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519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至少包括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有爬梯挂接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上呈一定间距设有脚钉,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实现爬梯与钢管杆的支撑固定;本公开所述的辅助爬梯可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钢管杆塔组立施工、检修作业中的攀登作业,收放灵活方便、连接牢固可靠,有效保障登杆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
本公开涉及电力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因城市发展和占地需要,10kV~500kV输电线路广泛使用钢管杆。钢管杆在杆身一侧设置近乎垂直上下的角钢爬梯,同时,为防止非电力人员随意攀登和满足一定的防盗需要,爬梯设置普遍高于地面1.8米,这同样给检修施工人员登杆作业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针对该种情况,多采用毛梯、伸缩直梯或者同伴托扶实现上杆作业,这些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可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钢管杆塔组立施工、检修作业中的攀登作业,收放灵活方便、连接牢固可靠,有效保障了登杆人员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至少包括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有爬梯挂接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上呈一定间距设有脚钉,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旋转支撑件,用于实现爬梯与钢管杆的支撑固定。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脚钉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铆接,所述脚钉收起时平行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展开时垂直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还包括有多个中间爬梯结构,通过在中间爬梯结构的两端设置公螺栓对接头和母螺栓对接头,实现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的对接,用于延长爬梯长度。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至少包括两个爬梯挂接头,还包括T型连接件,所述T型连接件的横杆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垂直,所述T型连接件的竖杆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平行,所述T型连接件的底部与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爬梯挂接头分别固定在T型连接件的横杆上靠近横杆两端的位置。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爬梯挂接头包括挂接头本体,所述挂接头本体的一侧开有向内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用于与钢管杆上的脚钉配合;所述通槽内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第一螺栓与挂接头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挂接头本体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一螺栓的杆部贯穿挂接头本体的侧壁上的螺纹孔与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一螺栓,实现第一紧固件与钢管杆上的脚钉的紧固。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设置在T型连接件的横杆底部,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穿过T型连接件的横杆后与挂接头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二螺栓,实现挂接头本体的上下移动。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第二爬梯结构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用于实现与钢管杆的接触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与钢管杆的接触面为橡胶材质的多个棱形凸起。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沿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圆弧形挡板,分别为第一圆弧形挡板和第二圆弧形挡板,所述第一圆弧形挡板和第二圆弧形二挡板的底部为圆弧状;圆弧形挡板底部沿圆弧形挡板中轴线对称的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设置在靠近中轴线的位置;还包括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沿圆弧形挡板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圆弧形挡板的外侧靠近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的位置;还包括第一旋转支撑杆、第二旋转支撑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的中心位置连接,第一旋转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为带有圆弧形接触面的支撑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中心位置连接,第二旋转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三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为带有圆弧形接触面的支撑件;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固定销轴,所述第一固定销轴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旋转支撑杆上固定有与第二卡槽和第四卡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销轴,所述第二固定销轴与第二卡槽和第四卡槽的尺寸相匹配;通过拉伸第一弹簧将第一旋转支撑杆的第一固定销轴从第一卡槽中拉出并顺时针旋转第一旋转支撑杆后将第一固定销轴卡在第三卡槽内;通过拉伸第二弹簧将第二旋转支撑杆的第二固定销轴从第二卡槽中拉出并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支撑杆后将第二固定销轴卡在第四卡槽内。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平行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所述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的开口垂直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第一旋转支撑杆卡在第一卡槽内时,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平行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第一旋转支撑杆卡在第三卡槽内时,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垂直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第二旋转支撑杆卡在第二卡槽内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杆平行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第二旋转支撑杆卡在第四卡槽内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杆垂直于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和第二旋转支撑杆上均设有按钮式开关,所述按钮式开关包括第三弹簧和按钮,所述第三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并设于旋转支撑杆内部,所述按钮的一端与第三弹簧连接,另一端为突出到旋转支撑杆外侧的第一突出部;所述圆弧形挡板上设有与突出部相匹配的通孔,分别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分别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对应设置;所述通孔与按钮式开关配合,用于实现旋转支撑杆的固定。作为进一步的限定,还包括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旋转支撑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紧固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旋转支撑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三紧固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和第三紧固件均为三层结构,依次为钢制护套、强力磁铁和圆弧形橡胶接触面,所述橡胶接触面包含有多个菱形凸起;所述钢制护套的一侧与强力磁铁连接,另一侧设有第二突出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壁上设有贯穿侧壁的第三螺栓,所述第二突出部设于第一凹槽内并通过旋转第三螺栓实现第二突出部在第一凹槽内的松紧;通过第二突出部的旋转实现第三紧固件的圆弧形橡胶接触面与钢管杆的接触紧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结合脚钉分布特点(电力行业规程要求其分布间距不大于0.4米),设计单节长度1米以内,减小爬梯体积,降低采购和维护费用,同时便于存储和运输。本公开采用螺栓对接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了爬梯稳固性。本公开采用折叠式脚钉设计,减小挂梯体积和重量,降低制作和运输成本。本公开创新了爬梯挂接头,一方面能够实现小幅度的上下调节,克服杆塔最底端爬梯水平方向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实现ф16和ф20两种尺寸脚钉的通用性和足够的紧固力。本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有爬梯挂接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上呈一定间距设有脚钉,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实现爬梯与钢管杆的支撑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有爬梯挂接头,所述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上呈一定间距设有脚钉,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实现爬梯与钢管杆的支撑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钉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铆接,所述脚钉收起时平行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展开时垂直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
或,还包括有多个中间爬梯结构,通过在中间爬梯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公螺栓对接头和母螺栓对接头,实现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的对接,用于延长爬梯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爬梯挂接头,还包括T型连接件,所述T型连接件的横杆与第一爬梯结构的主干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垂直,所述T型连接件的竖杆与第一爬梯结构和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平行,所述T型连接件的底部与第一爬梯结构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爬梯挂接头分别固定在T型连接件的横杆上靠近横杆两端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挂接头包括挂接头本体,所述挂接头本体的一侧开有向内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用于与钢管杆上的脚钉配合;所述通槽内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第一螺栓与挂接头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位于挂接头本体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一螺栓的杆部贯穿挂接头本体的侧壁上的螺纹孔与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一螺栓,实现第一紧固件与钢管杆上的脚钉的紧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设置在T型连接件的横杆底部,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穿过T型连接件的横杆后与挂接头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二螺栓,实现挂接头本体的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第二爬梯结构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用于实现与钢管杆的接触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与钢管杆的接触面为橡胶材质的多个棱形凸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杆辅助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沿第二爬梯结构的主干方向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圆弧形挡板,分别为第一圆弧形挡板和第二圆弧形挡板,所述第一圆弧形挡板和第二圆弧形二挡板的底部为圆弧状;
圆弧形挡板底部沿圆弧形挡板中轴线对称的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设置在靠近中轴线的位置;还包括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沿圆弧形挡板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圆弧形挡板的外侧靠近第二爬梯结构第二端的位置;
还包括第一旋转支撑杆、第二旋转支撑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旋转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杰王栋张川王永昆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