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02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应杯的容置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凸出的高度不相等,并且所述容置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成锐夹角,送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第一缺口,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反应杯,所述收容腔中的反应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容置槽,从而提高上料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由于具有定量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业已成为免疫测试领域的主流设备。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反应杯的上料有极高的要求,一旦反应杯出现断供,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将无法继续进行测试。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通常采用上料装置对反应杯进行上料,但是,对于传统的上料装置,一般存在上料效率偏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上料装置的工作效率。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应杯的容置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凸出的高度不相等,并且所述容置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成锐夹角,送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第一缺口,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反应杯,所述收容腔中的反应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块,摆动块和第一凸轮,所述料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料仓上,所述摆动块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块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中,所述摆动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轮相抵接;当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带动所述摆动块在所述第二缺口中往复摆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包括多个第一凸头,多个第一凸头沿所述第一凸轮的径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凸轮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支座、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输送链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拨片、抵接块和第二凸轮,所第二凸轮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支座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凸轮相抵接,所述拨片固定在所述抵接块上并用于拨正倒置的反应杯;当所述第二凸轮转动时,所述拨片跟随所述抵接块相对所述支座摆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轮包括多个第二凸头,多个所述第二凸头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径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凸轮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限流片,所述限流片遮盖所述容置槽以使反应杯单个输出所述输送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序机构,所述排序机构包括收料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收料斗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导向槽,反应杯跟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抵接而悬置在所述导向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序机构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跟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一盖板遮盖所述导向槽的侧部开口,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开口相对应并用于与反应杯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安装座和转盘,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用于收纳反应杯的第三缺口,所述转盘转动套设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转盘上开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所述转盘能够转动以使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三缺口相对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容置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不垂直而呈锐夹角,使得容置槽“倾斜设置”,进而使得反应杯能充分利用自身的重力,反应杯更加容易从收容腔中转移至容置槽,减少反应杯从料仓输送至输送链的总时间,从而提高反应杯的转移效率。并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容置槽的底壁的凸出高度不相等,一方面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反应杯在进入容置槽的过程中所施加干涉阻力,另一方面增大了反应杯对准进而落入容置槽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杯的转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在又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中料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中第一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上料装置中第二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所示上料装置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所示上料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所示上料装置的分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10包括输送机构100、送料机构200、排序机构300和分离机构400。送料机构200用于对输送机构100持续供应反应杯20,输送机构100将反应杯20输送至在排序机构300,排序机构300将反应杯20单个依次传输至分离机构400,以便反应杯20从分离机构400上转移至下一工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00包括输送链110、支座120、主动轮131、从动轮132和电机133。主动轮131设置在支座120的下端,从动轮132设置在支座120的上端,电机133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31连接,电机133用于驱动主动轮131相对支座120转动,输送链110套设在主动轮131和从动轮132上。输送链110包括多个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均可以大致为平板状。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沿输送链110的长度延伸方向交错间隔设置,换言之,假如以其中一个第一挡板111为起点,在输送链110的长度延伸方向(X轴方向)上,下一个则为第二挡板112,再下一个则为第一挡板111,依次类推。相邻两个第一挡板111和第二挡板112之间形成一个容置槽113,容置槽113用于收容反应杯20,位于容置槽113中的反应杯20可以跟随整个输送链110轮运动,从而实现输送链110对反应杯20的输送功能。以容置槽113的底壁为参考基准,第一挡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应杯的容置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凸出的高度不相等,并且所述容置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成锐夹角,/n送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第一缺口,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反应杯,所述收容腔中的反应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容置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链,所述输送链包括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沿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交错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容置反应杯的容置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凸出的高度不相等,并且所述容置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链的长度延伸方向成锐夹角,
送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第一缺口,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反应杯,所述收容腔中的反应杯通过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容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块,摆动块和第一凸轮,所述料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料仓上,所述摆动块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摆动块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缺口中,所述摆动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轮相抵接;当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带动所述摆动块在所述第二缺口中往复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包括多个第一凸头,多个第一凸头沿所述第一凸轮的径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凸轮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支座、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输送链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凸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拨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何太云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