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37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沉降缝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墙体,所述的两侧的墙体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的内侧设有开口端与墙体的内壁相对布置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的上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为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倾斜布置,所述的墙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卡槽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与墙体之间设有用于推出支撑条的弹簧;本方案解决层层堆叠垒高造成损坏最底层沉降缝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
本技术涉及沉降缝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
技术介绍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外墙处的墙体上也设有沉降缝装置,其目的为避免房屋不均匀沉降而造成房屋的结构性破坏。往往在设有沉降缝之处也需要有沉降缝盖板密封,避免因沉降缝的断开而影响立面的连续性,使建筑在立面效果上更具有整体性、美观性及协调性。常见的沉降缝装置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510706130.1的公开文件,其公布了一种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沉降缝内的橡胶止水带,其两端分别埋设于沉降缝两侧的外墙混凝土内;第一U型止水带,固设于迎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其U型端部封堵于迎水面一侧;第一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于沉降缝内设置于橡胶止水带上位于迎水面一侧;第一密封填充物,于沉降缝内填充于第一遇水型膨胀止水条外侧;聚合物砂浆,于沉降缝内封堵于第一密封填充物与第一U型止水带之间;第二U型止水带,固设于背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其U型端部封堵于背水面一侧;第二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于沉降缝内设置于橡胶止水带上位于背水面一侧;第二密封填充物,于沉降缝内填充于第二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与第二U型止水带之间;该做法,无法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显然不符合建筑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在本
中,还不存在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无法解决层层堆叠垒高造成损坏最底层的盖板,导致最底层沉降缝装置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解决层层堆叠垒高造成损坏最底层盖板,从而沉降缝装置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墙体,所述的两侧的墙体之间设有盖板,所述的盖板的内侧设有开口端与墙体的内壁相对布置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的上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为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倾斜布置,所述的墙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卡槽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与墙体之间设有用于推出支撑条的弹簧。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卡槽的内部设有竖直平面,所述的竖直平面与盖板的开口端为相对布置。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竖直平面与支撑条的端面为相互平行布置。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卡槽设有若干个的第一斜面,所述的若干个的第一斜面为依次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延伸布置,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结构为阶梯状结构。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条上设有与支撑条的中轴线垂直布置的挡块,所述的支撑条的横截面设置在挡块的中部,所述的挡块与弹簧的一端顶紧接触,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墙体的内壁的内侧顶紧接触。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墙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块嵌入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深度大于挡块的厚度。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条的内端插入设置在弹簧的内径中,所述的支撑条的内端与墙体的内壁的内侧设有间距。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条的外端的上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为相互平行布置。在上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条设为钢筋。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卡槽和支撑条,使得墙体利用支撑条插入卡槽,从而将盖板托起,墙体承受着只要承托力;支撑条的内端设有弹簧,使得支撑条的外端可以顶紧卡槽的内壁,支撑更为稳定;卡槽的斜面设置,使得墙体在下沉后,支撑条也产生向下的位置,支撑条的外端在斜面的导向和弹簧的弹力下,更深入的顶紧卡槽的内壁,依然起着承托盖板的作用,盖板的上方因叠加而造成的压力大大减少,从而解决层层堆叠垒高造成损坏最底层沉降缝装置的问题。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竖直平面,使得支撑条顶紧的卡槽内壁为竖直平面,支撑条与竖直平面的接触面积大,顶紧效果好,承托效果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竖直平面与支撑条端面平行,使得竖直平面与支撑条的中轴线90度垂直,支撑条的水平作用力完全施加到卡槽的内壁上,具有较好的顶紧效果以及较为稳定的承托效果。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个斜面,使得卡槽的内部为逐级向内往下延伸的阶梯状结构,支撑条向下位移后,支撑条的外端由斜面导向顶紧卡槽的内壁,每经历过一次向下的位移则依次顶紧卡槽里下级的内壁,应对一般沉降量在20mm以内的墙体沉降,分段顶紧,顶紧以及承托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挡块,而支撑条的横截面设在挡块的中部,使得支撑条轴向的可接触面积增大,弹簧与支撑条的顶紧面积更大,支撑条受到的弹力最大化,顶紧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凹槽,使得挡块可以嵌入凹槽当中,避免挡块外露,延缓使用老化,同时凹槽还具有一定导向作用,挡块只能在凹槽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支撑条的顶紧、承托效果更为精准、稳定。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条的内端插入弹簧的内径当中,使得支撑条的内端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弹簧从压缩到延展过程中由于端面的平整度、弹簧整体布置状态等因素,会产生偏离轴向的弹性形变,支撑条插入其内径当中有效避免较大的弹性形变偏差,弹簧持续有效的顶紧支撑条;间距的设置,使得支撑条的内端与墙体内壁的内部之间留有空间供弹簧压缩用,在外力作用下,推入支撑条,压缩弹簧,可装卸盖板,方便装卸,方便实用。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斜面,使得支撑条的外端的上侧与第一斜面更加形状吻合,进而增大接触面积,增加支撑条的稳定性和承托效果。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条为钢筋,使得支撑条在强度、韧性、可塑性、材质均匀性、抗震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足以承托起盖板,同时大大增加沉降缝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正视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装配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卡槽;2、盖板;3、第一斜面;4、支撑条;5、弹簧;6、内端;7、凹槽;8、外端;9、竖直平面;10、挡块;11、第二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墙体,所述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墙体,所述的两侧的墙体之间设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的内侧设有开口端与墙体的内壁相对布置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的上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为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倾斜布置,所述的墙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卡槽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与墙体之间设有用于推出支撑条的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墙体,所述的两侧的墙体之间设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的内侧设有开口端与墙体的内壁相对布置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的上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为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倾斜布置,所述的墙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卡槽的支撑条,所述的支撑条与墙体之间设有用于推出支撑条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的内部设有竖直平面,所述的竖直平面与盖板的开口端为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平面与支撑条的端面为相互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用的沉降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设有若干个的第一斜面,所述的若干个的第一斜面为依次朝向盖板的中部往下延伸布置,所述的卡槽的内部结构为阶梯状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斌魁李秋成黄邦群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