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162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感应照明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反馈调节单元和通信传输单元;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手术流程,根据设置控制其他单元配合手术;感应照明单元,感应手术室是否有人,控制照明切换;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摄像头了解手术照明需求,收集信息;反馈调节单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调节手术照明;通信传输单元,实现系统信息交互,将手术记录上传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手术照明的智能化,配合一体化手术室节省人力资源,增强手术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手术室照明,属于照明领域。
技术介绍
一体化手术室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而涎生的一个新的医疗项目,它是以创造手术室的高效率、高安全性、以及提升手术室对外交流平台为目的的多个系统(如医学、工控、通讯、数码等)的综合运用。现阶段,数字化医院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而作为医院核心的外科手术室则是重中之重,一体化手术室系统的建设是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志工程,能够增强医院的环节管理,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本系统实施后,医院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能够吸引更多的病人和进修的医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实用工具,医院可实时、有序、系统及监督性管理,提高医院设备资源利用率,完成医院病人信息的科学、系统的积累,提高诊疗保险,减少投资风险性,为医院创造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的一体化手术室集成了内置摄像机的手术照明设备,通过触摸屏进行中央控制的手术照明设备、内置摄像机的室内照明的中央控制,但不够智能化,不能进行自主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感应照明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反馈调节单元和通信传输单元;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手术流程,根据设置控制其他单元配合手术;感应照明单元,感应手术室是否有人,控制照明切换;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摄像头了解手术照明需求,收集信息;r>反馈调节单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调节手术照明;通信传输单元,实现系统信息交互,将手术记录上传保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MCU控制芯片,输入照明指令,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照明方法,控制灯组调节照明亮度、照明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感应照明单元,还包括感应照明电路,包括红外传感器U1、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3:A、集成电路U4、集成电路U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位器RV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1,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位器RV3的第1引脚、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RL1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8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均接电源电压,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继电器R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4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均接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3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3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7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集成电路U4为稳压电路7810,稳定输入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集成电路U5为时基集成电路555,根据接收的电压决定输出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红外传感器U1为人体红外传感器HC-SR501,通过红外线判断有无人员进入。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感应照明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反馈调节单元和通信传输单元;/n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手术流程,根据设置控制其他单元配合手术;/n感应照明单元,感应手术室是否有人,控制照明切换;/n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摄像头了解手术照明需求,收集信息;/n反馈调节单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调节手术照明;/n通信传输单元,实现系统信息交互,将手术记录上传保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包括智能控制单元、感应照明单元、信息采集单元、反馈调节单元和通信传输单元;
智能控制单元,设置手术流程,根据设置控制其他单元配合手术;
感应照明单元,感应手术室是否有人,控制照明切换;
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摄像头了解手术照明需求,收集信息;
反馈调节单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调节手术照明;
通信传输单元,实现系统信息交互,将手术记录上传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MCU控制芯片,输入照明指令,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照明方法,控制灯组调节照明亮度、照明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手术室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照明单元,还包括感应照明电路,包括红外传感器U1、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3:A、集成电路U4、集成电路U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位器RV1、电位器RV2、电位器RV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继电器RL1,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2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位器RV3的第1引脚、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所述集成电路U5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RL1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6的一端、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所述集成电路U4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A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安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雷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