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9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底板与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上的若干支墩,若干所述支墩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同一端面上,若干所述支墩间隔设置;至少两根钢棒,所述钢棒与对应的所述支墩远离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面可拆卸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钢棒可拆卸连接;所述预制底板内设有底部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底部钢筋网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制底板上安装了钢棒,并将钢棒与支撑杆连接,从而增大了结构的有效计算高度,进而提高了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抗弯刚度,避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开裂,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架设支撑构件,以达到减少施工措施量与装配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中楼板多采用叠合楼板,叠合楼板相对于现浇楼板安装效率更高。但叠合楼板属于半成品,叠合楼板需在现场搭设脚手架作为支撑构件,这样将会导致施工措施量和装配成本增加,同时施工周期也会较长。中国技术专利申请CN201510202803.X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其采用吊装桁架腹杆将叠合楼板吊装至所需位置,然后在叠合楼板下方加设脚手架作为支撑构件,然后将吊装桁架腹杆等相关构件拆除后进行浇筑,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加设支撑构件等相关步骤,从而导致施工步骤与装配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减少施工措施量与装配成本。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底板与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上的若干支墩,若干所述支墩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同一端面上,若干所述支墩间隔设置;至少两根钢棒,所述钢棒与对应的所述支墩远离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面可拆卸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钢棒可拆卸连接;所述预制底板内设有底部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底部钢筋网所在平面。上述结构中,由于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施工过程中,预制底板上安装了钢棒,并将钢棒与支撑杆连接,从而增大了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有效计算高度,进而提高了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抗弯刚度,减小了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变形,避免了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开裂,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架设支撑构件,从而达到减少施工措施量与装配成本的目的。优选地,所述钢棒与支撑杆通过直角扣件连接。上述结构中,直角扣件用于连接钢棒与支撑杆,能够方便实现钢棒与支撑杆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优选地,若干所述支墩矩阵排布在所述预制底板上,若干所述支墩排列成n行m列,每行上每个所述支墩沿着所述预制底板的长度方向排布,每列上每个所述支墩沿着所述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钢棒为若干根,所述钢棒与所述支墩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杆为n根,每行上每个所述支墩对应的钢棒均与同一根所述支撑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支墩远离预制底板的端面上开设有沉孔,所述钢棒与所述沉孔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内灌密实水泥砂浆的钢管。上述结构中,通过支墩与预制底板内的底部钢筋网形成桁架式受力体系,以达到浇筑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时无需支撑构件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实际施工时,钢棒增加了有效计算高度,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抗弯刚度,进而省去了施工过程中架设支撑构件,减少了施工措施量与装配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钢棒与支撑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钢棒与支撑杆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预制底板,2-底部钢筋网,3-支墩,4-钢棒,5-支撑杆,6-直角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预制底板1、设置在预制底板1上的16个支墩3、16根钢棒4、2根支撑杆5,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为内灌密实水泥砂浆的钢管。如图1所示,16个支墩3均设置在预制底板1的上端面上,预制底板1内设有底部钢筋网2,预制底板1所在平面平行于底部钢筋网2所在平面。每个支墩3上均螺纹连接一根钢棒4,且钢棒4与对应的支墩3远离预制底板1的端面连接。其中,底部钢筋网2可采用普通钢筋、预应力螺纹钢筋、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等制成。如图2所示,16个支墩3矩阵排布在预制底板1上,16个支墩3排列成2行8列,支墩3间隔设置,每行上的每个支墩3沿着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水平方向)排布,每列上的每个支墩3沿着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排布(图2中的竖直方向)。每行上8个支墩3对应的钢棒4均与同一根支撑杆5可拆卸连接,另外还可采用大钢管套小钢管,销轴固定的连接方式。具体的,如图3与图4所示,支墩3与钢棒4的具体连接形式为:支墩3远离预制底板1的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沉孔,钢棒4与对应支墩3上的沉孔螺纹连接。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所有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并列放置于主梁上。S20:在支墩3之间布置管线。S30:将钢棒4旋入支墩3上的沉孔内,从而钢棒4与支墩3螺纹连接,然后将支撑棒与对应的钢棒4连接。S40: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本实施例中,设计标高的高度与支墩3远离预制底板1的端面的高度一致,待现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0%的设计强度后,将钢棒4从支墩3上拆下。【实施例2】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另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预制底板1、设置在预制底板1上的16个支墩3、16根钢棒4、2根支撑杆5。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为内灌密实水泥砂浆的钢管。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杆5也可以是实心钢管,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16个支墩3均设置在预制底板1的上端面上,预制底板1内设有底部钢筋网2,预制底板1所在平面平行于底部钢筋网2所在平面。每个支墩3上均螺纹连接一根钢棒4,且钢棒4与对应的支墩3远离预制底板1的端面连接。其中,底部钢筋网2可采用普通钢筋、预应力螺纹钢筋、消除应力钢丝或钢绞线等制成。如图2所示,16个支墩3矩阵排布在预制底板1上,16个支墩3排列成2行8列,支墩3间隔设置,每行上的每个支墩3沿着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水平方向)排布,每列上的每个支墩3沿着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排布(图2中的竖直方向)。每行上8个支墩3对应的钢棒4均与同一根支撑杆5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5与图6所示,钢棒4与支撑杆5通过直角扣件6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3与图4所示,支墩3与钢棒4的具体连接形式为:支墩3远离预制底板1的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沉孔,钢棒4与对应支墩3上的沉孔螺纹连接。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制底板与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上的若干支墩,若干所述支墩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同一端面上,若干所述支墩间隔设置;/n至少两根钢棒,所述钢棒与对应的所述支墩远离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面可拆卸连接;/n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钢棒可拆卸连接;/n所述预制底板内设有底部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底部钢筋网所在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底板与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上的若干支墩,若干所述支墩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同一端面上,若干所述支墩间隔设置;
至少两根钢棒,所述钢棒与对应的所述支墩远离所述预制底板的端面可拆卸连接;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钢棒可拆卸连接;
所述预制底板内设有底部钢筋网,所述预制底板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底部钢筋网所在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棒与支撑杆通过直角扣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支撑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刚刘亚东马海英赵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