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陶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8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陶炉,其包括加热组件(40)、以及位于加热组件(40)之上的面板(20),加热组件(40)内设有加热件(43),加热组件(40)的外侧上设有连接部(411),加热组件(40)通过连接部(411)与面板(20)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部(411)的设置使得粘接在连接部(411)和面板(20)之间的粘接层(80)远离加热件(43),以使粘接层(80)处于较低的温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热盘粘接在面板上容易导致发热盘从面板上脱离的技术问题,有助于提高加热组件与面板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陶炉
本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陶炉。
技术介绍
电陶炉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烹饪器具,具有煮水、煎炒、烧烤、火锅、爆炒、热奶、煲汤、慢炖、预约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电陶炉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发热盘中的发热丝发热产生红外线,该红外线照射到电陶炉的面板上使面板产生热能,从而对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目前,为了避免热量从发热盘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处散失,提高电陶炉的发热效率,电陶炉一般通过粘合剂将发热盘粘接在面板上,以使发热盘与面板密封连接,防止热量从发热盘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处散失。然而,由于电陶炉在工作时发热盘的发热较大,使得发热盘的温度较高,当发热盘与面板粘接时,容易造成粘接在发热盘与面板之间的粘合剂高温后失效,导致发热盘从面板上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陶炉,以解决现有的发热盘粘接在面板上容易导致发热盘从面板上脱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陶炉,包括加热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之上的面板,所述加热组件内设有加热件,所述加热组件的外侧上设有连接部,所述加热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面板粘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面板之间设有粘接层,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面板的底部粘接。本技术通过加热组件外侧连接部的设置,加热组件可以通过连接部与面板粘接,以使发热盘与面板粘接;在此基础上,加热件设置在加热组件内,而连接部位于加热组件的外侧,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将发热盘通过粘合剂粘接在面板上,本技术通过连接部的设置使得粘接在连接部和面板之间的粘接层远离加热件,从而使得粘接层处于较低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粘接层的高温失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发热盘粘接在面板上容易导致发热盘从面板上脱离的技术问题,提高加热组件与面板连接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且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粘接层的内侧。这样通过粘接层内侧第一隔热件的设置,能够对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离阻挡,避免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粘接层上,从而使得粘接层的处于较低的温度,避免粘接层的高温失效,进一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发热盘直接粘接在面板上容易导致发热盘从面板上脱离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与面板连接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面板围设成加热腔体,加热件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加热腔体的外侧。这样通过将第一隔热件位于加热腔体的外侧,一方面能够将加热件的产生的热量尽可能的限制阻挡在加热腔体内,避免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向外扩散传递到粘接层上,使得粘接层处于较低的温度;另一方面由于加热件为加热组件的发热部件,能够使得第一隔热件远离加热组件的高温区域,不影响电陶炉加热区域的同时能够降低对第一隔热件的耐高温、隔热性能的要求,进而降低电陶炉的制造成本。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件紧密连接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这样通过第一隔热件能够将加热组件和面板紧密连接,避免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隔热件和面板、或者第一隔热件与加热组件之间的间隙传递到粘接层上,从而使得粘接层处于较低的温度,能够防止粘接层高温失效导致加热组件从面板上脱离,进一步提高热组件与面板连接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加热组件周侧上;所述第一隔热件紧贴所述粘接层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外侧紧贴在所述粘接层的内侧上。这样通过第一隔热件设在加热组件的周侧,能够避免加热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组件周侧传递到粘接层上,对粘接层进行全方位隔热保护,以使粘接层处于较低温度;除此之外,通过第一隔热件的外侧紧贴在粘接层的内侧上,能够避免加热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粘接层之间的间隙传递至粘接层上,增强了对粘接层的隔热效果,进一步使得粘接层处于较低的温度。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层为环形结构或多个分段结构;所述第一隔热件为环形结构或多个分段结构。这样第一隔热件和粘接层的结构相适配,能够通过第一隔热件对粘接层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护效果。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固定盘和第二隔热件,所述固定盘罩设在第二隔热件外,所述加热件通过所述第二隔热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盘内且与所述面板之间存在间距。这样通过第二隔热件的设置,能够固定加热件的同时且对固定盘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护作用,使得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到与之相对应的面板上,提高电陶炉的发热效率。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周侧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隔热件的缺口,其中,所述第二隔热件周侧高于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内侧,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热件的内侧。这样通过将第一隔热件设在第二隔热件周侧的缺口上,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配合,能够从加热组件的周向对粘接层进行隔热保护,进而提高对粘接层的隔热效果。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为环形缺口,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缺口的高度,和/或,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缺口的宽度。这样通过第一隔热件的厚度大于缺口的高度,使得第二隔热件通过第一隔热件与面板紧密连接,避免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从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或者第二隔热件与面板之间的间隙传递到粘接层,从而实现对粘接层的全方位隔热保护,使粘接层处于较低的温度,避免粘接层的高温失效。通过第一隔热件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缺口的宽度,能够在确保对粘接层的隔热效果的同时便于第一隔热件的安装。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盘的周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粘接层结构相适配的环形结构。这样能够通过连接部与面板粘接,且当连接部为环形结构时,能够使得加热组件和面板的密封性能更好,进而提高电陶炉的发热效率。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粘接层结构相适配的粘胶槽,所述粘接层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粘胶槽内。这样通粘胶槽的设置且粘接层的至少部分位于粘胶槽内,使得连接部通过粘接层与加热组件的连接更为紧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热件为可压缩的隔热件。这样通过压缩第一隔热件能够实现加热组件和面板之间的紧密连接,避免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隔热件和加热组件、或者第一隔热件和面板之间的间隙传递到粘接层上,从而实现对粘接层较好的隔热保护。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的三维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40)、以及位于所述加热组件(40)之上的面板(20),所述加热组件(40)内设有加热件(43),所述加热组件(40)的外侧上设有连接部(411),所述加热组件(40)通过所述连接部(411)与所述面板(20)粘接;所述连接部(411)和所述面板(20)之间设有粘接层(80),所述连接部(411)通过所述粘接层(80)与所述面板(20)的底部粘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40)、以及位于所述加热组件(40)之上的面板(20),所述加热组件(40)内设有加热件(43),所述加热组件(40)的外侧上设有连接部(411),所述加热组件(40)通过所述连接部(411)与所述面板(20)粘接;所述连接部(411)和所述面板(20)之间设有粘接层(80),所述连接部(411)通过所述粘接层(80)与所述面板(20)的底部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0)和所述加热组件(40)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30),且所述第一隔热件(30)位于所述粘接层(80)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面板(20)围设成加热腔体,加热件(43)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第一隔热件(30)位于所述加热腔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30)紧密连接在所述面板(20)和所述加热组件(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30)位于所述加热组件(40)周侧上;所述第一隔热件(30)紧贴所述粘接层(80)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热件(30)的外侧紧贴在所述粘接层(80)的内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80)为环形结构或多个分段结构;
所述第一隔热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