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283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至少包括: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储液罐、液位管路、液位计和循环管路,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液位计通过所述液位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液位管路上设有储液缓冲腔和温控开关,所述储液缓冲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液位管路的截面积,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液位管路的通断。制冷模块,用于带走所述循环模块中的流体的热量。当储液罐中的流体温度过低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液缓冲腔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不会让低温液体立即与液位计接触。保证了液位计的长久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止液位计因低温而发生冻裂,避免液位计冻裂后造成储液罐中的流体泄漏而导致整个循环模块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循环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蒸发过程组成。就是利用有限的制冷剂在封闭的制冷系统中,反复地将制冷剂压缩、冷凝、膨胀、蒸发,不断的在蒸发器处吸热汽化,进行制冷降温。制冷循环机的储液槽温度会在-20℃以下甚至更低,这样根据连通计原理反馈到玻璃液位计的温度也会很低,容易损坏,导致储液槽漏液,影响整个制冷循环机的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安全有效的防止液位计因低温而发生冻裂的潜在危险。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至少包括: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储液罐、液位管路、液位计和循环管路,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液位计通过所述液位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液位管路上设有储液缓冲腔和温控开关,所述储液缓冲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液位管路的截面积,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液位管路的通断。制冷模块,设于所述循环模块的循环管路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至少包括:/n循环模块(1),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储液罐(11)、液位管路(12)、液位计(13)和循环管路(14),所述储液罐(11)与所述循环管路(14)连通,所述液位计(13)通过所述液位管路(12)与所述储液罐(11)连通;所述液位管路(12)上设有储液缓冲腔(15)和温控开关(16),所述储液缓冲腔(1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液位管路(12)的截面积,所述温控开关(16)用于控制所述液位管路(12)的通断;/n制冷模块(2),设于所述循环模块的循环管路(14)上,用于带走所述循环模块(1)中的流体的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至少包括:
循环模块(1),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储液罐(11)、液位管路(12)、液位计(13)和循环管路(14),所述储液罐(11)与所述循环管路(14)连通,所述液位计(13)通过所述液位管路(12)与所述储液罐(11)连通;所述液位管路(12)上设有储液缓冲腔(15)和温控开关(16),所述储液缓冲腔(15)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液位管路(12)的截面积,所述温控开关(16)用于控制所述液位管路(12)的通断;
制冷模块(2),设于所述循环模块的循环管路(14)上,用于带走所述循环模块(1)中的流体的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缓冲腔(15)与所述储液罐(11)的容积比为400:1~30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14)上设有循环泵(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阳车荣陈委杜淑媛王锋高强郑保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皓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