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最后通过附着性藻类膜进行氮磷的二次吸收,大大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这些废污水不加处理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起藻类的快速繁殖形成“水华”,造成灾害性的后果。目前,我国水域环境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水华防控形势严峻,拦藻截污、对入河湖等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是重要防控措施。目前物理拦藻截污技术、入河湖污水净化技术已有部分应用,然而,如何在物理拦藻截污过程中同时实现对入湖污水的净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探索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进行污水的拦截和净化,避免水华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而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桩体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体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者环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对应的固定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体包括碎石袋。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桩体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下矮堰包括堆叠的土工布袋,所述土工布袋中装有土和/或碎石。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体底部设置有位于配重体一侧或者两侧的阻挡物,所述阻挡物包括但不限于石块和土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软围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下矮堰的堆叠,在水体的入水口沿宽度方向布置土工布袋,土工布袋装土后堆叠在水体中形成水下矮堰,并使得水下矮堰顶部距离水面0.5~1.5m;沉水植物的种植,将沉水植物的根部用泥土及包裹物包裹后,丢入水体,下沉至水下矮堰上,在种植完成后三个月,检测存活率,对存活率低的部分区域进行补种;打桩,在水下矮堰两侧的水体中间隔进行桩体的布置,使得桩体底部插入水体下方的土壤中数米而固定,且桩体顶部突出在水面之上;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布置,将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分别设置在水下矮堰两侧的桩体侧面,且第二软质围隔位于水体的近入水口侧,且第一软质围隔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固定,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套设在对应的桩体上,通过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安装漂浮体而保持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不低于水面,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安装配重体,使得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底部沉入水底,并在配重体一侧或者两侧投入阻挡物,挤开水体底部的淤泥,并阻挡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底部的移动。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附着性藻类膜由附着性藻类生长在第一软质围隔内侧面而形成吸收氮磷的膜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指出的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通过第二软质围隔和第一软质围隔减缓围隔两侧水体的交换,使得水流从水下矮堰上的沉水植物处通过,进行氮磷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最后通过附着性藻类膜进行氮磷的二次吸收,大大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而且第二软质围隔可以进行污水中藻类的拦截,限制了藻类的活动范围,可控性好,拦截的藻类还有利于氮磷的集中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及其施工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水深约3m的湖泊为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如图1所示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包括:水下矮堰6、桩体1、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间隔排布在水体中,进行水流的拦截降速,而且第二软质围隔3可以进行污水中藻类的拦截,限制了藻类的活动范围,方便进行打捞,可控性好。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分别采用规格为20m×3.2m的土工布,每20m一节,通过绳子进行连接成整体。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8,漂浮体8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在本实施例中,漂浮体8采用了浮球,成本低,可以使得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顶部不低于水面,避免水流及藻类直接流入湖泊。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11而固定在水体底部,配重体11可以采用碎石袋,自重大,提升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底部稳定性,而且成本低。在本实施例中,水体底部还设置有位于配重体11一侧或者两侧的阻挡物10,阻挡物10采用石块或者土袋,可以挤开水体底部的淤泥2,并阻挡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的移动,进一步提升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底部稳定性,避免水流从底部流出的问题。将桩体1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桩体1采用混凝土桩,规格为0.35m×0.35m×7.5m,结构强度高,桩体1可以插入湖泊底部土壤4.5m深的位置,确保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的稳固作用。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1上的连接件9,第一软质围隔4和第二软质围隔3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9对应的固定孔,方便进行连接件9的安装,连接件9套设在桩体1上,上下移动灵活,适应水面高度的变化,桩体1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12,避免连接件9的滑脱,泄洪时,可以人工进行连接件9从桩体1上的快速脱离,方便泄洪。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9采用为钢丝绳或者环体,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钢环强度高,但耐腐蚀性差,塑料环的耐腐蚀性好,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用于水体的拦藻截污及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而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桩体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用于水体的拦藻截污及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矮堰、桩体、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间隔排布在水体中,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漂浮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配重体而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桩体间隔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的一侧且底部向下延伸至水体底部的土层中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上分别设置有套设在桩体上的连接件,所述水下矮堰设置在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之间的水体底部,所述水下矮堰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或第二软质围隔的内侧面设置有附着性藻类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体包括但不限于浮球和浮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或者环体,所述第一软质围隔和第二软质围隔顶部间隔设置有与连接件对应的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包括钢环和塑料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包括碎石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顶部径向设置有档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藻截污净化的生态软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矮堰包括堆叠的土工布袋,所述土工布袋中装有土和/或碎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树青张轩波杨棠武张静涵陈佳秋傅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