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令麟专利>正文

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98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包括管体、吸收头、刻度值、套筒、连接杆、握柄、竖杆、活塞和按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套筒内部设置了按压机构,通过往复的压动压杆,使压杆带动转动板绕定位轴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板带动第一棘齿进行摆动,将连接柱往上顶,在连接柱往上移动的同时,连接柱会带动第二棘齿压动弹簧片进行弯曲,弹簧片通过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带动第二棘齿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从而使连接柱将竖杆底板的活塞往上提,达到了能够快速省力的将活塞提起,加快提拉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
本技术涉及取样器
,具体涉及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
技术介绍
土壤取样器,是指用于获取土壤样品的工具,常用的有土钻、铁锹和铁铲,但是在湿地土壤或沉积物取样过程中,地表水覆盖表层土壤或沉积物,并且水分处于饱和或经常饱和,其水生或喜水植被常可形成特别的生态相,因此湿地土壤含水率极高,导致湿地土壤取样困难。现在的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在使用时,往往需要使用者通过两只手握住握柄,用力将握柄往上提,这样会浪费大量的力气,并且当使用者没站稳时,会出现使用者重心不稳倾倒,现有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不易快速省力的将活塞提起,导致活塞提起耗费力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解决了现有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不易快速省力的将活塞提起,导致活塞提起耗费力气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包括管体、吸收头、刻度值、套筒、连接杆、握柄、竖杆、活塞和按压机构,所述管体底部设置有吸收头,并且管体与吸收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管体前端等距分布有刻度值,所述管体与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电焊与握柄下端相固定,所述竖杆与活塞上端固定连接,并且活塞沿着管体内侧滑动,所述竖杆与按压机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电焊与按压机构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按压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转动板、第一棘齿、定位轴、压杆、驱动柱、固定柱、第二固定框和限位机构,所述驱动柱沿着套筒内侧滑动,所述竖杆与驱动柱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通过胶水与固定柱底部无缝粘合,所述连接杆通过电焊与固定柱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框与套筒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定位轴与第一固定框内部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棘齿活动嵌套于转动板左端,所述第一棘齿与驱动柱上端凹槽相扣接,所述转动板通过胶水与压杆左端无缝粘合,所述第二固定框与套筒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棘齿、转动轴和弹簧片,所述第二棘齿通过转动轴与第二固定框内部上端活动连接,并且转动轴贯穿于第二棘齿左端,所述弹簧片通过胶水与第二固定框内部左下端相粘接,所述第二棘齿通过弹簧片与第二固定框内部左下端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棘齿与驱动柱上端凹槽相扣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棘齿顶部左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柱由八个圆台状连接柱相互叠加而成。进一步的,八个所述连接柱大小相等,并且连接柱竖直排列。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柱和固定柱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摆动角度为四十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上端设置有限位板,并且限位板的半径大于套筒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为45号钢材质,硬度高,并且抗腐蚀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片为合金弹簧钢材质,耐腐蚀性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不易快速省力的将活塞提起,导致活塞提起耗费力气的问题,通过在套筒内部设置了按压机构,通过往复的压动压杆,使压杆带动转动板绕定位轴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板带动第一棘齿进行摆动,将连接柱往上顶,在连接柱往上移动的同时,连接柱会带动第二棘齿压动弹簧片进行弯曲,弹簧片通过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带动第二棘齿对连接柱进行限位,从而使连接柱将竖杆底板的活塞往上提,达到了能够快速省力的将活塞提起,加快提拉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塞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按压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按压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管体-1、吸收头-2、刻度值-3、套筒-4、按压机构-5、连接杆-6、握柄-7、竖杆-8、活塞-9、第一固定框-51、转动板-52、第一棘齿-53、定位轴-54、压杆-55、驱动柱-56、连接柱-561、固定柱-57、限位板-571、第二固定框-58、限位机构-59、第二棘齿-591、转动轴-592、弹簧片-59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包括管体1、吸收头2、刻度值3、套筒4、连接杆6、握柄7、竖杆8、活塞9和按压机构5,管体1底部设置有吸收头2,并且管体1与吸收头2为一体化结构,管体1前端等距分布有刻度值3,管体1与套筒4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握柄7下端相固定,竖杆8与活塞9上端固定连接,并且活塞9沿着管体1内侧滑动,竖杆8与按压机构5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按压机构5上端中部相固定,按压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框51、转动板52、第一棘齿53、定位轴54、压杆55、驱动柱56、固定柱57、第二固定框58和限位机构59,驱动柱56沿着套筒4内侧滑动,竖杆8与驱动柱56下端固定连接,驱动柱56通过胶水与固定柱57底部无缝粘合,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固定柱57上端中部相固定,第一固定框51与套筒4右上端固定连接,转动板52通过定位轴54与第一固定框51内部右端转动连接,第一棘齿53活动嵌套于转动板52左端,第一棘齿53与驱动柱56上端凹槽相扣接,转动板52通过胶水与压杆55左端无缝粘合,第二固定框58与套筒4左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框58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9。其中,所述限位机构59包括第二棘齿591、转动轴592和弹簧片593,所述第二棘齿591通过转动轴592与第二固定框58内部上端活动连接,并且转动轴592贯穿于第二棘齿591左端,所述弹簧片593通过胶水与第二固定框58内部左下端相粘接,所述第二棘齿591通过弹簧片593与第二固定框58内部左下端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棘齿591与驱动柱56上端凹槽相扣接。其中,所述第二棘齿591顶部左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利于起到进行防滑的作用。其中,所述驱动柱56由八个圆台状连接柱561相互叠加而成,利于起到与第一棘齿53和第二棘齿591进行扣接的作用。其中,八个所述连接柱561大小相等,并且连接柱561竖直排列,利于起到使连接柱561平稳移动的作用。其中,所述驱动柱56和固定柱57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利于起到使固定柱57平稳移动的作用。其中,所述压杆55的摆动角度为四十度利于起到带动转动板52进行摆动的作用。其中,所述固定柱57上端设置有限位板571,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包括管体(1)、吸收头(2)、刻度值(3)、套筒(4)、连接杆(6)、握柄(7)、竖杆(8)和活塞(9),所述管体(1)底部设置有吸收头(2),并且管体(1)与吸收头(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管体(1)前端等距分布有刻度值(3),所述管体(1)与套筒(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握柄(7)下端相固定,所述竖杆(8)与活塞(9)上端固定连接,并且活塞(9)沿着管体(1)内侧滑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压机构(5),所述竖杆(8)与按压机构(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按压机构(5)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按压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框(51)、转动板(52)、第一棘齿(53)、定位轴(54)、压杆(55)、驱动柱(56)、固定柱(57)、第二固定框(58)和限位机构(59),所述驱动柱(56)沿着套筒(4)内侧滑动,所述竖杆(8)与驱动柱(5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56)通过胶水与固定柱(57)底部无缝粘合,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固定柱(57)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框(51)与套筒(4)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52)通过定位轴(54)与第一固定框(51)内部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棘齿(53)活动嵌套于转动板(52)左端,所述第一棘齿(53)与驱动柱(56)上端凹槽相扣接,所述转动板(52)通过胶水与压杆(55)左端无缝粘合,所述第二固定框(58)与套筒(4)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58)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取样器的活塞结构,包括管体(1)、吸收头(2)、刻度值(3)、套筒(4)、连接杆(6)、握柄(7)、竖杆(8)和活塞(9),所述管体(1)底部设置有吸收头(2),并且管体(1)与吸收头(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管体(1)前端等距分布有刻度值(3),所述管体(1)与套筒(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握柄(7)下端相固定,所述竖杆(8)与活塞(9)上端固定连接,并且活塞(9)沿着管体(1)内侧滑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压机构(5),所述竖杆(8)与按压机构(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按压机构(5)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按压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框(51)、转动板(52)、第一棘齿(53)、定位轴(54)、压杆(55)、驱动柱(56)、固定柱(57)、第二固定框(58)和限位机构(59),所述驱动柱(56)沿着套筒(4)内侧滑动,所述竖杆(8)与驱动柱(5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56)通过胶水与固定柱(57)底部无缝粘合,所述连接杆(6)通过电焊与固定柱(57)上端中部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框(51)与套筒(4)右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52)通过定位轴(54)与第一固定框(51)内部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棘齿(53)活动嵌套于转动板(52)左端,所述第一棘齿(53)与驱动柱(56)上端凹槽相扣接,所述转动板(52)通过胶水与压杆(55)左端无缝粘合,所述第二固定框(58)与套筒(4)左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58)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地资源管理用稀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麟王映祥
申请(专利权)人:孟令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