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3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其解决了现有用于机场的充电电源设备成本高、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底盘框架、罩壳、前轮总成、后轮总成、第一电池安装支架、第二电池安装支架、槽钢型材、滚轮轴承、直流车载充电机、DC‑DC电源转换模块、低压控制盒和操作面板,前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前部连接,后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后部连接,罩壳与底盘框架连接,第二电池安装支架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槽钢型材与底盘框架固定连接,滚轮轴承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滚轮轴承嵌入槽钢型材中,第一电池安装支架、第二电池安装支架分别连接有储能电池组,罩壳设有后门、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操作面板与罩壳的后门连接。其可广泛应用于向机场远机位电动设备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充电电源车
本技术涉及航空地面设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充电电源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厂家以及电池生产厂家都研制了移动式充电电源设备,主要是满足应急充电的需求。很多厂家采用了卡车、厢式货车上装充电电池的结构,主要是用来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充电服务,优点很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除了结构复杂外,比如:若汽车底盘选用燃油的,则不符合环保要求;若选择电动底盘,自身的续航里程就是问题,而且成本较高,很难推广。机场的远机位的情况是:远机位有配电,但只是高杆灯,配电容量只有10kW左右,一般情况下白天是不开高杆灯的,理论上可以用这个电给远机位的电动设备充电,但实际上不现实,原因是10kW的配电容量太小,而且,白天时间,电动车也要去工作,总不能白天充电,晚上工作。所以,如何解决机场远机位电动设备的充电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要解决现有用于机场的充电电源设备成本高、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灵活,结构合理、简易,成本低,可方便地为机场远机位电动设备充电的移动式充电电源车。本技术是为机场解决远机位电动车辆就近充电的问题而设计的。移动式充电电源车是给没有市电配电或配电功率不够而无法安装充电桩的远机位作业的电动车辆提供移动式充电,也可以给飞行区内电动车辆进行应急充电的设备,类似于一个移动式的大功率“充电宝”。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包括底盘框架、罩壳、前轮总成、后轮总成、第一电池安装支架、第二电池安装支架、槽钢型材、滚轮轴承、直流车载充电机、DC-DC电源转换模块、低压控制盒和操作面板,前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前部连接,后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后部连接,罩壳与底盘框架连接,第二电池安装支架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槽钢型材与底盘框架固定连接,滚轮轴承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滚轮轴承嵌入槽钢型材中,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第二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底盘框架的两侧设有电缆槽;罩壳设有后门、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前轮总成设有牵引杆;操作面板与罩壳的后门连接;直流车载充电机与底盘框架的后端连接,DC-DC电源转换模块与底盘框架连接,低压控制盒与底盘框架连接;直流车载充电机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DC-DC电源转换模块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操作面板与低压控制盒电连接。优选地,前轮总成设有回转支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快速充电,移动灵活,结构合理、简易,成本低,可方便地为机场远机位电动设备充电。具有放电、补电两种作业状态;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补电操作时仅需将充电桩充电插头与移动式充电电源车的补电插座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充电桩自动握手通讯充电,无需人员职守,充满后自动断电;对外充电时需打开控制面板的启动开关,待控制系统上电后,启动对外充电功能。两种状态下LCD显示屏均能显示整车相关信息。本技术进一步的特征和方面,将在以下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附图说明图1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的主视图;图2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的俯视图;图3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的左视图;图4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去掉罩壳的主视图;图5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去掉罩壳的俯视图;图6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的右视图;图7为前轮的回转支撑示意图;图8为第一电池安装支架可移动式设计结构图;图9为电池安装支架可拆卸设计结构图;图10为整车两侧及后门三处位置掀开结构图。图中符号说明:1.底盘框架,2.罩壳,3.前轮总成,3-1.牵引杆,4.后轮总成,5.储能电池组,6.直流车载充电机,7.DC-DC电源转换模块,8.低压控制盒,9.操作面板,10.低压蓄电池,11.电缆槽,12.回转支撑,13.滚轮轴承,14.可拆卸电池支架,15.第一电池安装支架,16.第二电池安装支架,17.槽钢型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10所示,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包括底盘框架1、罩壳2、前轮总成3、后轮总成4、储能电池组5、第一电池安装支架15、第二电池安装支架16、槽钢型材17、滚轮轴承13、直流车载充电机6、DC-DC电源转换模块7、低压控制盒8、操作面板9。前轮总成3与底盘框架1的前部连接,后轮总成4与底盘框架1的后部连接,罩壳2与底盘框架1连接,第二电池安装支架16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槽钢型材17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滚轮轴承13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15连接,滚轮轴承13嵌入槽钢型材17中,储能电池组5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15连接,第二电池安装支架16连接有储能电池组。底盘框架1的两侧设有电缆槽11。直流车载充电机6安装在底盘框架1的后端,DC-DC电源转换模块7安装在底盘框架1上,低压控制盒8安装在底盘框架1上,操作面板9安装在罩壳2的后门2-3上。前轮总成3主要由牵引杆3-1、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等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到底盘框架上,转向采用回转支撑12,既能够承受较大的径向牵引力,在受到较大轴向力时,又能灵活转向,而且使用寿命较长,通过将牵引杆立起实现驻车制动,无行车制动功能。后轮总成4采用型材方管焊接而成,通过U型螺栓连接到底盘框架上。储能电池组5靠外部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储能电池组5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标准电池箱,标配高压盒、电池管理系统及自动加热装置,设计为157kWh,以自身保留20%最低电量计算,自身充满约需2小时,充满电后可以对电动27吨飞机牵引车、电动15吨飞机牵引车、电动14吨集装货物装载机等中大型车辆充满电1台、对电动7吨集装货物装载机充满电2台、对电动抱轮飞机牵引车、电动旅客登机梯、电动散装货物装载机等中小型车辆充满电3~6台。自身电池容量较大;自身电池可快速充电。直流车载充电机6与储能电池组5电连接。直流车载充电机6用于将储能电池组5的电能转换为可以给外部提供充电的装置,输出接充电电缆及插头,给电动车辆进行充电。直流车载充电机6的输出配直流电度表,对输出电量进行计量。储能电池组5中的高压盒的输出端与直流车载充电机6的输入之间使用50方电缆。储能电池组5中的高压盒的输入端与DC-DC电源转换模块7的输出端之间使用4方电缆连接,外部充电装置接入DC-DC电源转换模块7的输入端。储能电池组5中的高压盒、直流车载充电机6、DC-DC电源转换模块7之间的线缆连接全部使用连接器对插的方式。低压控制盒8的作用是:(1)低压电源配电(给直流车载充电机、DC-DC电源转换模块、电池管理系统(BMS)、灭火显示屏等);(2)监测整车各功能单元运行参数;(3)根据运行参数控制各单元运行状态;(4)对整车的运行进行保护。低压蓄电池10安装在底盘框架1上,为整车的用电单元提供24V直流电源。操作面板9与低压控制盒8电连接。操作面板9是提供操作人员与移动充电电源的接口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其特征是,包括底盘框架、罩壳、前轮总成、后轮总成、第一电池安装支架、第二电池安装支架、槽钢型材、滚轮轴承、直流车载充电机、DC-DC电源转换模块、低压控制盒和操作面板,所述前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前部连接,后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后部连接,所述罩壳与底盘框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安装支架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槽钢型材与底盘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轴承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滚轮轴承嵌入槽钢型材中,所述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所述第二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所述底盘框架的两侧设有电缆槽;所述罩壳设有后门、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前轮总成设有牵引杆;所述操作面板与罩壳的后门连接;/n所述直流车载充电机与底盘框架的后端连接,所述DC-DC电源转换模块与底盘框架连接,所述低压控制盒与底盘框架连接;所述直流车载充电机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DC-DC电源转换模块与储能电池组电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与低压控制盒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充电电源车,其特征是,包括底盘框架、罩壳、前轮总成、后轮总成、第一电池安装支架、第二电池安装支架、槽钢型材、滚轮轴承、直流车载充电机、DC-DC电源转换模块、低压控制盒和操作面板,所述前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前部连接,后轮总成与底盘框架的后部连接,所述罩壳与底盘框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安装支架与底盘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槽钢型材与底盘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轴承与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所述滚轮轴承嵌入槽钢型材中,所述第一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所述第二电池安装支架连接有储能电池组;所述底盘框架的两侧设有电缆槽;所述罩壳设有后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晨梁吉军肖飞张楠楠彭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