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45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厂、停车箱和车位载车板,所述停车厂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停车箱,所述多个停车箱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停车箱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在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固定板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个横向导轨,第一盖板上也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停车箱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停车厂的左侧设置有储物室,且在储物室内存放有多个车位载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停车箱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导轨,使得车位载车板可以根据所需停车的车身体积,调整车位载车板在停车箱内的位置以及适当的增减车位载车板的数量,提高了停车箱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是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化的扩张,汽车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工业的发展,汽车价格越来越低,普通人也很容易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样人们出行变得方便、便捷。但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对于中心区地带或者是居民区、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区域,停车成了最大的问题。现有技术开发的一种移动升降立体停车装置,如CN205400178U的一种移动升降立体停车装置,该技术使得上下停车位在既不互相干涉又不需让位的情况下移动到路面上来,驾驶员沿道路行进方向直接前进入库,减少了停车动作,降低了停车难度,节约时间,使司机能轻松的完成停车,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车位载车板固定在导轨上,不能根据车身的体积,移动车位载车板,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厂、停车箱和车位载车板,所述停车厂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停车箱,所述多个停车箱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停车箱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在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轮,所述固定板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个横向导轨,第一盖板上也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停车箱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停车厂的左侧设置有储物室,且在储物室内存放有多个车位载车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转盘和升降绳,所述升降电机的型号为Y2-90L-2,所述升降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缠绕有升降绳,所述升降绳活动套接在固定轮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位载车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齿轮,且在第一齿轮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一的型号为Y2-90L-2,所述车位载车板前后两侧的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且在第二齿轮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型号为Y2-90L-2所述车位载车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前后两侧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导轨内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匹配的第二凹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物室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滑槽,且在滑槽内开设有与第二齿轮相匹配的第三凹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位载车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通过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到车位载车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盖板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机,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三电机的型号为YSJ7124,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末端活动套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上活动套接有卷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停车箱内设置有多个横向导轨,使得车位载车板可以根据所需停车的车身体积,调整车位载车板在停车箱内的位置以及适当的增减车位载车板的数量,提高了停车箱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车位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停车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升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中:1、停车厂;2、停车箱;201、固定板;202、第一盖板;203、固定轮;3、车位载车板;301、第一齿轮;302、第一电机;303、第二齿轮;304、第二电机;305、第一凹槽;4、横向导轨;401、第二凹槽;5、升降装置;501、升降电机;502、转盘;503、升降绳;6、储物室;601、滑槽;602、第三凹槽;7、第二盖板;701、第三电机;702、固定座;703、卷帘;8、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厂1、停车箱2和车位载车板3,所述停车厂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停车箱2,所述多个停车箱2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停车箱2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1,且在固定板20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202,所述固定板20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轮203,所述固定板20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个横向导轨4,第一盖板202上也设置有横向导轨4,所述停车箱2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5,所述停车厂1的左侧设置有储物室6,且在储物室6内存放有多个车位载车板3,根据待停车车身体积,通过升降装置5控制停车箱2上升到适当的位置,将车位载车板3从储物室6移动到停车箱2内,使得停车箱2可以根据待停车的车身体积,调整车位载车板3在停车箱2内的位置以及适当的增减车位载车板3的数量,使得停车箱2停车数量最大化,提高了停车箱的空间利用率。在图1和图4中,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升降电机501、转盘502和升降绳503,所述升降电机501的型号为Y2-90L-2,所述升降电机501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盘502,所述转盘502上固定缠绕有升降绳503,所述升降绳503活动套接在固定轮203上,通过升降电机501的转动,带动转盘502的转动,从而使得升降绳503沿着转盘502的圆盘方向缠紧或者松开,实现了停车箱2的上升或者下降。在图1和图2中,所述车位载车板3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齿轮301,且在第一齿轮30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02,所述第一电机302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301上,所述第一电机032的型号为Y2-90L-2,通过第一电机302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01的转动,使得车位载车板3发生横向移动,所述车位载车板3前后两侧的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303,且在第二齿轮30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04,所述第二电机304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303上,所述第二电机304的型号为Y2-90L-2,通过第二电机304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03的转动,使得车位载车板3发生纵向移动,所述车位载车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05,确保机动车可以准确的停在车位载车板3上,同时避免机动车随着停车箱2的移动而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造成停车不稳定所述第一凹槽305的前后两侧倾斜设置,便于机动车进出车位载车板3,提高了停车与取车的效率。在图1、图2和图3中,所述横向导轨4内开设有与第一齿轮30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401,将第一齿轮301卡接在第二凹槽401内,使得车位载车板3以及机动车放置在停车箱2内,更加稳固,避免车位载车板3以及机动车随着停车箱2的移动而发生相对移动,造成停车不稳定。在图1中,所述储物室6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滑槽601,且在滑槽601内开设有与第二齿轮303相匹配的第三凹槽602,第二齿轮303卡接在第三凹槽602内,将车位载车板3固定好。在图1和图2中,所述车位载车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7,所述第二盖板7通过电动伸缩杆8固定连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厂(1)、停车箱(2)和车位载车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厂(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停车箱(2),所述多个停车箱(2)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停车箱(2)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1),且在固定板(20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202),所述固定板(20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轮(203),所述固定板(20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个横向导轨(4),第一盖板(202)上也设置有横向导轨(4),所述停车箱(2)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5),所述停车厂(1)的左侧设置有储物室(6),且在储物室(6)内存放有多个车位载车板(3);/n所述车位载车板(3)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齿轮(301),且在第一齿轮(30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02),所述第一电机(302)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301)上,所述车位载车板(3)前后两侧的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303),且在第二齿轮(30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04),所述第二电机(304)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303)上,所述车位载车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05),所述第一凹槽(305)的前后两侧倾斜设置;/n所述横向导轨(4)内开设有与第一齿轮(30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401);/n所述储物室(6)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滑槽(601),且在滑槽(601)内开设有与第二齿轮(303)相匹配的第三凹槽(6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装停车位结构,包括停车厂(1)、停车箱(2)和车位载车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厂(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停车箱(2),所述多个停车箱(2)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所述停车箱(2)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1),且在固定板(20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202),所述固定板(20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轮(203),所述固定板(20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个横向导轨(4),第一盖板(202)上也设置有横向导轨(4),所述停车箱(2)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5),所述停车厂(1)的左侧设置有储物室(6),且在储物室(6)内存放有多个车位载车板(3);
所述车位载车板(3)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齿轮(301),且在第一齿轮(301)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电机(302),所述第一电机(302)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301)上,所述车位载车板(3)前后两侧的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303),且在第二齿轮(30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电机(304),所述第二电机(304)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303)上,所述车位载车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湘张美福龙松林吴阳陈良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