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全义专利>正文

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66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油炸食品同时使油形成紊流提高油炸效率的食品加工用油炸锅。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包括有支撑脚、设备箱、安装框、油炸箱、设备板、驱动部件、承重部件、卡接部件、放置网、显示屏和数控按键;支撑脚固接于设备箱外底面;安装框固接于设备箱外顶面;设备板固接于安装框顶面;油炸箱固接于安装框内,且嵌于设备箱内壁;显示屏、数控按键依次固接于设备板侧壁;驱动部件固接于设备板侧壁;承重部件与驱动部件输出端传动连接;卡接部件固接于承重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充分油炸食品同时使油形成紊流提高油炸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就餐形式的改变,原料种类的增多,机械设备的运用,面点技术的提高,使得我国面点的范畴日益广泛,面点成为一类以粮食、果品、鱼虾及根茎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以包捏技法等为主要手段,并利用馅及调味料另以组配,再经过熟制而成的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油炸类的食品逐步成为人们的需求之一,油炸食品需要使用油锅将食品放入锅中,利用高温进行油炸,普通的油锅在油炸过程中,是将食品放入放置框内,再将放置框浸入油锅中,食品被浸在高温的油内进行油炸,但这样油炸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才能让油能够充分炸透食品,且食品外表面也容易因长时间油炸而变质,短时间的油炸又无法将其充分炸透,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充分油炸食品同时使油形成紊流提高油炸效率的食品加工用油炸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普通的油锅在油炸过程中,是将食品放入放置框内,再将放置框浸入油锅中,食品被浸在高温的油内进行油炸,但这样油炸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才能让油能够充分炸透食品,且食品外表面也容易因长时间油炸而变质,短时间的油炸又无法将其充分炸透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油炸食品同时使油形成紊流提高油炸效率的食品加工用油炸锅。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包括有支撑脚、设备箱、安装框、油炸箱、设备板、驱动部件、承重部件、卡接部件、放置网、显示屏和数控按键;支撑脚固接于设备箱外底面;安装框固接于设备箱外顶面;设备板固接于安装框顶面;油炸箱固接于安装框内,且嵌于设备箱内壁;显示屏、数控按键依次固接于设备板侧壁;驱动部件固接于设备板侧壁;承重部件与驱动部件输出端传动连接;卡接部件固接于承重部件;放置网固接于卡接部件,且位于油炸箱内。进一步的,驱动部件包括有安装板、连接块、设备框、电机、第一轴承座和转轴;安装板固接于设备板侧壁;设备框固接于安装板顶面,且设备框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第一轴承座嵌于安装板;电机固接于设备框内顶面;转轴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一轴承座与承重部件连接;连接块固接于安装板底面,承重部件固接于连接块底面。进一步的,承重部件包括有环形滑轨、环形滑块、第二轴承座、转盘和连接杆;环形滑轨固接于连接块底部;转盘通过环形滑块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第二轴承座嵌于环形滑轨内壁;转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与转盘固接;连接杆固接于转盘底面;卡接部件固接于连接杆底部。进一步的,卡接部件包括有卡接盘、卡块和安装架;卡接盘固接于连接杆底面,且卡接盘上开有进杆口及卡槽;放置网固接于安装架,卡块固接于安装架顶部,且卡块与卡槽卡接。进一步的,该食品加工用油炸锅还包括有拉动环;拉动环固接于卡块顶面。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网设置2-3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充分油炸食品同时使油形成紊流提高油炸效率的效果,为了让食品油炸时间缩短且油炸效果更充分,工人启动驱动设备,驱动设备带动卡接部件选择,卡接部件通过承重部件进行承重,避免放置网完全掉入油炸箱内,受驱动部件影响后,卡接部件带动放置网旋转,从而让放置网内的食品在滚烫的油炸箱内旋转,让食品能够全方位受到油炸效果,使食品受到的油炸更充分,同时放置网旋转过程中搅动滚烫的油,从而使油形成紊流,紊流的油能够增加与食品的接触,从而缩短油炸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重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脚,2-设备箱,3-安装框,4-油炸箱,5-设备板,6-驱动部件,61-安装板,62-连接块,63-设备框,64-散热孔,65-电机,66-第一轴承座,67-转轴,7-承重部件,71-环形滑轨,72-环形滑块,73-第二轴承座,74-转盘,75-连接杆,8-卡接部件,81-卡接盘,82-进杆口,83-卡槽,84-卡块,85-安装架,9-放置网,10-显示屏,11-数控按键,12-拉动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如图1-5所示,包括有支撑脚1、设备箱2、安装框3、油炸箱4、设备板5、驱动部件6、承重部件7、卡接部件8、放置网9、显示屏10和数控按键11;支撑脚1固接于设备箱2外底面;安装框3固接于设备箱2外顶面;设备板5固接于安装框3顶面;油炸箱4固接于安装框3内,且嵌于设备箱2内壁;显示屏10、数控按键11依次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驱动部件6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承重部件7与驱动部件6输出端传动连接;卡接部件8固接于承重部件7;放置网9固接于卡接部件8,且位于油炸箱4内。驱动部件6包括有安装板61、连接块62、设备框63、电机65、第一轴承座66和转轴67;安装板61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设备框63固接于安装板61顶面,且设备框63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64;第一轴承座66嵌于安装板61;电机65固接于设备框63内顶面;转轴67与电机65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66枢接,且贯穿第一轴承座66与承重部件7连接;连接块62固接于安装板61底面,承重部件7固接于连接块62底面。承重部件7包括有环形滑轨71、环形滑块72、第二轴承座73、转盘74和连接杆75;环形滑轨71固接于连接块62底部;转盘74通过环形滑块72与环形滑轨71滑动连接;第二轴承座73嵌于环形滑轨71内壁;转轴67与第二轴承座73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73与转盘74固接;连接杆75固接于转盘74底面;卡接部件8固接于连接杆75底部。卡接部件8包括有卡接盘81、卡块84和安装架85;卡接盘81固接于连接杆75底面,且卡接盘81上开有进杆口82及卡槽83;放置网9固接于安装架85,卡块84固接于安装架85顶部,且卡块84与卡槽83卡接。该食品加工用油炸锅还包括有拉动环12;拉动环12固接于卡块84顶面。所述电机65为伺服电机65。所述放置网9设置2-3个。随着人们就餐形式的改变,原料种类的增多,机械设备的运用,面点技术的提高,使得我国面点的范畴日益广泛,面点成为一类以粮食、果品、鱼虾及根茎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以包捏技法等为主要手段,并利用馅及调味料另以组配,再经过熟制而成的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油炸类的食品逐步成为人们的需求之一,油炸食品需要使用油锅将食品放入锅中,利用高温进行油炸,普通的油锅在油炸过程中,是将食品放入放置框内,再将放置框浸入油锅中,食品被浸在高温的油内进行油炸,但这样油炸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才能让油能够充分炸透食品,且食品外表面也容易因长时间油炸而变质,短时间的油炸又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脚(1)、设备箱(2)、安装框(3)、油炸箱(4)、设备板(5)、驱动部件(6)、承重部件(7)、卡接部件(8)、放置网(9)、显示屏(10)和数控按键(11);支撑脚(1)固接于设备箱(2)外底面;安装框(3)固接于设备箱(2)外顶面;设备板(5)固接于安装框(3)顶面;油炸箱(4)固接于安装框(3)内,且嵌于设备箱(2)内壁;显示屏(10)、数控按键(11)依次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驱动部件(6)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承重部件(7)与驱动部件(6)输出端传动连接;卡接部件(8)固接于承重部件(7);放置网(9)固接于卡接部件(8),且位于油炸箱(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脚(1)、设备箱(2)、安装框(3)、油炸箱(4)、设备板(5)、驱动部件(6)、承重部件(7)、卡接部件(8)、放置网(9)、显示屏(10)和数控按键(11);支撑脚(1)固接于设备箱(2)外底面;安装框(3)固接于设备箱(2)外顶面;设备板(5)固接于安装框(3)顶面;油炸箱(4)固接于安装框(3)内,且嵌于设备箱(2)内壁;显示屏(10)、数控按键(11)依次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驱动部件(6)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承重部件(7)与驱动部件(6)输出端传动连接;卡接部件(8)固接于承重部件(7);放置网(9)固接于卡接部件(8),且位于油炸箱(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用油炸锅,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6)包括有安装板(61)、连接块(62)、设备框(63)、电机(65)、第一轴承座(66)和转轴(67);安装板(61)固接于设备板(5)侧壁;设备框(63)固接于安装板(61)顶面,且设备框(63)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64);第一轴承座(66)嵌于安装板(61);电机(65)固接于设备框(63)内顶面;转轴(67)与电机(65)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66)枢接,且贯穿第一轴承座(66)与承重部件(7)连接;连接块(62)固接于安装板(61)底面,承重部件(7)固接于连接块(62)底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全义蔡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全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