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14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约束带,包括一个半指手套和固定带;半指手套呈筒状,所述半指手套包括一个供拇指伸出的第一套筒和一个供另外四指伸出的第二套筒,半指手套的手腕部分连接所述固定带;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第一固定扣、第二固定扣以及紧固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结构简单,降低患者绑带束缚的心理,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2)束缚带为手套式结构,手套的腕部具有一个固定带,跨腕部关节,避免患者扭曲腕关节时造成损伤;(3)捆绑时绷带捆绑牢靠,固定带主体上的棉块区域及手套的材质层使捆绑时不会损伤皮肤及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4)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需要用绑带进行反复捆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约束带。
技术介绍
当病人比如肝性脑病、偶发癫痫的植物人等在神志模糊、意识不清时,会出现躁动,双手乱动,为了防止发生误伤,医生往往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对患者的手进行捆绑。现有医用约束带具有以下缺点(1)比较简陋,仅为一个柔软垫体和绑带的简易组合,容易对患者家属造成心理压力。(2)约束带不够宽,不能跨关节,患者躁动时,手腕关节转动,造成损伤。(3)捆绑时绷带捆绑过松不可靠,绑得过紧容易伤着皮肉,严重时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4)绑带使用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套式的新型约束带,该约束带能够跨过手腕关节,避免腕关节损伤,捆绑柔软,不会伤及皮肉,也不会影响血液循环,并且使用可靠,操作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约束带,包括一个半指手套和固定带。所述半指手套呈筒状,所述半指手套包括一个供拇指伸出的第一套筒和一个供另外四指伸出的第二套筒,所述半指手套的手腕部分连接所述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第一固定扣、第二固定扣以及紧固带,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扣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二固定扣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的固定位置较所述第二固定扣的固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端。优选地,所述半指手套包括医用棉纱层、弹性泡沫层以及保护层,所述弹性泡沫层包裹在所述医用棉纱层和保护层中间,所述保护层构成所述手套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连接面上具有一块柔软硅胶垫块。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扣并且固定在所述半指手套上。优选地,所述紧固带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第三端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的子面,所述第四端的内侧固定有魔术贴的母面。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主体具有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第二固定扣和所述紧固带均固定在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粘贴区和棉块区,所述粘贴区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棉块区靠近所述第一端。优选地,所述粘贴区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固定魔术贴的子面,远离第二端的位置设置魔术贴的母面。优选地,所述棉块区固定至少两排棉块,每排所述棉块数量若干,至少为两块。优选地,所述保护层材质为皮革、棉布或不织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降低患者绑带束缚的心理,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感;(2)束缚带为手套式结构,手套的腕部具有一个固定带,跨腕部关节,避免患者扭曲腕关节时造成损伤;(3)捆绑时绷带捆绑牢靠,固定带主体上的棉块区域及手套的材质层使捆绑时不会损伤皮肤及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4)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需要用绑带进行反复捆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指手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约束带的固定带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约束带的固定带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约束带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一种新型约束带,如图1包括一个半指手套100和固定带200;所述半指手套100呈筒状,所述半指手套100包括一个供拇指伸出的第一套筒110和一个供另外四指伸出的第二套筒120,所述半指手套的手腕部分连接所述固定带200。所述固定带200包括固定带主体210、第一固定扣220、第二固定扣230以及紧固带240,所述固定带主体210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第一固定扣220连接在所述第一端211,所述二固定扣230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210上,所述紧固带240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210上,所述紧固带240的固定位置较所述第二固定扣230的固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端212。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述半指手套包括医用棉纱层101、弹性泡沫层102以及保护层103,所述弹性泡沫层102包裹在所述医用棉纱层101和保护层中间103,所述保护层103构成所述手套的外表面。棉纱层为手套的内层。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示意图,所述第一套筒1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0的连接面上具有一块柔软硅胶垫块130。硅胶垫片位于棉纱层101的外侧,可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硅胶垫片130在患者的食指和拇指的相对面,至少患者虎口处要有硅胶垫片,硅胶垫片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患者在躁动过程中,虎口处不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增加手套的坚固程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21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扣220并且固定在所述半指手套100上。固定带主体210成一个环状结构,第二端212固定在所述半指手套的腕部,患者使用时,固定带能够包裹腕部关节。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述紧固带240包括第三端241和第四端242,所述第三端241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210上,所述第三端241的外侧固定有魔术贴的子面243,所述第四端242的内侧固定有魔术贴的母面2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固定带主体210具有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第二固定扣230和所述紧固带240均固定在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粘贴区250和棉块区260,所述粘贴区250靠近所述第二端212,所述棉块区260靠近所述第一端21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粘贴区250靠近第二端212的位置固定魔术贴的子面,远离第二端212的位置设置魔术贴的母面,即魔术贴子面和母面位于同一侧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棉块区260固定至少两排棉块261,每排所述棉块261数量若干,至少为两块。使用棉块,用作垫片,医护人员使用本约束带对患者固定时,减少勒伤或压迫患者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并且,棉块凹凸不平,也能增加固定带与半指手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固定带不会滑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03材质为皮革、棉布或不织布。使用方法:结合图1、5所示,固定带主体210呈环状,先将固定带主体210套于患者手臂后,半指手套绕过床杆或固定杆,再将半指手套100戴于患者手上,放下固定带主体210,套在半指手套100的外面,位于患者的手腕处,利用固定带主体210上的魔术贴子面和魔术贴母面进行暂时固定,再用紧固带240绕过床杆或固定杆,以第一固定扣220为固定端折转紧固带240,收紧紧固带240,紧固带240沿原路再次绕过床杆或固定杆,利用第二固定扣230折转并收紧紧固带240,最后将紧固带240的第四端的魔术贴的母面固定在紧固带240的第三端对应的魔术贴的子面上。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半指手套和固定带;所述半指手套呈筒状,所述半指手套包括一个供拇指伸出的第一套筒和一个供另外四指伸出的第二套筒,所述半指手套的手腕部分连接所述固定带;/n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第一固定扣、第二固定扣以及紧固带,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扣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二固定扣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的固定位置较所述第二固定扣的固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半指手套和固定带;所述半指手套呈筒状,所述半指手套包括一个供拇指伸出的第一套筒和一个供另外四指伸出的第二套筒,所述半指手套的手腕部分连接所述固定带;
所述固定带包括固定带主体、第一固定扣、第二固定扣以及紧固带,所述固定带主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扣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二固定扣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主体上,所述紧固带的固定位置较所述第二固定扣的固定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指手套包括医用棉纱层、弹性泡沫层以及保护层,所述弹性泡沫层包裹在所述医用棉纱层和保护层中间,所述保护层构成所述手套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连接面上具有一块柔软硅胶垫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利薛心泉冯艳红田小川盖晓东胡跃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