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92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包括基座外壳,还包括:一体式抖动轮,设于基座外壳的底侧内壁上,且一体式抖动轮包括若干个固定辐条和驱动辐条,每个驱动辐条沿周向等距连接于相对应的固定辐条的外径边缘上;补偿套,套接于一体式抖动轮上,且补偿套通过锁紧螺钉与一体式抖动轮拆卸连接;谐振腔体,套接于补偿套上,在谐振腔体与补偿套之间形成的环槽内涂有粘接剂,且补偿套通过粘接剂与谐振腔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式抖动轮驱动固定辐条的外缘部分为定点,而以补偿套安装孔部分为动点,当对压电陶瓷片施加交变信号时,压电陶瓷片将产生作用力作用于驱动辐条上来带动补偿套、谐振腔体来回振动,提高抖动偏频的抖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激光陀螺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
技术介绍
激光陀螺是依据萨格奈克(sagnac)效应,且该萨格奈克(sagnac)效应表明,当载体有转动角速度Ω时,在闭环光路中,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传播的两束光之间有一光程差,两束光的谐振频率将有差值Δf,通过测量拍率Δf,就可测得实际转速Ω′。激光陀螺由于闭锁效应(即当旋转的角速度较小时,激光陀螺不能敏感小角度),造成激光陀螺在低转速下无信号输出,因此,需采用偏频技术,使陀螺大部分时间从锁区偏置出来,减小闭锁误差。其中机械抖动偏频技术是目前最成熟和可靠的技术之一。现有抖动偏频机构一般采用压电器件驱动辐条,带动谐振腔来回抖动,以达到减小闭锁误差的目的,其结构采用安装壳体和抖动轮主体结构分开设计,采用机械固定(如螺钉固定)安装在一起。而随着激光陀螺向着高精度、小型化及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各组成部件也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性能,减少误差。其中,激光陀螺的机械抖动机构的设计和装配工艺是关键技术之一,提高激光陀螺的抖动性能,降低装配环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包括基座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一体式抖动轮(2),设于所述基座外壳(1)的底侧内壁上,且所述一体式抖动轮(2)包括若干个固定辐条(2a)和驱动辐条(2b),每个所述驱动辐条(2b)沿周向等距连接于相对应的固定辐条(2a)的外径边缘上;/n补偿套(3),套接于所述一体式抖动轮(2)上,且所述补偿套(3)通过锁紧螺钉(4)与一体式抖动轮(2)拆卸连接;/n谐振腔体(5),套接于所述补偿套(3)上,在所述谐振腔体(5)与补偿套(3)之间形成的环槽内涂有粘接剂,且所述补偿套(3)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谐振腔体(5)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包括基座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体式抖动轮(2),设于所述基座外壳(1)的底侧内壁上,且所述一体式抖动轮(2)包括若干个固定辐条(2a)和驱动辐条(2b),每个所述驱动辐条(2b)沿周向等距连接于相对应的固定辐条(2a)的外径边缘上;
补偿套(3),套接于所述一体式抖动轮(2)上,且所述补偿套(3)通过锁紧螺钉(4)与一体式抖动轮(2)拆卸连接;
谐振腔体(5),套接于所述补偿套(3)上,在所述谐振腔体(5)与补偿套(3)之间形成的环槽内涂有粘接剂,且所述补偿套(3)通过粘接剂与所述谐振腔体(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陀螺用整体式抖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套(3)至少包括外套筒(3c)和内套筒(3d),所述内套筒(3d)内嵌于外套筒(3c)并焊接于外套筒(3c)的内壁上,所述内套筒(3d)上还开设有若干个补偿套安装孔(6),若干个所述补偿套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车驰骋刘文明张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