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根专利>正文

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531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包括:上盖、壳体、下内盖、下盖、封帽、液体和三个单向透气膜组成。其中单向透气膜分别设置在上盖与壳体之间、下内盖与下盖之间、下盖的进气管下端与封帽之间。上盖上的排气管、通气槽、壳体上的气体连通管、下盖上的通气槽共同构成了液相气泡观察管外周的环行气体通道;下盖上的进气管伸至液相气泡观察管的正中;在液相气泡观察管中注入约70%的水液体。这样就构成了进气管始终插在水中,出气管环绕液相气泡观察管四周,透气点遍布液相气泡观察管两端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适合在压力输液、 输血状态下即不能直接观察输液、输血滴速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压力源的 气泡流量,就可知道输液速度,从而完成复杂情况下的抢救和治疗。
技术介绍
现今的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以重力浮子式为主,即在观察玻 璃管中设置浮子,当气体通过时,浮子向上漂浮,通过计量浮子的漂浮高 度得知通过的气体流量。其不足的是只能垂直使用,在平放、颠倒的情 况下将无法使用,不适用于野外、战地、灾难现场、120急救等复杂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下的 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包括上盖、壳体、下内 盖、下盖、封帽、水液体和三个单向透气膜组成。其中单向透气膜分别设 置在上盖与壳体之间、下内盖与下盖之间、下盖的进气管下端与封帽之间。 上盖与壳体、下内盖与壳体密闭粘结,下盖与壳体、下盖的进气管下段与 封帽之间密闭粘结。上盖中心有向上伸出的排气管;上盖下面有通气槽并 与向上伸出的排气管连通。壳体是中间为大直径、周边为数个小直径的短 管体,中间管为液相气泡观察管,周边数个小直径管为气体连通管。液相 气泡观察管的上端面设有多孔的封盖。下内盖为中心和周边均有孔的盖板, 其周边与液相气泡观察管的下端密闭粘结,中心孔与下盖中心向上伸出的 进气管的根部密闭粘结;下盖上面有通气槽;下盖中心有分别向上、下伸出的进气管,其向下伸出的部分与封帽密闭粘结,向上伸出的部分顶端伸至液相气泡观察管的正中位置;在液相气泡观察管中注入约70%的水液体, 由于其两端均有单向透气膜,所以水液体在液相气泡观察管中始终保持总 量不变。这样,就构成了进气管始终插在水液体中,出气管环绕液相气泡 观察管四周,透气点遍布液相气泡观察管两端的结构形式。气体从封帽的下端穿过单向透气膜,经下盖上的进气管进入液相气泡 观察管,气体以气泡形式通过液相气泡观察管中的水液体进入其上部空间, 再通过单向透气膜、上盖下面的通气槽和排气管向上排出。而当本专利技术的 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在任意形位(如倾斜、颠倒)的时候,气 体依然从封盖的下端穿过单向透气膜、下盖上的进气管进入液相气泡观察 管,穿过水液体进入其上部空间,所不同的是气体将通过下内盖与下盖之 间的单向透气膜、下盖上面的通气槽、壳体上的气体连通管、上盖下面的 通气槽和上盖中心的排气管排出。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具有如下优点一、 可以通过计量气泡的流量直观的反映气体的流量;二、在用于压力输液、 输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量气体流量来直观地反映输液的流速和流量; 三、结构简洁实用,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由上盖1、单向透气膜2、 壳体3、下内盖4、单向透气膜2A、下盖5、单向透气膜2B、封帽6和水液体7组成;图2所示,使用时,气体从封帽6的下端孔6a进入,穿过单向透气膜 2B,经下盖5上的进气管5a进入液相气泡观察管3a,气体以气泡形式通过 液相气泡观察管3a中的水液体7进入其上部空间,再通过单向透气膜2、 上盖1下面的通气槽lb和排气管la向上排出;当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在任意形位(如倾斜、颠 倒)的时候,气体依然从封帽6的下端孔6a进入,穿过单向透气膜2B,经 下盖5上的进气管5a进入液相气泡观察管3a,穿过水液体7进入其上部空 间,所不同的是气体将通过下内盖4与下盖5之间的单向透气膜2A、下盖 5上面的通气槽5b、壳体3上的气体连通管3b、上盖1下面的通气槽lb和 上盖l中心的排气管la排出。这样,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可以在各种复杂场合 下,轻松便捷地观察、计量气体的流速和流量。权利要求1、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由上盖(1)、单向透气膜(2)、壳体(3)、下内盖(4)、单向透气膜(2A)、下盖(5)、单向透气膜(2B)、封帽(6)和水液体(7)组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上盖(1) 的中心有向上伸出的排气管(la),下面有通气槽(lb)并与向上伸出的排 气管(la)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壳体(3) 是中间为大直径、周边为数个小直径的短管体。中间管为液相气泡观察管(3a),周边数个小直径管为气体连通管(3b)。液相气泡观察管(3a)的上 端面设有多孔的封盖(3c)。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下内盖 (4)为中心和周边均有孔(4a)的盖板,其周边与液相气泡观察管(3a)的下端密闭粘结,中心孔与下盖(5)中心向上伸出的进气管(5a)的根部 密闭粘结;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下盖(5) 的上面有通气槽(5b);下盖(5)的中心有分别向上、下伸出的进气管(5a); 其向下伸出的部分与封帽(6)密闭粘结;向上伸出的部分顶端伸至液相气 泡观察管(3a)的正中位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单向透 气膜(2)设置在上盖(1)与壳体(3)之间;其单向透气膜(2A)设置在 下内盖(4)与下盖(5)之间;其单向透气膜(2B)设置在下盖(5)上的 进气管(5a)的下端与封帽(6)之间;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在液相气泡观察管(3a)中注入约 70%的水液体(7)。由于其两端均有单向透气膜(2)、 (2A),所以水液体(7)在液相气泡观察管(3a)中始终保持总量不变。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上盖 (1)与壳体G)之间、壳体(3)与下内盖(4)之间、壳体(3)与下盖(5)之间、下盖(5)与下内盖(4)之间、下盖(5)与封帽(6)之间均密闭粘结;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其液相 气泡观察管(3a)中的空气腔通过单向透气膜(2)或单向透气膜(2A)与 液相气泡观察管(3a)外周的气体环行通道连通。液相气泡观察管(3a)外 周的气体环行通道由上盖(1)上的排气管(la)、通气槽(lb)、壳体(3) 上的气体连通管(3b)和下盖(5)上的通气槽(5b)连通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包括上盖、壳体、下内盖、下盖、封帽、液体和三个单向透气膜组成。其中单向透气膜分别设置在上盖与壳体之间、下内盖与下盖之间、下盖的进气管下端与封帽之间。上盖上的排气管、通气槽、壳体上的气体连通管、下盖上的通气槽共同构成了液相气泡观察管外周的环行气体通道;下盖上的进气管伸至液相气泡观察管的正中;在液相气泡观察管中注入约70%的水液体。这样就构成了进气管始终插在水中,出气管环绕液相气泡观察管四周,透气点遍布液相气泡观察管两端的结构形式。文档编号G01F1/00GK101294826SQ20081004998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亚根 申请人:张亚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液相气泡流量计量、观察器。由上盖(1)、单向透气膜(2)、壳体(3)、下内盖(4)、单向透气膜(2A)、下盖(5)、单向透气膜(2B)、封帽(6)和水液体(7)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根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