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66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一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主体座与限位凸台中部开设有置颈槽,所述置颈槽两侧内壁均活动设有第一防护垫,所述主体座远离限位凸台一侧活动设有头部放置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主体座和引水管,根据治疗需求将冰水/热水经补水窗向聚水空腔内补充,随后将第一防护垫与置颈槽内壁、第二防护垫与置颈凸台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患者平躺在病床上抬起头,随后医疗人员推动主体座至患者颈部放置到置颈槽位置,微型水泵工作水在置管槽位置的引水管内流动,在对颈部支撑的前提下对患者病患处起到冰敷或热敷效果,从而提高颈部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头颈外科是耳鼻咽喉科的一门延伸学科,是为适应头颈部与耳鼻咽喉科相关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与科研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头颈外科疾病根据发病时间、部位及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总体概括为:颈的先天性疾病及畸形、颈部炎性疾病、颈部血管性疾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下颌下腺疾病、腮腺疾病、颈部肿瘤、颈部肿块等等。在头颈外科的疾病诊治过程中需要用到颈部支撑装置进行头颈部固定,以便于进行正常体位的检查或者治疗,但现有的颈部支撑装置仅能起到简单的固定效果,且固定效果较差,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从而增加治疗工作的顺畅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颈部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差及效果单一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一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凸台,所述主体座与限位凸台中部开设有置颈槽,所述置颈槽两侧内壁均活动设有第一防护垫,所述主体座远离限位凸台一侧活动设有头部放置台,所述主体座一侧固定设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导水管;所述主体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部设有聚水空腔,所述聚水空腔与基座之间设有导水管,所述基座顶部与置颈槽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置颈凸台,所述置颈凸台上开设有一条弯曲状置管槽。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置颈凸台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置颈凸台顶部设有第二防护垫,所述第二防护垫和第一防护垫均由医用无纺布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护垫与置颈凸台对应位置、第一防护垫与置颈槽对应位置均设有魔术贴,所述第二防护垫与置颈凸台、第一防护垫与置颈槽均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水空腔内壁固定设有隔温层,所述隔温层由聚氨酯泡沫板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水管形状设置为“L”字型,所述导水管一端设置于聚水空腔内腔底部,所述导水管另一端贯穿隔温层和基座设置于主体座外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管槽形状设置为弯曲的蛇形状,所述置管槽内径与引水管外径相适配,所述置管槽深度不小于引水管外径的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水管设置为橡胶软管,所述引水管的数量设置为两条,一条所述引水管一端与微型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该引水管另一端贯穿置颈凸台与聚水空腔相连,另一条所述引水管一端与微型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该引水管另一端与导水管相连。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后侧还开设有补水窗,所述补水窗贯穿基座与聚水空腔相连,所述补水窗内设有遮挡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放置台包括主体台和放置垫,所述放置垫与主体台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台和放置垫的厚度合小于基座底面到置颈槽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主体座和引水管,根据治疗需求将冰水/热水经补水窗向聚水空腔内补充,随后将第一防护垫与置颈槽内壁、第二防护垫与置颈凸台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患者平躺在病床上抬起头,随后医疗人员推动主体座至患者颈部放置到置颈槽位置,置颈凸台顶面的弧形与患者颈部保证较好的贴合度,微型水泵工作水在置管槽位置的引水管内流动,在对颈部支撑的前提下对患者病患处起到冰敷或热敷效果,从而提高颈部支撑装置的使用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头部放置台,患者头部放置到头部放置台位置,放置垫顶面与置颈凸台的高度差保证患者平躺姿势的舒适度,限位凸台对患者肩部位置进行限定,确保患者平躺姿势的保持,避免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变化降低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座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座纵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A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置颈凸台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头部放置台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主体座、11基座、12聚水空腔、13导水管、14置颈凸台、15置管槽、16第二防护垫、17隔温层、18补水窗、2限位凸台、3置颈槽、4第一防护垫、5头部放置台、51主体台、52放置垫、6微型水泵、7引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包括主体座1,所述主体座1一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凸台2,所述主体座1与限位凸台2中部开设有置颈槽3,所述置颈槽3两侧内壁均活动设有第一防护垫4,所述主体座1远离限位凸台2一侧活动设有头部放置台5,所述主体座1一侧固定设有微型水泵6,所述微型水泵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导水管13;所述主体座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内部设有聚水空腔12,所述聚水空腔12与基座11之间设有导水管13,所述基座11顶部与置颈槽3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置颈凸台14,所述置颈凸台14上开设有一条弯曲状置管槽15。所述置颈凸台14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置颈凸台14顶部设有第二防护垫16,所述第二防护垫16和第一防护垫4均由医用无纺布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防护垫16与置颈凸台14对应位置、第一防护垫4与置颈槽3对应位置均设有魔术贴,所述第二防护垫16与置颈凸台14、第一防护垫4与置颈槽3均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所述聚水空腔12内壁固定设有隔温层17,所述隔温层17由聚氨酯泡沫板材料制成,所述导水管13形状设置为“L”字型,所述导水管13一端设置于聚水空腔12内腔底部,所述导水管13另一端贯穿隔温层17和基座11设置于主体座1外部,所述置管槽15形状设置为弯曲的蛇形状,所述置管槽15内径与引水管7外径相适配,所述置管槽15深度不小于引水管7外径的1/2,所述引水管7设置为橡胶软管,所述引水管7的数量设置为两条,一条所述引水管7一端与微型水泵6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该引水管7另一端贯穿置颈凸台14与聚水空腔12相连,另一条所述引水管7一端与微型水泵6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该引水管7另一端与导水管13相连,所述基座11后侧还开设有补水窗18,所述补水窗18贯穿基座11与聚水空腔12相连,所述补水窗18内设有遮挡板。如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医疗人员先将头部放置台5与置颈槽3平行位置对位放置,再根据治疗需求将冰水/热水经补水窗18向聚水空腔12内补充,随后将第一防护垫4与置颈槽3内壁、第二防护垫16与置颈凸台14通过魔术贴粘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包括主体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座(1)一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凸台(2),所述主体座(1)与限位凸台(2)中部开设有置颈槽(3),所述置颈槽(3)两侧内壁均活动设有第一防护垫(4),所述主体座(1)远离限位凸台(2)一侧活动设有头部放置台(5),所述主体座(1)一侧固定设有微型水泵(6),所述微型水泵(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引水管(7);/n所述主体座(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内部设有聚水空腔(12),所述聚水空腔(12)与基座(11)之间设有导水管(13),所述基座(11)顶部与置颈槽(3)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置颈凸台(14),所述置颈凸台(14)上开设有一条弯曲状置管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包括主体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座(1)一侧顶部固定设有限位凸台(2),所述主体座(1)与限位凸台(2)中部开设有置颈槽(3),所述置颈槽(3)两侧内壁均活动设有第一防护垫(4),所述主体座(1)远离限位凸台(2)一侧活动设有头部放置台(5),所述主体座(1)一侧固定设有微型水泵(6),所述微型水泵(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引水管(7);
所述主体座(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内部设有聚水空腔(12),所述聚水空腔(12)与基座(11)之间设有导水管(13),所述基座(11)顶部与置颈槽(3)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置颈凸台(14),所述置颈凸台(14)上开设有一条弯曲状置管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颈凸台(14)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置颈凸台(14)顶部设有第二防护垫(16),所述第二防护垫(16)和第一防护垫(4)均由医用无纺布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垫(16)与置颈凸台(14)对应位置、第一防护垫(4)与置颈槽(3)对应位置均设有魔术贴,所述第二防护垫(16)与置颈凸台(14)、第一防护垫(4)与置颈槽(3)均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使用的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空腔(12)内壁固定设有隔温层(17),所述隔温层(17)由聚氨酯泡沫板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