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15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包括中心服务器机组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媒内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外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内循环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的热交换器、冷凝器、储液罐和抽液泵;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包括散热槽、喷淋箱和抽水泵;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安装在中心服务器机组内、冷凝器安装在喷淋箱内;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安静有效的对计算机进行散热,且不会对计算机内部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图书馆已经由传统的纸质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转变,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采用计算机作为电子图书终端,而取代传统的纸质图书,这种新式的电子图书馆不仅增大了信息容量,也提升了资料类型的丰富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型电子图书馆的中心服务器机组是整个图书馆的核心设备,中心服务器机组由多台大型计算机构成,安装在机房内,为整个图书馆的数据交互、设备控制等提供支持。对于大型图书馆而言,在使用高峰期,由于数据交互频繁,中心服务器机组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其散热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技术人员。目前,中心服务器机组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风冷方式,或直接通过空调机组对整个机房进行降温。风冷方式对中心服务器机组的散热性能提升有限、噪声大,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环境,且容易将灰尘等带入计算机内部,进一步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而通过空调机组对整个机房进行降温的方式虽然相较于风冷方式散热效果更好,但不能直接对热源头进行有效的降温处理,较多的功耗用在了机房内空间的制冷上,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包括中心服务器机组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媒内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外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内循环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的热交换器、冷凝器、储液罐和抽液泵;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包括散热槽、喷淋箱和抽水泵;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安装在中心服务器机组内、冷凝器安装在喷淋箱内;所述冷凝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第一外循环管与散热槽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外循环管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喷淋箱的底部通过第二外循环管与散热槽的另一侧连通。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包括左空心盘和右空心盘,所述左空心盘和右空心盘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倾斜的毛细铜管;所述右空心盘的高度高于左空心盘,所述毛细铜管由右上端朝左下端斜向下倾斜;所述右空心盘通过第一内循环管与热交换器的气态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左空心盘的底部通过第二内循环管与储液罐的液态冷媒汇流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两个换热铜板和夹设在两个换热铜板之间的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呈蛇形迂回,所述换热铜板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与换热盘管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换热盘管位于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换热铜板相背的表面上设置有换热翅片。优选的,所述散热槽的顶部设置有出风方向朝向散热槽内的散热风扇。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循环管上设置有流向远离热交换器的第一止回阀,所述抽液泵与热交换器之间的内循环管上设置有流向朝向热交换器的第二止回阀。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循环管上还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球形的橡胶囊,所述橡胶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内循环管的两段连通,橡胶囊的顶部和底部还设置有呈盘状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橡胶囊的顶部和底部相配合,且固定设置在第一内循环管上。优选的,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内的冷媒为R245fa。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安静有效的对计算机进行散热,且不会对计算机内部造成二次污染。具体来说,本技术的散热过程如下,抽液泵将储液罐内的液态冷媒抽送至热交换器内,液态冷媒在热交换器内吸热快速的蒸发,变为气态冷媒,然后沿着内循环管进入冷凝器内,在冷凝器内,气态的冷媒被冷却,重新冷凝为液态,并回流至储液罐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与传统的散热方式相比,1、本技术利用冷媒相变吸收大量的热的远离,直接针对性的对中心服务器机组内部进行散热,散热性能极好。2、整个冷媒的循环只需要通过一个抽液泵进行推动,无需设置压缩机等复杂设备,结构简单、便于实施。3、服务器机组采用闭路循环制冷,外界空气无需进入服务器机组内部,服务器机组可直接采用密封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服务器机组受到外界潮气、灰尘的影响,稳定性极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热盘管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换热铜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喷淋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的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主要用于对大型图书馆的中心服务器机组61进行散热辅助。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包括中心服务器机组61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媒内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外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内部设置冷媒,通过冷媒的相变与中心服务器机组61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内的冷媒为R245fa,在25摄氏度时压力仅为0.076Mpa,泄露风险极低。且由于相变介质不导电,即使泄露也不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内循环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的热交换器62、冷凝器63、储液罐64和抽液泵65。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内部设置冷却水,利用冷却水在冷凝器63处对冷媒进行降温,以使冷媒重新冷凝为液态。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包括散热槽66、喷淋箱67和抽水泵68。本技术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62安装在中心服务器机组61内、冷凝器63安装在喷淋箱67内。除冷却水外循环系统的散热槽66可喷淋箱67可设置在机房外,其他的设备均可直接设置在图书馆机房内。如图4所示,所述冷凝器6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头69,所述喷淋头69通过第一外循环管70与散热槽66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外循环管70上设置有抽水泵68。所述喷淋箱67的底部通过第二外循环管71与散热槽66的另一侧连通。本技术的散热过程如下,抽液泵65将储液罐64内的液态冷媒抽送至热交换器6内,液态冷媒在热交换器62内吸热快速的蒸发,变为气态冷媒,然后沿着内循环管进入冷凝器63内。在冷凝器内,喷淋头69喷出冷却水对冷凝器63进行降温,气态的冷媒被冷却,重新冷凝为液态,并回流至储液罐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气态冷媒从热交换器62流动至冷凝器63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冷媒蒸发后的压力上升,而液态冷媒的流动主要依靠抽液泵65的抽送。本技术所述的冷凝器63的具体结构较多,例如:所述冷凝器63可以就是一块空心薄板,所述薄板的内部流通冷媒,空心薄板的两端分别与内循环管连通。也可以如图4中所示,所述冷凝器63包括左空心盘72和右空心盘73,所述左空心盘72和右空心盘73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倾斜的毛细铜管74。所述右空心盘73的高度高于左空心盘72,所述毛细铜管74由右上端朝左下端斜向下倾斜。所述右空心盘73通过第一内循环管75与热交换器62的气态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左空心盘72的底部通过第二内循环管76与储液罐64的液态冷媒汇流口连通。在使用过程中,气态冷媒进入右空心盘73,由右空心盘73均匀的分散进入毛细铜管74内。气态冷媒在毛细铜管74内流动的过程中,其一边冷凝一边沿着毛细铜管74下流,最终汇集到左空心盘73内。本技术采用的毛细铜管74增大了冷却水与气态冷媒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高了气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包括中心服务器机组(61)和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媒内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外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内循环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的热交换器(62)、冷凝器(63)、储液罐(64)和抽液泵(65);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包括散热槽(66)、喷淋箱(67)和抽水泵(68);/n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62)安装在中心服务器机组(61)内、冷凝器(63)安装在喷淋箱(67)内;所述冷凝器(6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头(69),所述喷淋头(69)通过第一外循环管(70)与散热槽(66)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外循环管(70)上设置有抽水泵(68);所述喷淋箱(67)的底部通过第二外循环管(71)与散热槽(66)的另一侧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包括中心服务器机组(61)和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冷媒内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外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包括通过内循环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的热交换器(62)、冷凝器(63)、储液罐(64)和抽液泵(65);所述冷却水外循环系统包括散热槽(66)、喷淋箱(67)和抽水泵(68);
所述冷媒内循环系统的热交换器(62)安装在中心服务器机组(61)内、冷凝器(63)安装在喷淋箱(67)内;所述冷凝器(6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头(69),所述喷淋头(69)通过第一外循环管(70)与散热槽(66)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外循环管(70)上设置有抽水泵(68);所述喷淋箱(67)的底部通过第二外循环管(71)与散热槽(66)的另一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63)包括左空心盘(72)和右空心盘(73),所述左空心盘(72)和右空心盘(73)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倾斜的毛细铜管(74);所述右空心盘(73)的高度高于左空心盘(72),所述毛细铜管(74)由右上端朝左下端斜向下倾斜;所述右空心盘(73)通过第一内循环管(75)与热交换器(62)的气态冷媒出口连通,所述左空心盘(72)的底部通过第二内循环管(76)与储液罐(64)的液态冷媒汇流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组辅助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6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晓清贾建瑞周星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