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340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高频功率电流源、分数阶并联型发射电路、分数阶串联型接收电路和负载;分数阶并联型发射电路由并联连接的原边分数阶电感线圈、第一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原边分数阶补偿电容和第二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构成,分数阶串联型接收电路由串联连接的副边分数阶电感线圈、第三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副边分数阶补偿电容和第四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构成,第一、三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和第二、四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分别配成一对相互作用的耦合电容金属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分数阶元件实现并联‑串联型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共同传输能量,增加了传输距离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间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的
,尤其是指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电能传输实现机理和方式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大致上可分为磁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和微波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中,微波式虽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很远,但效率极低、功率小且耗散严重,目前应用较少。在实际应用场合,磁场耦合式和电场耦合式由于传输功率较大、效率较高,近年来被研究较多。但这两种方式的传输性能均严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随着距离增大,传输效率将大大降低,不利于系统的实际应用。目前,电场耦合式无线输电的传输距离多在厘米等级,磁场耦合式的传输距离多在几十厘米的等级。如何有效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的距离并保持系统的高效性是该技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传统的空间电场耦合式和磁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根据电感和电容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串联-串联型、串联-并联型、并联-串联型和并联-并联型。其中,发射电路采用串联连接适用于电压源型逆变器作为电源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高频功率电流源(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数阶并联-串联型电磁场双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高频功率电流源(Is)、分数阶并联型发射电路、分数阶串联型接收电路和负载(RL),所述高频功率电流源(Is)与分数阶并联型发射电路相连,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所述分数阶串联型接收电路与负载(RL)相连;所述分数阶并联型发射电路由并联连接的原边分数阶电感线圈(Lβ1)、第一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原边分数阶补偿电容(Cα1)和第二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构成,所述分数阶串联型接收电路由串联连接的副边分数阶电感线圈(Lβ2)、第三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副边分数阶补偿电容(Cα2)和第四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构成,所述第一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与第三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配成一对相互作用的耦合电容金属极板(Cc1),所述第二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与第四单端耦合电容金属极板配成另一对相互作用的耦合电容金属极板(Cc2),所述原边分数阶电感线圈(Lβ1)和副边分数阶电感线圈(Lβ2)之间通过磁场耦合传递电能,同时两对耦合电容金属极板(Cc1、Cc2)各自之间产生位移电流,通过电场耦合传输电能,且以上两种耦合方式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疏许健江彦伟魏芝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