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03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该换电平台底座包括:底座框架,其包括用于承重的多个纵向梁以及多个横向梁;以及平台部,其布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并用于停驻车辆;其中,所述平台部上设有用于嵌设车辆提升装置的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的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根据本申请的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通过嵌设车辆换电零件,实现将换电平台底座与车辆换电平台的高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避免与驶入或驶离的换电车辆底盘发生接触或剐蹭等问题,有效改善换电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的充换电
,尤其涉及电动汽车的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以及尾气污染,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进入了迟滞期。针对于此,出于对绿色能源前景的看好,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在近几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目前,在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前电池技术的限制,电池容量不足及充电时间较长是现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为解决此类技术问题,一方面,加大了对电池技术自身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电池周边技术的开发。例如,电池更换即为一种极速、方便、安全的办法。具体而言,换电(也即电池更换)是指电动汽车通过换电设备将车辆上装载的亏电动力电池卸下,并将另一组满电动力电池装载至电动汽车的补能方式。该过程既可以在设定的专用换电站执行,也可以在具备对应空间的换电车的车厢内执行。无论在何种场景内执行,均应为其配备对应的换电平台。考虑到前述应用场景中对于空间大小的要求通常较为严苛,故期望能够提供结构尽可能紧凑的换电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从而有效解决了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电平台底座,其包括:底座框架,其包括用于承重的多个纵向梁以及多个横向梁;以及平台部,其布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并用于停驻车辆;其中,所述平台部上设有用于嵌设车辆提升装置的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的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两侧的车辆提升装置的柱体凹槽以及从柱体凹槽朝向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中部延伸的提升臂凹槽。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的前部的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布置在后部的后排安装凹槽,所述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后排安装凹槽分别用于嵌设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可选地,所述前排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中的纵向调整机构与横向调整机构;且/或所述后排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中的横向调整机构。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凹槽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横向贯穿所述平台部。可选地,还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凹槽内的运行轨道,所述运行轨道固定在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底座框架之间。可选地,还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设置在所述平台部一侧的斜坡部,所述斜坡部具有预设角度。可选地,还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两侧的起重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换电平台,其包括:换电平台底座,其设有第一安装凹槽、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车辆提升装置,其嵌设在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第一安装凹槽内,并用于升降停驻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以及水平调整装置,其嵌设在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第二安装凹槽内,并用于调整来适应停驻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的横向轮间距与纵向轮间距。可选地,所述车辆提升装置包括:内置驱动部件的立柱柱体,以及耦合至所述驱动部件并朝向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中部设置的提升臂;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两侧的车辆提升装置的柱体凹槽,以及从柱体凹槽朝向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中部延伸的提升臂凹槽;其中,所述立柱柱体嵌设在所述柱体凹槽内,且所述提升臂嵌设在所述提升臂凹槽内。可选地,所述提升臂包括导向部与支承部;其中,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立柱柱体内,并与所述驱动部件共同限定竖向运动轨迹面;所述支承部垂直于所述竖向运动轨迹面并朝向所述立柱柱体外侧延伸;在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所述提升臂沿竖向运动轨迹面发生往复运动。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相互耦合的动力源、水平传动机构以及竖向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竖向传动机构用于与所述导向部共同限定竖向运动轨迹面,且所述水平传动机构用于调节从动力源传递至竖向传动机构的力。可选地,所述水平传动机构包括链条传动机构;且/或所述竖向传动机构包括滚珠丝杠机构。可选地,所述车辆提升装置的立柱柱体的高度低于车辆后视镜距离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高度。可选地,位于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横向两侧的多个所述车辆提升装置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车辆主体的横向宽度,并小于车辆主体与侧视镜的宽度之和。可选地,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包括分别用于承载停驻车辆的前轮及后轮的前轮调整装置以及后轮调整装置;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的前部的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布置在后部的后排安装凹槽,所述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后排安装凹槽分别用于嵌设所述前轮调整装置以及后轮调整装置。可选地,所述前轮调整装置包括纵向调整机构与横向调整机构;且/或所述后轮调整装置包括横向调整机构。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凹槽沿横向贯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可选地,还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凹槽内的运行轨道。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其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辆换电平台。根据本申请的换电平台底座、车辆换电平台及换电站,通过设置多个用于嵌设车辆提升装置、水平调整装置及运行轨道等多种不同零部件的凹槽,实现将换电平台底座高度进一步降低,且对应地也将车辆换电平台的高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避免与驶入或驶离的换电车辆底盘发生接触或剐蹭等问题,有效改善换电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换电平台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换电平台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视角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完成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车辆停驻在该车辆换电平台上。图6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车辆正在驶入或驶离该车辆换电平台。图7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中的车辆提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中的车辆提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中的车辆提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车辆换电平台中的车辆提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完成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应当知道的是,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的设置方向与位置关系,文中引入纵向X、横向Y及竖向Z来作为坐标系,该坐标系旨在简洁清晰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非用于构造特定的方位限制。在此前提下,引入的X、Y、Z方向可应用停驻于换电平台上的车辆来进行定向,例如从车尾至车头的延伸方向为纵向X,从车左侧至车右侧的延伸方向为横向Y,且由车底至车顶的延伸方向为竖向Z。类似地,引入的X、Y、Z方向也可应用换电平台或平台底座来进行定向,例如换电平台或平台底座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纵向X,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框架,其包括用于承重的多个纵向梁以及多个横向梁;以及/n平台部,其布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并用于停驻车辆;/n其中,所述平台部上设有用于嵌设车辆提升装置的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的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框架,其包括用于承重的多个纵向梁以及多个横向梁;以及
平台部,其布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并用于停驻车辆;
其中,所述平台部上设有用于嵌设车辆提升装置的第一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的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两侧的车辆提升装置的柱体凹槽以及从柱体凹槽朝向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中部延伸的提升臂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分别布置在所述平台部的前部的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布置在后部的后排安装凹槽,所述前排安装凹槽以及后排安装凹槽分别用于嵌设所述水平调整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中的纵向调整机构与横向调整机构;且/或所述后排安装凹槽用于嵌设水平调整装置中的横向调整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凹槽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横向贯穿所述平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凹槽内的运行轨道,所述运行轨道固定在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底座框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设置在所述平台部一侧的斜坡部,所述斜坡部具有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电平台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纵向设置在所述底座框架两侧的起重环。


9.一种车辆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电平台底座,其设有第一安装凹槽、第二安装凹槽以及用于嵌设运行轨道的第三安装凹槽;
车辆提升装置,其嵌设在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第一安装凹槽内,并用于升降停驻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以及
水平调整装置,其嵌设在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第二安装凹槽内,并用于调整来适应停驻在所述车辆换电平台上的车辆的横向轮间距与纵向轮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换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提升装置包括:内置驱动部件的立柱柱体,以及耦合至所述驱动部件并朝向所述换电平台底座的中部设置的提升臂;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沿所述换电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田小涛丁习坤刘俊马永跃林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