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63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采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胶囊外壳、可膨胀采样器、连接线和拉环,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和拉环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固定于可膨胀采样器的中心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有效手段,具有吞咽方便、生物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为采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最新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范围内共有572,034例食管癌新发病例和508,585例食管癌死亡病例,其发病率位于所有癌症的第七位,死亡率高居第六位。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食管癌早期筛查指南,只有在少数食管癌高发的国家有一些针对性的筛查方案。目前,消化内镜联合食管粘膜碘染色方法(也被成为彩色内窥镜检查),是韩国、日本和中国用于诊断食管粘膜异常病变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方法成本过于昂贵,而且是一个侵入性的筛查方法,仅仅在一些食管癌高风险地区进行实施。单独使用胃镜筛查也是食管癌早筛的常见手段。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尤其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而言,使用胃镜作为食管癌的普筛手段是难以实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有效手段,具有吞咽方便、生物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包括胶囊外壳、可膨胀采样器、连接线和拉环,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封装在胶囊外壳中,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和拉环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膨胀采样器为球形、椭球形或圆柱形,通过变形产生机构预先压缩封装在胶囊外壳内。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膨胀采样器材质为海绵;所述海绵孔径为20-80PPI。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线材质为尼龙、棉、麻、聚乙醇酸、聚乙酸羟基乙酸、聚丙烯或聚酯等;所述连接线在可膨胀采样器与拉环之间的长度不少于45cm。进一步的,所述的胶囊外壳为可溶于水的材质;其一端有开孔,连接线穿孔而过,与可膨胀采样器连接。进一步的,连接线的一端固定于可膨胀采样器的中心位置;可膨胀采样器中间平面环绕中心点直径10mm-15mm外,形成环切面,连接线环绕中心点未环节部位,通过绳结实现连接线与可膨胀采样器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可膨胀采样器最大直径不超过50mm,最小直径不小于20mm。进一步的,胶囊外壳遇水溶解后,可膨胀采样器自动恢复至原状;与食管外壁紧密接触、挤压,通过拉动连接线带动可膨胀采样器,与食管外壁表面进行摩擦,实现对食管上皮脱落细胞的采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食管脱落细胞采样装置使用方法,使用流程为,将封装在胶囊外壳内的可膨胀采样器放入口中,通过冷水送服至指定位置,再饮用少量温水,等待1-3分钟,拉动拉环和连接线,取出可膨胀采样器后进行检验。进一步的,吞服可膨胀采样器前,吞服局部麻醉剂,所述麻醉剂为利多卡因胶浆或利多卡因喷雾。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针对食管脱落细胞的细胞学或DNA检测对食管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检测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相对于内镜筛查,痛苦小,且成本低廉,可实现居家采样,更大范围的纳入筛查人群,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治比例。该采样器还可以对疑似病灶直接采样,与采用血液ctDNA检测的方法相比较,避免了其他消化道肿瘤引入的干扰,特异性提高。与此同时,该采样器采集的细胞含量多大百万级,因此分析方便,灵敏度高。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器,它具有吞咽方便、生物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食管癌筛查比例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食管脱落细胞采样装置示意图;图2为球形可膨胀采样器立体图;图3为球形可膨胀采样器剖面图;图4为椭球形可膨胀采样器立体图;图5为椭球形可膨胀采样器剖面图;图6为圆柱形可膨胀采样器立体图;图7为圆柱形可膨胀采样器剖面图;图8为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使用流程图。1、胶囊外壳;2、可膨胀采样器;3、连接线;4、拉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胶囊外壳1、可膨胀采样器2、连接线3和拉环4,所述可膨胀采样器2和拉环4之间通过连接线3连接;所述连接线3的一端固定于可膨胀采样器的中心位置;所述可膨胀采样器为球形、椭球形或圆柱形,通过变形产生机构预先压缩封装在胶囊外壳内;所述可膨胀采样器材质为生物安全性的海绵材料,优选为聚氨酯海绵;海绵密度孔径范围为20-80PPI,海绵表面的孔隙通过摩擦可以实现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集和保留。所述可膨胀采样器最大直径不超过50mm,最小直径不小于20mm;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封装在胶囊外壳中后,胶囊外壳遇水溶解后,可膨胀采样器可自动恢复至原状;与食管外壁紧密接触、挤压,通过拉动连接线带动可膨胀采样器,与食管外壁表面进行摩擦,实现对食管上皮脱落细胞的采集。所述连接线材质具有生物安全性和抗拉力,包含且不限于尼龙、棉、麻、聚乙醇酸、聚乙酸羟基乙酸、聚丙烯、聚酯等;所述连接线在可膨胀采样器与拉环之间的长度不少于45cm;用于控制可膨胀采样器吞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外壳、可膨胀采样器、连接线和拉环,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封装在胶囊外壳中,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和拉环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外壳、可膨胀采样器、连接线和拉环,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封装在胶囊外壳中,所述可膨胀采样器和拉环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膨胀采样器为球形、椭球形或圆柱形,通过变形产生机构预先压缩封装在胶囊外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膨胀采样器材质为海绵;所述海绵孔径为20-80PP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线材质为尼龙、棉、麻、聚乙醇酸、聚乙酸羟基乙酸、聚丙烯或聚酯;所述连接线在可膨胀采样器与拉环之间的长度不少于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外壳为可溶于水的材质;所述胶囊外壳一端有开孔,连接线穿孔而过,与可膨胀采样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上皮脱落细胞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线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栋熊尚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唯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