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67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包括挤压筒、回料筒、支撑架和传动电机,挤压筒外壁设有加料斗,挤压筒内设有两个螺旋辊,两个螺旋辊通过齿轮啮合,螺旋辊底部设有带轮一,挤压筒侧面设置有挤出机头,回料筒设在挤压筒侧面,回料筒内卡接有上料螺旋,上料螺旋的底部设有连接齿轮,支撑架与回料筒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蜗杆构件,蜗杆构件与连接齿轮啮合,蜗杆构件上设置有带轮二,传动电机与支撑架连接,传动电机上通过传动皮带与带轮一和带轮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显著提高物料的共混的均匀性,同时提高物料共混改性产量,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
本技术涉及共聚物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
技术介绍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塑料,特别是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几乎完全被外国公司所垄断,一些特种工程塑料由于其战略物资的地位,外国生产和销售商对中国长期禁止出口。近年来,中国的工程塑料工业发展势头迅猛,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髙,品种与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中高性能工程塑料产品仍然完全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需要大量进口;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重复单元中同时含有苯并咪唑基团和芳香醚酮结构,既保持了聚芳醚酮的可热塑加工性质,又兼具了聚苯并咪唑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目标产物性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利用共混挤出设备对PEK树脂进行改性,利用共混改性,获得结合二者优良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利用现有的共混挤出设备对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进行共混改性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材料之间共混的均匀性并不高,导致共混改性后的产物利用率交错,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现有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原材料的下料速度进行控制和调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均匀、设备紧凑的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包括挤压筒、回料筒、支撑架和传动电机,挤压筒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安装板,挤压筒外部两侧均设置有加料斗,加料斗与挤压筒导通,且加料斗与挤压筒的导通口位于安装板下端,挤压筒内部设置有两个螺旋辊,两个螺旋辊的上端均贯穿安装板,且均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两个螺旋辊的下端均贯穿挤压筒底部,且其中一个螺旋辊的底部设置有带轮一,挤压筒底部设置有落料口,落料口位于两个螺旋辊之间,挤压筒下部侧面设置有挤出机头;回料筒设置有两个,两个回料筒分别倾斜设置在挤压筒的两侧,且两个回料筒的底部与挤压筒的底部导通,两个回料筒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上料螺旋,两个上料螺旋的下端均贯穿回料筒,且两个上料螺旋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齿轮,两个回料筒的上部与挤压筒之间均设置有回料通道;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两个回料筒的下端,支撑架上设置有蜗杆构件,蜗杆构件分别与两个连接齿轮啮合连接,蜗杆构件上设置有带轮二;传动电机通过电机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传动电机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两个传动轮分别通过传动皮带与带轮一和带轮二连接,传动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进一步地,落料口上设置有活动插板一,挤出机头上设置有活动插板二,通过设置活动插板一和活动插板二,便于对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进行排料,同时便于在共混过程中对混合物料的均匀性进行观测。进一步地,挤压筒上端设置有进料量调节板,进料量调节板设置有两个,两个进料量调节板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通口内侧,挤压筒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与进料量调节板转动连接,通过设置与挤压筒滑动连接的料量调节板,当需要调节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下料速度时,只需要分别旋转两个进料量调节板对应的调节杆,使两个进料量调节板遮挡导通口,进而改变导通口的进料量。进一步地,蜗杆构件包括连接杆和传动齿轮,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分别通过固定块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副齿轮,两个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副齿轮与两个连接齿轮啮合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副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带轮二固定设置在传动齿轮下端,使用时,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副齿轮转动,进而使得连接杆带动上料螺旋转动,对物料进行提升,提高了物料的提升效率;同时采用蜗杆构件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带轮一外侧设置有防护外壳,通过防护外壳对带轮一形成保护作用,避免物料粘接在带轮一上而对装置的运行造成影响,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传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将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分别放入两个加料斗中,分别旋转两个调节杆,使两个进料量调节板分别遮挡两个导通口的大小,进而控制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的下料速度;传动电机上端的传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与螺旋辊上的带轮一连接,传动电机下端的传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与带轮二连接,由于两个螺旋辊上端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当其中一个螺旋辊转动时,另一个螺旋辊随之转动,对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进行混合挤出,第一次挤出的物料通过落料口落下,然后在两个上料螺旋的作用下,沿着回料筒上升,最终通过回料通道进入挤压筒中再次被两个螺旋辊混合挤出,如此往复操作;当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的混合均性达到要求时,通过活动插板一关闭落料口,同时打开挤出机头上的活动插板二,将物料排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备紧凑、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显著提高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原料的混合均匀性,而且能够控制和调节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的下料速度,提高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品质,避免原料堆积,通过本技术对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进行前期共混处理,能够使聚醚酮和聚苯并咪唑原料各自的优异性能相互结合,提高后续聚合反应所得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重复单元中同时含有苯并咪唑基团和芳香醚酮结构,既保持了聚芳醚酮的可热塑加工性质,又兼具了聚苯并咪唑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作为一类新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在高性能复合材料、医用材料、清洁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的俯视图;其中,1-挤压筒、10-安装板、11-加料斗、110-导通口、12-螺旋辊、120-齿轮、121-带轮一、122-防护外壳、13-落料口、130-活动插板一、14-挤出机头、140-活动插板二、15-进料量调节板、151-调节杆、2-回料筒、20-上料螺旋、200-连接齿轮、21-回料通道、3-支撑架、30-蜗杆构件、300-带轮二、301-连接杆、302-传动齿轮、303-副齿轮、4-传动电机、40-电机架、41-传动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3所示的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包括挤压筒1、回料筒2、支撑架3和传动电机4,挤压筒1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安装板10,挤压筒1外部两侧均设置有加料斗11,加料斗11与挤压筒1导通,且加料斗11与挤压筒1的导通口110位于安装板10下端,挤压筒1内部设置有两个螺旋辊12,两个螺旋辊12的上端均贯穿安装板10,且均设置有齿轮120,两个齿轮120相互啮合,两个螺旋辊12的下端均贯穿挤压筒1底部,且其中一个螺旋辊12的底部设置有带轮一121,带轮一121外侧设置有防护外壳122,通过防护外壳122对带轮一121形成保护作用,避免物料粘接在带轮一121上而对装置的运行造成影响,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挤压筒1底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筒(1)、回料筒(2)、支撑架(3)和传动电机(4),所述挤压筒(1)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安装板(10),挤压筒(1)外部两侧均设置有加料斗(11),所述加料斗(11)与挤压筒(1)导通,且加料斗(11)与挤压筒(1)的导通口(110)位于安装板(10)下端,挤压筒(1)内部设置有两个螺旋辊(12),两个所述螺旋辊(12)的上端均贯穿安装板(10),且均设置有齿轮(120),两个所述齿轮(120)相互啮合,两个螺旋辊(12)的下端均贯穿挤压筒(1)底部,且其中一个螺旋辊(12)的底部设置有带轮一(121),挤压筒(1)底部设置有落料口(13),所述落料口(13)位于两个螺旋辊(12)之间,挤压筒(1)下部侧面设置有挤出机头(14);所述回料筒(2)设置有两个,两个回料筒(2)分别倾斜设置在挤压筒(1)的两侧,且两个回料筒(2)的底部与挤压筒(1)的底部导通,两个回料筒(2)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上料螺旋(20),两个所述上料螺旋(20)的下端均贯穿回料筒(2),且两个上料螺旋(20)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齿轮(200),两个回料筒(2)的上部与挤压筒(1)之间均设置有回料通道(21);所述支撑架(3)固定设置在两个回料筒(2)的下端,支撑架(3)上设置有蜗杆构件(30),所述蜗杆构件(30)分别与两个连接齿轮(200)啮合连接,蜗杆构件(30)上设置有带轮二(300);所述传动电机(4)通过电机架(40)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传动电机(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传动轮(41),两个所述传动轮(41)分别通过传动皮带与带轮一(121)和带轮二(30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聚醚酮-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共混挤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筒(1)、回料筒(2)、支撑架(3)和传动电机(4),所述挤压筒(1)内部靠上位置设置有安装板(10),挤压筒(1)外部两侧均设置有加料斗(11),所述加料斗(11)与挤压筒(1)导通,且加料斗(11)与挤压筒(1)的导通口(110)位于安装板(10)下端,挤压筒(1)内部设置有两个螺旋辊(12),两个所述螺旋辊(12)的上端均贯穿安装板(10),且均设置有齿轮(120),两个所述齿轮(120)相互啮合,两个螺旋辊(12)的下端均贯穿挤压筒(1)底部,且其中一个螺旋辊(12)的底部设置有带轮一(121),挤压筒(1)底部设置有落料口(13),所述落料口(13)位于两个螺旋辊(12)之间,挤压筒(1)下部侧面设置有挤出机头(14);所述回料筒(2)设置有两个,两个回料筒(2)分别倾斜设置在挤压筒(1)的两侧,且两个回料筒(2)的底部与挤压筒(1)的底部导通,两个回料筒(2)的内部均活动卡接有上料螺旋(20),两个所述上料螺旋(20)的下端均贯穿回料筒(2),且两个上料螺旋(20)的底部均设置有连接齿轮(200),两个回料筒(2)的上部与挤压筒(1)之间均设置有回料通道(21);所述支撑架(3)固定设置在两个回料筒(2)的下端,支撑架(3)上设置有蜗杆构件(30),所述蜗杆构件(30)分别与两个连接齿轮(200)啮合连接,蜗杆构件(30)上设置有带轮二(300);所述传动电机(4)通过电机架(40)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传动电机(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竑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创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