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世魁专利>正文

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68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包括沥水外槽、沥水内槽和电动提升装置,沥水内槽嵌套在沥水外槽内,电动提升装置平行安装于沥水装置的上方;沥水外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沥水内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端通过链条焊接安装有活塞盖;沥水外槽与沥水内槽的上端边沿上分别对称焊接有一对提环;电动提升装置由电机、提升机、提拉杆组成,提拉杆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轴座,连接轴座上方通过钢丝绳连接在提升机上,提升机上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工炒米的沥水装置结合新的生产工艺采用了自动化连续生产,其结构简单,操作机械化,省时省力,使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
技术介绍
:炒米是蒙古族人的传统食品,日常生活中,牧民们出牧、行猎,炒米是必备的食品,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炒米是用内蒙古当地的糜米做的,传统做法先是淘去米里的沙土,再放在大锅中,加适量的开水用慢火焖至半熟出锅,经炒锅炒熟再碾去皮,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炒米了。因制作方法稍异,炒米又分为脆炒米和硬炒米。加工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香美,酥香可口。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已有采用新技术来改善传统炒米的口感和外观的方法,加工成大部分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使民族传统食品被大范围推广。现有的方法大多需要将炒米原料经高温膨化制备而成,虽然口感酥脆,具有一定的膨松效果,但是营养成分会受到一些影响,并且部分营养专家已建议慎重长期食用膨化食品,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贫血等疾病。为此,申请人在传统炒米制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生产工艺提供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秉承传统民族特色炒米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机械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包括沥水外槽、沥水内槽和电动提升装置,沥水内槽嵌套在沥水外槽内,电动提升装置平行安装于沥水装置的上方;沥水外槽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沥水内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端通过链条焊接安装有活塞盖;沥水外槽与沥水内槽的上端边沿上分别对称焊接有一对提环;电动提升装置由电机、提升机、提拉杆组成,提拉杆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轴座,连接轴座上方通过钢丝绳连接在提升机上,提升机上安装有电机。进一步地,上述沥水外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上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圆锥体结构,上部分与下部分焊接在一起,主要用于盛装和通过出水口排出沥出的水。进一步地,上述沥水内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上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圆锥体结构,上部分与下部分焊接在一起,且下部分外周壁为设有孔径大小为1~2mm的网片结构,用于沥出水于沥水外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用于加工炒米的沥水装置结合新的生产工艺采用了自动化连续生产,其结构简单,操作机械化,省时省力,使生产效率有所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沥水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沥水外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沥水外槽,2-沥水内槽,3-电动提升装置,4-出水口,5-出水管道,6-出料口,7-链条,8-活塞盖,9-提环,10-电机,11-提升机,12-提拉杆,13-连接轴座,14-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包括沥水外槽1、沥水内槽2和电动提升装置3,沥水内槽2嵌套在沥水外槽1内,电动提升装置3平行安装于沥水装置的上方;沥水外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上连接有出水管道5;沥水内槽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下端通过链条7焊接安装有活塞盖8;沥水外槽1与沥水内槽2的上端边沿上分别对称焊接有一对提环9;电动提升装置3由电机10、提升机11、提拉杆12组成,提拉杆12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轴座13,连接轴座13上方通过钢丝绳14连接在提升机11上,提升机11上安装有电机10;所述沥水外槽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上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圆锥体结构,上部分与下部分焊接在一起,主要用于盛装和通过出水口排出沥出的水;所述沥水内槽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上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下部分为圆锥体结构,上部分与下部分焊接在一起,且下部分外周壁为设有孔径大小为1~2mm的网片结构,用于沥出水于沥水外槽1中。实际生产中:蒸煮好的炒米原料于上述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中进行沥水,即炒米原料盛装于沥水内槽2中,启动电动提升装置3,提拉杆12的两端分别穿过沥水内槽2上的提环9,将沥水内槽2提升至沥水外槽1的上方;待沥水内槽2内的水沥出于沥水外槽1中后,提升机11将沥水内槽2提升至上料仓,打开沥水内槽2底部出料口6的活塞盖8,沥水好的炒米原料通过出料口6进入上料仓中;此时,为尽快排出沥水外槽1中沥出的水,则同样通过提拉杆12的两端分别穿过沥水外槽2上的提环9,将沥水外槽2提起一定高度,沥出的水可迅速通过出水管道5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沥水外槽(1)、沥水内槽(2)和电动提升装置(3),沥水内槽(2)嵌套在沥水外槽(1)内,电动提升装置(3)平行安装于沥水装置的上方;沥水外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上连接有出水管道(5);沥水内槽(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下端通过链条(7)焊接安装有活塞盖(8);沥水外槽(1)与沥水内槽(2)的上端边沿上分别对称焊接有一对提环(9);电动提升装置(3)由电机(10)、提升机(11)、提拉杆(12)组成,提拉杆(12)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轴座(13),连接轴座(13)上方通过钢丝绳(14)连接在提升机(11)上,提升机(11)上安装有电机(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炒米加工中的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沥水外槽(1)、沥水内槽(2)和电动提升装置(3),沥水内槽(2)嵌套在沥水外槽(1)内,电动提升装置(3)平行安装于沥水装置的上方;沥水外槽(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上连接有出水管道(5);沥水内槽(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下端通过链条(7)焊接安装有活塞盖(8);沥水外槽(1)与沥水内槽(2)的上端边沿上分别对称焊接有一对提环(9);电动提升装置(3)由电机(10)、提升机(11)、提拉杆(12)组成,提拉杆(12)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轴座(13),连接轴座(13)上方通过钢丝绳(14)连接在提升机(11)上,提升机(11)上安装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世魁万里前苏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万世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