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480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本申请涉及WIFI信号控制LED驱动器,其采用WIFI信号遥控控制,具有功耗低,传输距离远,空中通讯速率高,抗干扰性更强,稳定性更高,灯体响应一致性更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照明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正逐步取代传统家居,成为一种行业发展潮流。智能照明家居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往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系统。为了解决照明对不同场合,不同生活区域的应用,以及不同亮度的调整;目前大多数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采用多个灯具去综合,而且需要手动去现场控制调整,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高成本,而且局限性大、耗费资源多、智能化程度低。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输出并联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且二极管D1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A、电阻R15B以及电容C2,且电阻R15A和电阻R15B并联后与电容C2串联;所述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且所述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依次并联有电阻R16A、电阻R16B、电容E4A、电容E4B、串联的电容E6A和电容C18、串联的电容E6B和电容C19;所述E6A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B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0;所述电容E4A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Y2的一端,所述电容CY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E6B的正极与电容E6C的正极、电容E6D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以及电感L8-C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1,电容E6C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2,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并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与E6D的负极以及电容C24的一端连接,所述C24的另一端与电容E6D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电容E6E,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连接;E6A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2中的电感L6B的一端以及电感L8-B的一端相连;E6B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以及电感L8-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8-C的另一端、L8-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8-A的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5中的电感L5A的一端以及电感L7-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4中的电感L5B的一端以及电感L7-B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3中的电感L5C的一端以及电感L7-A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A的另一端、电感L7-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7-C的另一端分别与WIFI模块的R端、G端以及B端连接;电容E6A的正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恒流电路模块U2、恒流电路模块U3、恒流电路模块U4以及恒流电路模块U5的第1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与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与3.3V供电模块U6的第2接线端子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EMI滤波电路包括与220V交流输入端依次并联的磁环L1、X电容CX1以及共模电感L2。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220V交流输入端与所述磁环L1之间还连接有保险电阻F1以及压敏电阻VR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桥堆DB1、滤波电容以及浪涌保护电路;其中,所述滤波电容包括电容CBB1和电容CBB2,所述电容CBB1和电容CBB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二者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并联的电感L3和电阻R2相连;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3A和电阻R3B、串联的二极管D7和电容E1;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电容E1的正极以及所述电阻R3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B的一端与所述电容E1的负极相连并接地。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启动电阻以及电压尖峰吸收电路;其中,所述启动电阻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13A、电阻R13B以及电阻R13C;所述电压尖峰吸收电路包括依次并联的电容C11、电阻R14A、电阻R14B以及电阻R14C;所述电阻R14C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Y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所述电容CY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C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第一原边绕组的两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与二极管D12的阳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2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13C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绕向相反。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容C16D和电阻R21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CW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20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3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电容C5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4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阻R24D、电阻R24E和电阻R24F;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7、8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相连;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5、6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依次串接有二极管D3、电感L10D以及并联的电容C17D和电容C6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5、6接线端子与第1接线端子之间串接有所述电感L6A以及电容C28D;所述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容C16E和电阻R21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WW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20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3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电容C5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4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阻R24A、电阻R24B和电阻R24C;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7、8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相连;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5、6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依次串接有二极管D2、电感L10E以及并联的电容C17E和电容C6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5、6接线端子与第1接线端子之间串接有所述电感L6B以及电容C28E;所述恒流电路模块U3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容C16C和电阻R21C;恒流电路模块U3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n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输出并联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且二极管D1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A、电阻R15B以及电容C2,且电阻R15A和电阻R15B并联后与电容C2串联/n所述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且所述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依次并联有电阻R16A、电阻R16B、电容E4A、电容E4B、串联的电容E6A和电容C18、串联的电容E6B和电容C19;所述E6A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B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0;所述电容E4A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Y2的一端,所述电容CY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E6B的正极与电容E6C的正极、电容E6D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以及电感L8-C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1,电容E6C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2,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并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与E6D的负极以及电容C24的一端连接,所述C24的另一端与电容E6D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电容E6E,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连接;/n电容E6A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2中的电感L6B的一端以及电感L8-B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以及电感L8-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8-C的另一端、L8-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8-A的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5中的电感L5A的一端以及电感L7-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4中的电感L5B的一端以及电感L7-B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3中的电感L5C的一端以及电感L7-A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A的另一端、电感L7-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7-C的另一端分别与WIFI模块的R端、G端以及B端连接;/n电容E6A的正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恒流电路模块U2、恒流电路模块U3、恒流电路模块U4以及恒流电路模块U5的第1接线端子连接;/n所述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与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与3.3V供电模块U6的第2接线端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EMI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模块;
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输出并联的二极管D1和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且二极管D1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5A、电阻R15B以及电容C2,且电阻R15A和电阻R15B并联后与电容C2串联
所述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且所述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之间依次并联有电阻R16A、电阻R16B、电容E4A、电容E4B、串联的电容E6A和电容C18、串联的电容E6B和电容C19;所述E6A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B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0;所述电容E4A的正极连接有电容CY2的一端,所述电容CY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E6B的正极与电容E6C的正极、电容E6D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以及电感L8-C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1,电容E6C的负极与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之间串接有电容C22,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并与电容C3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与E6D的负极以及电容C24的一端连接,所述C24的另一端与电容E6D的正极之间串接有电容E6E,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连接;
电容E6A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2中的电感L6B的一端以及电感L8-B的一端相连;电容E6B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中的电感L6A的一端以及电感L8-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8-C的另一端、L8-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8-A的另一端连接负载;所述电容E6C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5中的电感L5A的一端以及电感L7-C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D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4中的电感L5B的一端以及电感L7-B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E6E的负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3中的电感L5C的一端以及电感L7-A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A的另一端、电感L7-B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7-C的另一端分别与WIFI模块的R端、G端以及B端连接;
电容E6A的正极与恒流电路模块U1、恒流电路模块U2、恒流电路模块U3、恒流电路模块U4以及恒流电路模块U5的第1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与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阴极与3.3V供电模块U6的第2接线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滤波电路包括与220V交流输入端依次并联的磁环L1、X电容CX1以及共模电感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220V交流输入端与所述磁环L1之间还连接有保险电阻F1以及压敏电阻VR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桥堆DB1、滤波电容以及浪涌保护电路;其中,
所述滤波电容包括电容CBB1和电容CBB2,所述电容CBB1和电容CBB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二者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并联的电感L3和电阻R2相连;
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3A和电阻R3B、串联的二极管D7和电容E1;所述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电容E1的正极以及所述电阻R3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B的一端与所述电容E1的负极相连并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启动电阻以及电压尖峰吸收电路;其中,
所述启动电阻包括依次串联的电阻R13A、电阻R13B以及电阻R13C;
所述电压尖峰吸收电路包括依次并联的电容C11、电阻R14A、电阻R14B以及电阻R14C;所述电阻R14C的两端分别与电容CY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8的阴极相连,所述电容CY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C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变压器T3的第一原边绕组的两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与二极管D12的阳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2的阴极与所述电阻R13C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原边绕组的绕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IR-S02A型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容C16D和电阻R21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CW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20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3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电容C5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4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阻R24D、电阻R24E和电阻R24F;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7、8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相连;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5、6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依次串接有二极管D3、电感L10D以及并联的电容C17D和电容C6D;恒流电路模块U1的第5、6接线端子与第1接线端子之间串接有所述电感L6A以及电容C28D;
所述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容C16E和电阻R21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2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WW端之间串接有电阻R20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3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电容C5E;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4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串接有并联的电阻R24A、电阻R24B和电阻R24C;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7、8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相连;恒流电路模块U2的第5、6接线端子与所述WIFI模块的GND端之间依次串接有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梓乘林国滋程洪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帝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